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林胜:如何促进海外侨胞融通中外?

2023-06-05 20:3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6月5日电 题:如何促进海外侨胞融通中外?

  ——专访中国侨乡(福建)研究中心主任、福州大学教授林胜

  中新社记者 龙敏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来,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投资、捐赠、经济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参与祖(籍)国建设和发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建设者、推动者,被视为中国独特的宝贵资源。

  当下,中国正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民族复兴之路上,为何说海外华侨华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如何促进海外侨胞融通中外?中国侨乡(福建)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州大学教授林胜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回首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如何评价海外华侨华人在其中的作用?

  林胜:华侨华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支持者和推动者。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支持。华侨华人率先回到中国投资兴业,带来了新技术、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据统计,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引进外资60%以上是侨资,外资企业中70%以上是侨资企业。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同胞为国内社会公益事业捐赠累计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涉及教育、医疗、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这在促进中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中,对吸引外资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同时,大量的侨汇收入缓解了中国外汇约束困境,为中国外汇储备作出突出贡献。华侨华人通过投资贸易、技术转移、侨汇捐赠等各种方式,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位于浙江温州的侨资企业——浙江洲一铝业。该企业2023年上半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人民币。钱晨菲 摄

  华侨华人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改革开放需要有友好的外部环境和稳定的周边关系。海外华侨华人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发扬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职责,凭借熟悉中国与住在国的文化习俗、拥有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等优势,在住在国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推广中华文化,介绍真实的中国,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让更多的当地民众了解和理解中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华侨华人是中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维护者。在迎接港澳回归、促进两岸交流、反对分裂势力中,海外侨胞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台湾问题上,海外侨胞不仅为两岸交流互动牵线搭桥,也在海外成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简称“统促会”)等社团组织,与“台独”势力作斗争。目前,全世界共有220多个统促会及相关团体,遍布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四川举行。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360多家统促会及相关组织3000多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大会。韩海丹 摄

  可以说,华侨华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传扬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广大华侨华人功不可没。

  中新社记者:海外华侨华人这个群体是怎么形成的?他们融入住在国或住在地,对当地有何贡献?

  林胜:海外华侨华人群体形成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例如,福建大规模向海外移民的历史就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

  当时,中国的商人和移民因社会环境变化及生存策略,主要前往东南亚等地开展贸易和寻求生计。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中国的政治动荡和经济落后,更多的人开始移民海外寻求机遇,职业构成以劳工、工匠、小商贩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民间对外移民活动一度中断;直至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才重新开始向海外迁移人口,学界称之为“新移民”。随着新移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迭代财富的积累,如今移民活动主要以投资经营为主。

  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总数逾6000万,分布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融入住在国的程度因地区而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东南亚,华侨华人已成功融入当地社会和文化中,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他们在当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为当地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华商总资产约为5万亿美元,已逐渐从传统低端产业转向物流、跨境电商、酒店等现代服务业,更多的资本开始流向技术密集型行业,通过参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为住在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为更好融入当地社会,海外华侨华人愈发重视参与当地社会事务和公益活动,履行社会职责。例如,投身慈善事业,积极为当地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支持和帮助,在海外树立良好的中国形象。

2020年5月,旅法侨团向法国巴黎公立医院集团捐赠20万只防护口罩,帮助法国医疗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为海外华侨华人共享中国发展红利提供了哪些机遇?

  林胜: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华侨华人海外商业活动带来新机遇。华侨华人可以凭借通晓双方贸易规则和管理、具有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和雄厚的资本等优势,投资“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和经贸合作机会,成为助力经济复苏不可或缺的动力。

  中国发展将让华侨华人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认可与尊重,有助于其更好地在所在国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世界各国人民开始关注并了解中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也使“热爱和平”的中国形象深入人心。作为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华侨华人群体,他们在国际舞台上也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人民所认可,这让他们在发展经贸方面获得更多机遇。

  中新社记者:为何说海外华侨华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林胜: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华侨华人是举足轻重的贡献者。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除了率先回中国投资兴业外,还热心以慈善捐赠回报中国社会;而中国发展,也为他们的事业提供了成长空间。双方发展实现了良性互动和共赢,成为实现共同富裕路上不可忽视的群体。

  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华侨华人是生生不息的奋斗者。近代以来,华侨华人不仅在经济上回馈与反哺家乡,更在潜移默化间对社会精神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广大侨胞秉承“爱拼才会赢”的锐意进取精神,一代代人把先辈们的奋斗故事接续传承,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侨乡文化”和“侨乡精神”。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华侨华人是踊跃争先的建设者。长期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华侨华人利用在海外学习的环保知识和理念来支持家乡建设。越来越多高层次海归人才投身于环保事业,充分发挥自身专长,通过加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促进环保技术成果转化。

  实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华侨华人是融通中外的讲述者。华侨华人生活在世界各地,熟悉住在国民众的思维模式、语言习惯及文化背景,可以用当地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国际友人讲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充分展现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同时,他们能够促使各国人民在交流中克服文化差异、在互鉴中超越利益冲突,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持续的人力、智力支持。

2023年1月22日,旅法华侨华人癸卯兔年春节彩妆游行在巴黎举办。李洋 摄

  中新社记者: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让海外华侨华人发挥自身优势,融通中外,促进交流合作?

  林胜:海外侨胞网络资源丰富,可灵活对接各类中外资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的华侨华人,经济实力雄厚、人脉资源丰富,涉足领域遍及制造业、贸易、金融、知识型产业等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全球性、跨国性、灵活性的华商网络优势,在中国和住在国之间的产业对接、资本对接、网络对接、技术对接、市场对接等层面牵线搭桥,带动华侨华人经济和“一带一路”倡议互动建设,共同发展,推动中国、住在国和自身实现三者共赢。

  住在国当地的华侨华人和侨团了解中外文化、社会、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凭借其在当地的广泛人脉资源、丰富的商业经验以及社会地位优势,为企业“走出去”释疑解惑,让中国企业更加真实和迅速地了解当地市场信息,帮助其迅速开展经营活动,不断增进企业与当地的沟通、了解。

  海外侨胞巧借华文媒体,可塑造中国良好国际形象。至今,海外侨胞创办的华文媒体累计多达5000余种。海外侨胞通过华文媒体、自媒体等平台,能够大力宣介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加深与当地民众的交流,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同时,随着影响力日益扩大,海外华文媒体可以架设起中外友好交流的桥梁,推动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准确地了解真实的中国。(完)

  受访者简介:

林胜。受访者供图

  林胜,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侨乡(福建)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华侨华人与国际移民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中国侨联课题(重点项目)、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在International Migration、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阿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 中国外交部回应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记者 邢翀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6月5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中国和阿根廷日前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发言人能否进一步介绍中国同拉美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合作有关情况?外交部发言人汪...

    时间:06-05
  • 看图学习丨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也是我国新环保法规定的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提出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今天,一起来学习!   监制:张军 于锋  统筹:伍刚...

    时间:06-05
  • 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篇章

      5月29日,“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网络国际传播活动启动。在5天的时间里,来自11个国家的网红博主深入沈阳、大连、本溪,随着参观访问文博场馆、工厂车间、港口码头和美丽乡村等地,中国式现代化的辽宁实践在他们面前次第展现。  更开放的辽宁  辽宁是中国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

    时间:06-04
  • 兰州新区打造西北医药物流配送中心 承接“一带一路”进口药品

      中新网兰州6月3日电 (魏建军)“在兰州新区打造重庆医药集团甘肃物流中心,有利于甘肃各市州县的三级医疗机构配送,可以对外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兰州到达国内的进口药品在兰州的落地,降低西北地区进口用药的运输成本,帮助西北地区民众更好的健康用药。”重庆医药集团(甘肃)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洋表示。  6月2日至3日,重...

    时间:06-03
  • 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中新社北京6月2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发改委2日发布消息,中国和阿根廷两国政府代表当天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  合作规划全面落实中阿两国领导人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时间:06-02
  • 中国与阿根廷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

      中新网6月2日电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2023年6月2日,中国和阿根廷两国政府代表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根廷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合作规划》。  《合作规划》全面落实中阿两国领导人关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共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以高标准、...

    时间:06-02
  • 陕西打造国际商事审判“生态圈” 司法护航“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中新网西安6月2日电 (记者 张一辰)“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的设立,是司法护航‘一带一路’建设的切实之举,必将为促进中国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与贸易往来提供重要支撑与保障。”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2日表示。  当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国际商事巡回审判庭揭牌仪式...

    时间:06-02
  •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人民观察)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时间:06-02
  • 循着孙宋足迹 探讨“中国式现代化”

      原标题:第34届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北京召开——沿孙宋足迹探讨“中国式现代化”5月29日,“宋庆龄生平展”重新开放暨第34届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开幕式在北京举行。(尹李梅 摄)  【《中国新闻》报记者 程小路 作者 尹李梅 报道】5月28日至30日,第34届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联席会议在...

    时间:06-01
  • 专家学者:统一战线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有不可替代作用

      中新网青岛6月1日电 (记者 张晓曦 胡耀杰)多位专家学者近日在山东青岛聚焦研讨“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他们表示,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部分,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有不可替代作用。  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06-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