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教育部:全力维护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2023-06-21 10:0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2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3年全国高考平稳顺利结束,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格规范管理,全力维护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教育部。(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教育部要求,坚持正确教育评价导向,严格规范做好高考成绩发布工作,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和成才观。加强对招生录取工作的组织领导,精心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落实工作责任,严格执行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严格做好考生志愿填报和投档录取,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平稳有序实施。

  教育部强调,强化招生监督管理,严肃招生工作纪律、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工作要求,严格落实招生信息“十公开”,认真落实国家、省级、高校、中学四级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招生录取期间,向社会公开举报和咨询电话,安排专人接待,及时回应考生和家长关切。认真落实监管责任,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招生录取检查,对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教育部明确,优化招考宣传及考生服务,做好政策解读、信息查询和温馨提示等服务工作。深入实施“高考护航行动”,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为考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个人或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志愿填报活动的监管,严肃查处收取高价咨询费用、价格欺诈及虚假宣传等问题,提醒考生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教育部:全力维护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中新网6月21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3年全国高考平稳顺利结束,招生录取工作即将开始。近日,教育部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格规范管理,全力维护高校招生录取公平公正。教育部。(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教育部要求,坚持正确教育评价导向,严格规范做好高考成绩发布工作,引...

    时间:06-21
  • 高考志愿填报要重视匹配度

    原标题:高考志愿填报要重视匹配度 高考报志愿,是一门大学问。考生与家长不仅要做好技术层面的基础工作,还需要在“学校与区域”“兴趣与就业”“专业与职业”等方面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为此,本报记者再次邀请专家、学者为考生及家长出谋划策,提供最具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关注个人专长与学校及专业匹配度 学生提问...

    时间:06-20
  • 山东大学:2023年97个本科招生专业,招生计划10250人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山东大学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

    时间:06-16
  • 别太迷信高考志愿填报“指导”

      高考结束,接下来就到了志愿填报环节。据《光明日报》报道,如今,高考已逐渐转变为包含备考“持久战”、应考“速决战”、考后“信息战”的“总体战”。而志愿填报作为其中关键环节之一,相关指导服务已成为部分家庭应对考后“信息战”的重要选项。但这项服务究竟“能不能用”“该不该用”“怎么使用”...

    时间:06-16
  • “直播带高校”帮考生打赢志愿填报“信息战”

      胡欣红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季也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吴宝俊博士最忙碌的时候。尽管他的本职工作是从事科普工作,但每年这个时候他都要加入学校招生组,负责云南省本科生的高考招生工作。他从2022年开始发起的国科大研究生抖音直播,已经成为很多考生和家长了解大学专业、理清志愿方向的窗口。今年5月...

    时间:06-16
  • 中南大学:2023年90个本科招生专业,招生计划为8750人

    2023年全国高考落幕,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中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坐落在中国历...

    时间:06-14
  • 为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买单”须谨慎

    原标题:为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买单”须谨慎   作为学生和家长的“大考”,高考已逐渐转变为包含备考“持久战”、应考“速决战”、考后“信息战”的“总体战”。作为其中关键环节之一,高考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已成为部分家庭应对考后“信息战”的重要选项。但这项指导服务究竟“能不能用”“该不该用”“怎么使用...

    时间:06-13
  • 高考志愿填报,理解规则,用好规则

    原标题:高考志愿填报,理解规则,用好规则七分考,三分报。高考结束后,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理想与现实、兴趣与就业,谁前谁后,孰轻孰重?为此,本报将连续推出关于高考填报志愿的报道,邀请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为考生及家长出谋划策、化解难题,提供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采取“先冲—再稳—最...

    时间:06-13
  • 2023高考今日落幕,多地公布志愿填报时间

      中新网北京6月10日电(韦香惠)10日,2023全国高考将全部落幕,目前,全国多地陆续公布志愿填报时间。按照教育部规定,今年各省(区、市)录取工作应于7月上旬开始,8月底之前结束。其中本科第一批次或本科普通批次录取原则上应在7月15日之前开始,月底之前结束。资料图:考生结束考试后走出考场。 中新社记者 泱...

    时间:06-10
  • 北京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绩 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和政策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杜燕)今天,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今年,北京市参加6月高考考生共计5.8万余人,全市设18个考区、100个考点、2029个考场。北京将实施招生“阳光工程”,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和招生政策。  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严格考试安全各项措施。把安全保密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强化命题、制卷...

    时间:06-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