首页 > 要闻

百万医疗险痛点待解,0免赔额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2023-06-21 23:42:50

来源:第一财经

  狂飙数年后,曾经“叫好又叫座”的百万医疗险正面临增长瓶颈。

  近年来,随着惠民保产品的兴起,百万医疗险的阵地受到冲击。南开大学日前发布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国共上线246款惠民保产品,累计保费规模约320亿元,总参保人次已达2.98亿。

  更根本的原因是,百万医疗险这类短期健康险产品的短板也很明显——通常设有高免赔额,赔付率相对较低,同时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

  鉴于此,近期部分险企开始主打“0免赔额”、“长期限”的百万医疗险,试图寻求破局之道。

  百万医疗险同质化痛点待解

  事实上,百万医保险因“保费较低且承诺百万级保额”等特性,一度备受市场青睐。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百万医疗险保费规模10亿元增至2020年的520亿元,狂飙超50倍。

  但2020年起各地惠民保产品的异军突起,让百万医疗险开始陷入困境。“目前已到了一定瓶颈期。”有保险业内人士指出,百万医疗险产品人均保费约在500~600元左右,惠民保的人均保费约在80~120元左右,门槛相对较低,而理赔金额基本最高都可达百万级。

  除与惠民保狭路相逢外,百万医疗保险产品内部也存在危机。“百万医疗保险产品产品形态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同时高免赔额产品导致理赔体验不佳。”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指出,经过多年的蓬勃发展,目前市面上各家公司的百万医疗险产品已经迅速同质化,目前责任已经基本形成以“1 万免赔额+特定重疾或癌症 0 免赔+200 万保额”为主体,以报销住院医疗、特殊门诊和住院前后门急诊医疗为核心的保障结构。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此前百万医疗健康险免赔金额通常设置在1万元左右,同时会规定需要先从社保内报销,未报的部分再用百万医疗险报销。

  国家卫健委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全国三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14465.9元,二级公立医院人均住院费用为6872.0元。根据这一数据估算,大多客户经社保报销后剩余金额很难超过百万医疗险规定的1万免赔额。

  “目前受益群体主要是面临重特大疾病巨额医疗费用支出的患者,市场上大多数百万医疗险会设置免赔额要求,广大用户获得感不足。“南开大学金融学院保险学教授朱铭来表示。

  0免赔设置如何取消?

  “1万免赔额曾经是一道微妙的平衡线。”多位保险业内人士表示,在此前设置“1万免赔额”可以帮助企业控制风险,从而实现低保费、高保额的模式。也曾经依托这样的模式,险企成功切入这一市场

  “大多险企之前并不想触碰这道平衡线,因为牵一发则动全身。”其中一位资深保险人士表示。但是近期这一绳索正在逐渐松绑,不少险企开始推出0免赔额的产品。

  目前已有不少险企推出0免赔产品,最新上线的是6月20日人保健康推出的“好医保·长期医疗(0免赔)”新品。

  “这样的设计是希望可以让百万医疗险不仅能够长期保大病,还能够兼顾小病小痛住院报销。”人保健康互联网保险事业部精算师刘梦婕介绍,根据过去5年的赔付数据,很多“小病”因为治疗费用太少无法达到1万元免赔额标准因而无法获赔,其中大多集中在呼吸道疾病及各类急性病,改变免赔规则后,将有更多“患小病”的客户可以获得赔付。

  她进一步解释,虽然在2018年对免赔规则做了优化,设计了6年内累计计算的免赔额,让客户更容易达到赔付门槛。过去5年的数据显示,无法获得理赔的客户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客户是因为未达到免赔额赔付门槛。

  1万免赔额曾经是百万医疗险的“基石”,险企在产品设计上如何突破这一限制,做0免赔产品?

  以人保推出好医保·长期医疗(0免赔)产品为例,经社保结算后,6年内累计1万元(含)以下部分赔付30%,累计1万元以上部分赔付100%,因100种重疾导致的相关医疗费用仍然是0免赔。

  “所有的风险其实都是可保的,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保险保障和风险定价之间的平衡。”人保健康互联网保险事业部副总经理孙晓骏指出,在0免赔产品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定价、运营、风控三方面因素,首先是定价,不仅考虑此前积累的数据、同时也考虑了未来几年医疗费用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定价。第二个关键因素是运营,对于0免赔模式而言,客户所有医疗费用都提交理赔将对运营端形成压力,背后需要更高的运营能力做支撑。第三个因素则是风控,跟短期的百万医疗产品相比,长期的医疗险更重视可持续经营。

  对于百万医疗险而言,下一步升级方向在哪?“中端医疗、高端医疗将是未来消费者通往优质医疗资源的桥梁,也是医疗险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王舫朝也认为,中端医疗的主要形式就是在百万医疗的基础上,在医疗资源和就诊体验上进行升级和拓展。第一种模式是基本形态与百万医疗保持一致,在此基础上设置免赔额为零,提升客户赔付体验;第二种模式是维持基本的免赔额设置,但保障机构范围拓展至公立医院特需、国际医疗部和VIP,触达公立医院普通部以外的更优质医疗资源。

  对于百万医疗险产品而言,未来的路还有很长。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家门口”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让贵州患儿享优质医疗资源

      中新网贵阳6月16日电 (周燕玲)成功救治1月龄罕见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天成功开展9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自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贵州省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后,不少贵州患儿“家门口”重获“心”生。  “我们来贵州就是诊治儿童疑难病和罕见疾病,让贵州民众享受到上海民...

    时间:06-16
  • 上海启动“明眸关爱·护眼计划”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中新网上海6月6日电 (记者 陈静)6日,第28个全国“爱眼日”当天,“明眸关爱·护眼计划”正式启动,将紧紧围绕民众需求,充分调动医务专家、青年团队、社会志愿者等多方力量,提供围绕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服务,重点呵护“一老一小”(老人和孩子)。  上海是中国特大型城市,老龄化程度高,包括儿童青少年在内的各年龄段人群眼健康问题...

    时间:06-06
  • 医疗资源引入雄安 检验结果三地互认

      聚焦“城”与“医”  医疗资源引入雄安 检验结果三地互认   加强医疗卫生联动协作。引导在京医院开办分院、合作办医、专科协作以及异地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等,推动在京医疗资源向京外、京郊疏解,同步缓解北京大医院服务压力。建立健全区域内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互...

    时间:05-30
  • 个人养老金“吸金”难,预期收益不明朗或成痛点

      5月21日,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实际参加人数不及预期,需要综合考虑其定位,不断从制度运行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以维护其可持续发展。  对此,《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自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以来,浮现出建立账户人数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例低、已缴费人数占建立账户...

    时间:05-23
  • 浙江县域就诊率达89.54% 城乡医疗资源差距不断缩小

      中新网杭州5月18日电(张煜欢)当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如何打通山区海岛的医疗“最后一公里”?在浙江,越来越多偏远地区民众实现了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愿望。  18日,浙江官方在杭州召开“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系列主题第二场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浙江所有...

    时间:05-18
  • 直播带岗解决了以往蓝领招聘痛点(焦点对话)

      问:从来源上看,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上从事直播带岗的主播有哪几类?  答: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及短视频直播行业的兴起,蓝领群体招聘与就业正加速向线上迁移。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直播带岗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有招聘需求的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二是专门做招聘的劳务中介,三是个体主播。其中,个体主播占主...

    时间:05-10
  • 直播带岗解决了以往蓝领招聘痛点(焦点对话)

      问:从来源上看,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上从事直播带岗的主播有哪几类?  答:随着数字技术发展及短视频直播行业的兴起,蓝领群体招聘与就业正加速向线上迁移。目前,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直播带岗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有招聘需求的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二是专门做招聘的劳务中介,三是个体主播。其中,个体主播占主体。  问:直...

    时间:05-10
  • 现代化市域实践:杭州如何以改革化解堵点痛点?

      中新网杭州5月4日电(张煜欢)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亦是现代化治理的初心使命与奋斗目标。如何聚焦民众所需所盼,破题社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  问需于民方知冷暖。近年来,杭州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通过一批细分领域改革,有效破解民生难题,提升民众幸福感获得感。不...

    时间:05-04
  • 调配优质医疗资源,全力救治长峰医院火灾事故伤病员!目前在院治疗39人

      “4·18”火灾事故伤病员转运入院后,本市紧急成立现场医疗救治指挥部,加大医护力量调配和ICU床位供给,抽调精干力量,迅速组建救治专家组。截至4月21日14时,在院治疗伤病员39人。其中,危重4人、重症17人、病情平稳18人。  4名危重伤病员平均年龄82.3岁,多患有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

    时间:04-22
  • 探访南昌“15分钟医疗服务圈”: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居民幸福有“医”靠

      中新网南昌4月18日电 题:探访南昌“15分钟医疗服务圈”: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居民幸福有“医”靠  作者 熊锦阳  “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我家人平时看病都来这里。”4月18日一大早,家住南昌市红谷滩区的居民刘芳来到家附近的红角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业的中医理疗很快地缓解了她的腰部疼痛。  走进红角洲社区...

    时间:04-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