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现代化市域实践:杭州如何以改革化解堵点痛点?

2023-05-04 20:32: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5月4日电(张煜欢)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亦是现代化治理的初心使命与奋斗目标。如何聚焦民众所需所盼,破题社会发展中的堵点痛点?

  问需于民方知冷暖。近年来,杭州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通过一批细分领域改革,有效破解民生难题,提升民众幸福感获得感。不久前,由杭州市委改革办牵头组织开展的2022年度杭州市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优秀理论成果评选结果出炉,一组组鲜活的实践故事也成为当地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实践的生动缩影。

  破壁垒:化解“就医难”夯实健康之基

  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健康是重要基石。破题“就医难”,难点在基层、活力之源也在基层。

  家住杭州富阳银湖街道受降四联村的沈仁花,既往有冠心病房颤病史,来村卫生服务站就诊时,门诊医生调取了其在浙江省级医院的检查记录,互认了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沈仁花便无需重新检查,也大大节约了往返配药的时间。

  多年来,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共享是老百姓呼声极高的医改项目,也是医改的一大深水区。在过去,因检查检验结果在各医院间不互认,重复查、多头查成为常态,挤占有限的医疗资源。

  利用数字化改革思维破题,杭州市卫生健康委率先在富阳区试点推行了“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改革。上述应用横向打通卫健、医保等部门数据,纵向贯通各级医院间20余套业务系统,建立医学影像云,实现患者就医信息“标识统一、数据同池、秒级共享”。

  眼下,杭州250家市、区两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皆实现结果互认共享,有效推动资源高效使用。

  要让百姓看病不用“来回跑”,不仅需要医学检查检验互认共享,更需为基层医疗资源强化“补给”,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鸿沟”。

  在杭州西部山区,临安区的20余万民众看病一度存在就近诊疗配药难、小病未病预防发现难等现实问题。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去年临安区推进山区乡村医疗优质共享改革,开展医防融合“1+8”巡回诊疗服务。

  看得起病、治得好病,是老百姓最朴实的心声所在。在杭州,这份心声正得到回响。

  减负担:聚焦“老与小”赋能养老托育

  在全民健康的基础之上,如何令“一老一小”有幸福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扇重要窗口。

  当前,杭州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205万人,0岁至3岁婴幼儿约30万人,人口分布呈现“两头承压”现象,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持续存在。如何减轻民众生活负担?一系列改革实践正打开新思路。

  上午8时10分,谢晓燕把女儿送到初本幼园(北软园区)后,几分钟便走到了附近的企业上班。这也是杭州市拱墅区第一家产业园区嵌入式托育中心,一共有2个全日托班、40个托育位。

  如今在拱墅区,“带着伢儿去上班”已成为现实。作为杭州唯一的浙江省“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行动和养老服务“爱心卡”制度试点城区,拱墅区打造起“社区养老托育大照护体系”。

图为杭州城西一老年食堂内。 张煜欢 摄

  “我们推出养老服务‘爱心卡’,通过‘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为困难老人、高龄老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爱心服务,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基本服务。”拱墅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小蕾说。

  乘数字化之风,养老托育服务也愈发触手可及。去年杭州打造起“一老一小”数据底座,搭建养老托育数字驾驶舱。如养老方面,该市以“浙里康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核心,打造了综合性养老服务场景。

  其中,让老人十分关心的就餐问题就找到了“智慧”方案。

  为满足长者的就餐需求,杭州创新实施“全城通”智慧助餐模式,其助餐服务对象从杭州市户籍老人向全体老人推广,只要年满60周岁,可在任意一家挂有“全城通·百膳惠老”标识的老年食堂享受折扣优惠,目前已累计接入老年食堂180余家,惠及20万余人次。

  不仅如此,为了将老年人这一互联网中的“慢群体”拉回现代生活之中,对数字技术应用场景的“适老化”改造也必不可少。杭州在国内率先创设全市通用的养老电子津贴“重阳分”,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通过数据多跨实现精准匹配、主动发放,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一个个现代化场景背后,杭州为“一老一小”筑起温馨家园,让数字化改革更显精度与温度。

  强服务:满足多元需求点亮品质生活

  在当今社会,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品质”二字。在杭州,数字化手段亦成为探索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的一把“钥匙”。走进日常生活场景,数字社会如何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点进“浙里办”的“文化优享”应用,其“文化点单”场景中包含了“你点我演”“你点我教”等子场景。民众只需指尖点一点,即可实现线上“点单式”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如此“掌上便利”的场景在杭州并不少见。为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解决场馆服务项目少、活动频次低等难题,杭州不断探索数字赋能文化新模式。

  记者从杭州市委宣传部了解到,去年2月以来,杭州统筹建立起“1+6+N”数字文化系统,“文化优享”是文化惠民跑道的重要载体。其驾驶舱首页设置了设施与活动、文化点单等模块,活动热力图、人气热力图呈现其中。

图为杭州余杭区一嵌入式体育场地。 张煜欢 摄

  如此一来,“文化地图”一目了然。截至去年底,杭州整合全市21类约7500个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优享”应用端上线市文化馆、市文广集团演出484场。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强健体魄亦是品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杭州市余杭区闲林街道,闲林港多彩运动公园由河流交汇处的闲置地块改造而成。在附近上班的王晨涛说:“吃完晚饭后,我从家里走5分钟就能到这里,然后沿着公园绿道跑几圈,缓解一下工作的压力,同时锻炼身体。”

  为补齐杭州全民健身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等短板,在《杭州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导下,该市不断推进嵌入式体育场地的建设工作,一批场地正如春笋般“破土而出”。

  上述场地大多布局在滨水绿道、桥下空间等“边角料”地块,在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之下,逐步打造成为城市的“金角银边”。据统计,去年杭州共建设完成七类场地嵌入式体育场地设施2243片,共计78.9万平方米。

  一件件“关键小事”背后,撬动起全民幸福生活的“头等要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道路上,杭州仍在继续以改革破冰化解痛点堵点,这亦是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应有之义。(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山西定襄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 嫌疑人被抓获

      中新网忻州5月5日电 (记者 李庭耀)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公安局5月4日发布警情通报称,5月1日15时许,定襄县宏道镇西社村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续某强作案后潜逃。  案发后,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组建命案侦办专班,各相关部门和兄弟单位通力合作,全力开展侦破工作。参战民警转战定襄、原平、...

    时间:05-05
  • 中央气象台:江南华南等地有强降雨天气

      中新网5月5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5日至7日,江南大部、华南中北部以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中央气象台5月5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昨08时至今06时,重庆北部、湖北东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部、浙江西部、江西北部、湖南东北...

    时间:05-05
  • 在潍坊,“没有什么是上不了天的!”

    草长莺飞的五月,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正在山东潍坊举行。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这里的风筝,造型样式五花八门,放飞方式出神入化。每年风筝会,潍坊总有一些风筝要挂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感慨:“给潍坊人一根绳,他们能把全...

    时间:05-05
  • 布鲁塞尔“茶和天下”主题展揭幕

      中新社布鲁塞尔5月4日电 (记者 德永健)一杯茶蕴含何种中国生活哲学?一杯茶又怎样与世界相连?4日拉开帷幕的布鲁塞尔“茶和天下”主题展,将把中国茶文化的这些问号一一打开。图为开幕式现场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傅聪(左二)、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曹忠明(左一)一同品茶。 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 摄  当日在布鲁...

    时间:05-05
  • 七成受访青年感觉太多虚拟社交让人更孤独

      七成受访青年感觉太多虚拟社交让人更孤独  不必害怕尴尬,社交完全可以从“失败”走起   当下,不少年轻人线上“好友”越来越多,人却越来越宅。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1名18-35岁的受访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3%的受访青年认...

    时间:05-05
  • 为什么一些年轻人的社交欲望没那么强烈

      为什么一些年轻人的社交欲望没那么强烈  ——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心理学系教授管健   线上热火朝天、打成一片,线下无人敢言、尴尬难安,不少人开始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并期待从天而降一位“社牛”打破僵局。为何年轻人的社交变得越来越难?怎样...

    时间:05-05
  • 最新一项民调发现64.2%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社交卡顿

      最新一项民调发现64.2%受访青年感觉自己存在“社交卡顿”  六成受访青年认为当下一些社交目的性过强,为年轻人所不喜   编者按  人,是社会的人。社交,是人的必需,不仅能为个体提供人际支持,还能带来精神理解、情感慰藉。对于处在恋爱、求职、择偶、婚育等人生阶段...

    时间:05-05
  • 网上“充电”:大学生在“冲浪”和“社交”中自学

      超九成受访大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辅助学习,六成线上分享学习攻略或心得  网上“充电”:大学生在“冲浪”和“社交”中自学   在网上学习的过程,对鲁东大学的胡月而言,就像享用一顿大餐:先来点儿学习博主的短视频,作为开胃的“前菜”;再上“硬菜”——视频网站上的课程或...

    时间:05-05
  • 和自闭症员工做同事是怎样一种体验

      4年前,大米和小米公司IT技术中心产品经理周先念与羽飞成了同事,他对羽飞来上班的第一天至今印象深刻。“报告先念哥,我可以去上厕所吗?”那天上午,安静的办公室里突然传出羽飞的声音,只见这个身高一米八的大男生,左手平放在桌面,右手举到耳侧,一本正经地向他举手报告。  2...

    时间:05-05
  • 90后李小姣办学13年 探索服务孤独症患者生命全程

      “星星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办  90后李小姣办学13年,探索服务孤独症患者生命全程   3月31日,第16个世界自闭症日来临前夕,李小姣迎来了自己“13年里最振奋”的一刻——太原市阳曲县残疾人康复中心揭牌运营。按计划,这个公办民营的中心,将为大龄孤独症患者提供生活照...

    时间:05-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