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王龙:新疆吐鲁番为何盛行“桃文化”?

2023-06-15 19:30: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6月15日电 题:新疆吐鲁番为何盛行“桃文化”?

  ——专访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龙

  作者 马晓东

  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新疆吐鲁番,接受了来自东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自身社会面貌和居民生活习俗不同程度受此影响,桃树的栽培和利用就是很好的例证。

  桃,是中国重要的水果之一,新疆吐鲁番盆地出土的文书中亦有体现。吐鲁番文书如何记载吐鲁番“桃文化”?后者如何影响吐鲁番地区?“桃与萄”的关系如何体现中西文化双向传播?围绕吐鲁番桃文化,中新社“东西问”近日专访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龙。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桃树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新疆吐鲁番文书中就有描述。中国新疆是否有出土桃遗存为例证?吐鲁番文书中又是如何记载的?

  王龙:唐西州时期,新疆吐鲁番盆地就已种植和利用桃。对木尔吐克萨依戍堡出土的桃核进行碳14测年,年代为距今(1345±25)年,正是唐西州时期。考古发现的桃核实物遗存,更加有力地证明了桃文化在吐鲁番地区盛行的历史,如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就出土了很多瓜果遗物,主要有葡萄、核桃、梨、桃、杏、甜瓜、枣等。在吐峪沟石窟寺遗址、木尔吐克萨依戍堡的考古发掘中也见到很多桃核、杏核、枣核等。

  在历史文献中有比较多的关于吐鲁番生产“桃”的记载。从魏晋至隋唐,对吐鲁番物产的记载多为“地多石碛,气候温暖、谷麦再熟,宜蚕,多五果”。关于“五果”,文献中多解释为中国中原地区最为常见的五种水果,即桃、杏、李、枣、栗。

  多件吐鲁番出土文书中记载了“桃”的文化信息。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曾出土很多纸质文书,记载了从魏晋到盛唐时期吐鲁番盆地历史,其中就有关于“桃”的记录。文书中有的写有单字“桃”,有的则写作“蒲桃”“蒱桃”“浮桃”或“蒲陶”。如《高昌夏某寺葡萄园券》中提到“寺浮桃壹园”;《唐贞观十四年西州高昌县李石住等户手实》之二中则记有“桃二亩陆拾步”。

  

吐鲁番桃花盛开醉游人。刘健 摄

  中新社记者:对吐鲁番文书所述之“桃”,学界常有“桃与萄”之争,您如何看待?

  王龙:对于吐鲁番文书中的记载,学者们的解读确有分歧。有学者认为文书中关于桃的记载均指向葡萄;另有学者则认为,文书中的“蒲桃”“蒱桃”“浮桃”等指向“葡萄”,单独出现的“桃”或者“陶”则指向“桃树”或“桃子”。

  至于具体解读,我认为还需结合出土文献的前后关系,不能单纯讨论单个字和词的指向,更不能一概而论。但从历代学者对吐鲁番文书的研究成果来看,吐鲁番在唐西州时期有桃树栽培应是事实,且当地已普遍接受了中原对“桃”赋予的特殊文化内涵。

  中新社记者:“居不可无桃”是中国中原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被先民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桃文化”是如何影响新疆吐鲁番地区的?

  王龙:“居不可无桃”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平安、长寿的向往和追求。古人相信桃木能避邪,所以会制作一些桃木制品来趋吉避凶。常见的有桃符、桃剑、桃人、桃梗等,名称不同,用途和用法也略有差异。在汉朝时就有将桃木劈开,制成“桃符”用以驱鬼的习俗;桃梗则是用桃枝做成木橛,有的会写上祈福禳灾的话,每年正月初一插在门前以辟邪。在早期,也有作为陪葬品将桃人与葬者葬入墓中的情形。桃人是以桃木制作,割削成人形并用墨画出眉目、鼻嘴、衣衫等,在用法上既有立于门户以辟邪,也有以桃木人俑的形式陪葬在墓中。

  吐鲁番著名的阿斯塔那古墓就曾出土过一件桃人木牌,插在一座小型墓葬封土的顶端,总长21厘米,厚1.1厘米。木牌正面上部用墨线画出眼眉、口鼻,使其类与人形,下部有保存完整的二行墨书文字;背面下部可见三行文字,内容为:“桃人一枚,可守张龙勒墓舍一所。东千(阡),〔南〕陌,北陌。自与先人相使后世并冒(茂)。不得徊俊如律令。”根据墨书内容,得知该墓主人名为张龙勒,桃人的神圣使命则是守护墓主人的在另一个世界的住所(守墓),并且此墓地原是墓主人生前与自己的先人共同相看选定,藉此希望能使家族后人得以繁茂。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桃人木牌。受访者供图

  阿斯塔那古墓群发现的桃人木牌,就是中原桃文化对吐鲁番地区的具体例证,从一个小小的桃核就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对西域的影响可谓长期、广泛、深入和具体。

  中新社记者:位于丝绸之路要冲的吐鲁番,接受了来自东西方的物质和文化交流,自身的社会面貌和居民生活习俗也不同程度受此影响。吐鲁番文书中“桃与萄”的关系如何体现中西文化双向传播?

  王龙:作为一种古老的经济作物,葡萄的利用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一般认为欧亚种葡萄在公元前138-119年,由张骞出使西域沿丝绸之路带回长安。在吐鲁番的洋海古墓,考古工作者曾发掘出土过一根保存完整的葡萄藤,其发现将吐鲁番的葡萄种植历史推进到距今2500年左右。当时的洋海人已经知道并掌握葡萄栽培和繁殖技术。说明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葡萄栽培已传入中国。这也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文化交流的有力例证。

吐鲁番洋海古墓出土的葡萄藤。受访者供图

  

吐鲁番阿斯塔纳墓出土的干葡萄遗存(唐西州时期)。受访者供图

  另外,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还发现了一幅“庄园生活图”的墓葬壁画,清晰展现了晋唐时期吐鲁番的葡萄种植与酿酒情况。这表明,当时葡萄种植与酿酒已成为吐鲁番地区农庄生活的一部分,也进一步验证了古代高昌盛产葡萄酒的历史记载。

  

中国新疆吐鲁番博物馆展品,庄园生活画。马蕙萍 摄

  桃的栽培同样历史悠久,依据实物证据和历史文献,国内外学者一般认为其原产自中国,经丝绸之路传至欧亚地区。中国先民早在先秦时代就已对桃树的生长规律和物候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礼记》中载有“(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诗经》中也有“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佳句。从历史文献、出土文献并结合出土的桃核实物、桃木制品来看,在晋唐时期甚至更早的时候,吐鲁番盆地的先民就通过丝绸之路的便利,引种、栽培了桃树,同时吸收的还有中原传统文化赋予在“桃”身上的引申含义。

  中新社记者:吐鲁番地区桃树栽培的历史及中原地区“桃文化”在吐鲁番地区长期流行传播,是否说明了中华文明的“重瓣花朵”模式?

  王龙:吐鲁番存在桃树栽培的历史事实及中原地区“桃文化”在吐鲁番长期流行传播,侧面反映出自古以来吐鲁番当地居民就具有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汇集四方的优秀文化品质,更直接反映出中原文化长期根植西域、哺育西域、拓展西域的现实状况。

  中华文明自起源阶段就是多元一体的,有深厚的土壤和丰富的根系。众多史前文化相互聚合、交融,催生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历史上,中原与西域各民族间连续不断的交往交流交融,大大丰富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内涵。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实际上就是多元文明相互整合的过程,我们称为“重瓣花朵”模式。华夏是核心、花心;核心向周边辐射、扩散,周边向核心汇集。核心与边缘交织影响,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山水相连、密不可分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受访者简介:

  

王龙,现任吐鲁番学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先后参与或主持吐峪沟石窟寺考古、吐鲁番长城资源考古调查与发掘、吐鲁番伯西哈石窟考古发掘、轮台卓尔库特古城考古发掘、吐鲁番也木什墓地考古发掘、吐鲁番加依墓地考古发掘、吐鲁番西旁景教遗址考古发掘等多个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出土料珠的成分体系与制作工艺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疆加依墓地考古发掘报告的整理与研究”及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吐鲁番胜金店墓地考古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公开发表学术专著《高昌石窟壁画线描集·吐峪沟石窟》。撰写考古发掘简报、报告及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粉霞:扎根职教二十载 培育桃李尽芬芳

    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粉霞走进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到李粉霞老师,同学们都会亲切地称呼她“霞姐”,同事们都会赞许她为“省机数控铁娘子”。李粉霞在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执教二十余载,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忘我的敬业精神投入到她所热爱的职教事业中,并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永不停歇,执着追求。一片爱心换真情2000年...

    时间:06-08
  • 营销升级·品牌长青 六个核桃2023经销商大会圆满结束

      6月6日,以“营销升级·品牌长青”为主题的六个核桃2023年全国经销商大会在天津召开,多位行业大咖与全国经销商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前沿行业发展趋势。与会期间,六个核桃重磅发布了未来发展战略及中秋旺季营销策略部署,以聚势同行的奋斗姿态,打响迎战中秋旺季全面攻势号角。  专家指出:机遇与挑战并存,六个核桃作为行业公认的百亿...

    时间:06-08
  • 不一样的爱心送考 六个核桃联合全国经销商汇集大爱齐出发

      高考作为人生重要的转折点,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它牵动着广大学子和家长的心,也牵动着整个社会的殷殷关注。在高考来临之际,六个核桃联合全国经销商发起“爱心送考车”公益行动,对赶赴考场交通不便,有特殊需求的考生,提供免费爱心送考,助力考生完成这次关乎前途的大考。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六个核桃此次活动覆盖范...

    时间:06-08
  • 警惕!“桃色”诱饵在前诈骗陷阱在后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郑蒙永 包鑫  涉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的持续增强,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转向网络,布下“桃色陷阱”,从中非法牟利。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接连破获两起此类案件,并发出提醒...

    时间:06-04
  • 警惕!“桃色”诱饵在前 诈骗陷阱在后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郑蒙永 包鑫  涉黄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的持续增强,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转向网络,布下“桃色陷阱”,从中非法牟利。近日,浙江省宁波市公安局鄞州分局接连破获两起此类案件,并发出提醒:群众应擦亮双眼,提高安全防范意...

    时间:06-04
  • 新疆沙漠边缘蜜桃飘香

      中新网乌鲁木齐6月3日电 (戚亚平 刘丹 王艳军)“一走进棚里,看到满树红彤彤的水蜜桃,心情都变好了,在地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拉尔市还能吃上这么新鲜美味的桃子,真的非常好。”市民王女士说。  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9团十一连种植户黄梅的温室大棚,粉红色的水蜜桃挂满枝头,芳香...

    时间:06-03
  • 新疆喀什市樱桃陆续成熟采摘 激发消费潜力带动乡村旅游

      中新网新疆喀什5月28日电 (孙亭文 李彩琴 热衣丁)近年来,新疆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通过发展“樱桃种植+乡村旅游”,将樱桃打造成一张闪亮名片,带动乡村旅游,激发消费潜力,推动乡村振兴。  27日,喀什市乃则尔巴格镇第五届“樱缘再续桃甜蜜约”樱桃文化旅游节在该镇樱桃村开幕,广大游客和各族群众络绎不绝,欣赏樱桃盛会,体验采摘乐...

    时间:05-28
  • 2023汶川甜樱桃采摘节开幕 “小水果”带动“大产业”

      中新网阿坝5月20日电 (单鹏 安源 杨予頔)2023汶川甜樱桃采摘节20日在四川阿坝州汶川县绵虒镇开幕。许多外地游客驱车前来,体验属于汶川的“甜蜜”。  今年汶川2.74万亩樱桃长势喜人,预计产量超1千万斤。进入5月,汶川甜樱桃迎来采摘旺季。岷江河谷两岸,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果香,红彤彤的樱桃好似一颗颗...

    时间:05-20
  • 山中有了“桃花谷” 湖南江永做强“桃经济”富民兴村

      中新网永州5月19日电 (周文 谢文彬)连日来,湖南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香花井村桃花谷不同品种的鲜桃陆续成熟上市,不少游客受邀前来采摘。  “一进入5月,村里各类品种的桃子就开始逐渐上市,可以持续到7月初。现在是我们桃农最忙的时候,每家每户都要请人帮忙摘桃。”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香花井村党支部书记何吉旺说。  走进香...

    时间:05-19
  • 重庆直飞桃园客运航线复航

      中新网重庆5月17日电 (张旭)载有约70名乘客的CA409航班17日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起飞,飞往台湾桃园机场,标志着时隔三年之后,重庆直飞桃园航线迎来正式复航。图为旅客正在值机。 张旭 摄图为旅客正在值机。 张旭 摄图为旅客正在办理值机等手续。 张旭 摄  据悉,重庆直飞桃园航线由中国国航运营,波音738机型执飞,计划每周三...

    时间:05-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