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走进中国第七大沙漠:片片绿色染沙海

2023-06-18 18:29: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鄂尔多斯6月18日电 题:走进中国第七大沙漠:片片绿色染沙海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18日一早,小雨过后,库布其沙漠里的绿植枝叶上晶莹剔透,空气更加湿润。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旅游旺季的到来,库布其沙漠也因“沙中有绿”的独特景致吸引中外游客前来“打卡”。

  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也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距离仅800多公里,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在这里,黄河与沙漠并行,二者中间,一道长220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林带把黄沙牢牢锁在了南岸。

  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而对于库布其沙漠和生活在这里的民众来说,多年的沙漠治理让绿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沙漠里蔓延开来,这个纪念日也显得尤为重要。

图为库布其沙漠中的雕塑。 李爱平 摄

  记者了解到,进入6月中下旬以来,建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的七星湖酒店,常常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来自北京的游客宋元表示:“利用周末时间带家人来沙漠体验,远离城市喧嚣,是最好的放松,也是给自己的心灵放了一次假。”

  库布其沙漠中的绿色,是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双减少”的直接体现。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马强介绍,与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相比,目前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2415万亩、1459万亩。同时,极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1591万亩,重度荒漠化土地减少1851万亩;极重度沙化土地减少2199万亩,重度沙化土地减少3231万亩。

  在库布其沙漠从事治沙工作的“90后”李挺告诉记者,尽管今春发生过几次沙尘暴,但库布其沙漠内的扬沙程度是很小的,“都被林草灌木挡住了,沙漠治理效果明显。”

  鄂尔多斯市副市长额登毕力格表示,鄂尔多斯立足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过去几十年来涌现出宝日勒岱、殷玉珍等一批治沙英雄和亿利资源集团等一批优秀治沙企业,探索出库布其模式等一系列务实可靠的治沙技术,全市生态状况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走向全面逆转的历史性转变。

  在给沙漠增绿的过程中,这里逐渐汇聚起越来越多的力量。

  6月17日下午,三峡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华能集团、亿利资源集团等单位在库布其沙漠联合发起《保卫黄河“几字弯”生态光伏防沙治沙库布其行动倡议》,未来这里将实施百万亩级光伏板下防沙治沙产业和保卫黄河生态屏障工程。

  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秘书长王文彪表示:“为了库布其沙漠能够持续保持绿色,持续扎牢库布其沙漠220公里的防风固沙锁边林带,保卫黄河‘几字弯’生态安全,实现治沙综合效益,是治沙人的使命也是责任担当。”(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西安6月17日电 (记者龚仕建、董丝雨)记者17日在第二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主场纪念活动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初步建立了法治、工程、...

    时间:06-18
  • 北京沙化土地面积减少近60% 推进京津冀生态环境联防联治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记者 徐婧) 今年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截至2022年底,北京昔日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全部得到治理,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7%。据北京市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报告,全市沙化土地面积由5.62万公顷减少到2.23万公顷,减少近60%。  北京历...

    时间:06-17
  • 吉林省沙化土地治理显成效 向“绿进沙退”转变

      中新网长春6月17日电 (张瑶 魏静 刁辰)记者17日从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以来,吉林省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213.83万亩,沙化程度持续减轻,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今年的6月17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当天,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在长春市净月潭...

    时间:06-17
  • 现代化应急救援装备亮相羊城 民众争相打卡救援“黑科技”

      中新网广州6月17日电 题:现代化应急救援装备亮相羊城 民众争相打卡救援“黑科技”  中新网记者 王坚  进行地下搜救工作的机器狗、可应对多种突发事件的智慧应急指挥车、能解决通讯问题的高山自组网基站等众多现代化应急救援装备16日亮相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下称“咨询...

    时间:06-17
  • 广州近三百岁白云夏茅香芒开摘 吸引民众打卡围观

      中新网广州6月15日电 (王坚 王倩)“夏茅香芒,进京贡果。皮薄如纸,肉似琼浆,色似朝霞,美味芬芳。百年母树,灿烂新颜......”15日,在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湖街夏茅的276岁古香芒树下,夏茅小学学生的阵阵童谣声中,以“保护古树名木,传承香芒文化”为主题的2023年夏茅香芒文化节拉开帷幕。  该活动通过开展古香...

    时间:06-15
  • 游客进出影响出行 家门口成网红地如何避免打卡变打扰?

      游客进进出出,影响小区居民出行;曾经买菜的地方,被游客挤占后,居民只能去更远的市场   家门口成网红地,如何避免打卡变打扰   阅读提示  在影视剧、短视频平台引流下,一些原本普通的生活场所变成了网红地。成群结队的打卡者蜂拥而至,让生活在此的原住居民烦恼不断。专业人士指出,如何平衡城市旅游...

    时间:06-11
  • 游客进出影响出行 家门口成网红地如何避免打卡变打扰?

      游客进进出出,影响小区居民出行;曾经买菜的地方,被游客挤占后,居民只能去更远的市场   家门口成网红地,如何避免打卡变打扰   阅读提示  在影视剧、短视频平台引流下,一些原本普通的生活场所变成了网红地。成群结队的打卡者蜂拥而至,让生活在此的原住居民烦恼不断。专业人士指出,如何平衡城市旅游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考验着...

    时间:06-11
  • 今夏旅行“蜂向标”:“避暑游”成主流 “多巴胺”景点迎打卡潮

      中新网6月9日电 题:今夏旅行“蜂向标”:“避暑游”成主流 “多巴胺”景点迎打卡潮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中国旅行社交平台马蜂窝9日发布夏季旅行“蜂向标”称,不断上升的气温催热了夏季旅游市场,进入六月,“国内避暑”相关搜索内容在马蜂窝站内涨幅高达150%。夏季让“周边避暑”成为“工作党”的出行主流,草原则是今夏“...

    时间:06-09
  • “90后”快递员夫妻家乡“淘金”:畅通乡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中新网吉林6月7日电 (记者 石洪宇)为了备战即将到来的“618”大型购物狂欢日,李雪和爱人吴昊做足了准备:重新拾掇快递架、通知乡亲们尽快取走滞留件,提前与附近村子的“带货达人”沟通,以估算“出货量”。  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西阳镇,这对“90后”夫妻经营的快递超市打通了附近10多个村子的电商...

    时间:06-07
  • 网红打卡怎样才能不招人烦

      你过桥他爬桥 买个馒头排大队  网红打卡怎样才能不招人烦  突然间意外成了网红景点,被打上“时尚”“猎奇”标签的“网红地”,既带来了如织的游客,也给当地居民或管理者带来了不少烦恼。  玩极限挑战的桥被封了  在龙潭公园东门附近的护城河边,一座普通的人行天桥,因为一批人常在此进行“徒...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