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智能手表、词典笔……智能科技陪伴儿童快乐成长

2023-06-01 03:38:34

来源:科技日报

  智能手表、词典笔、陪伴型机器人……

  智能科技陪伴儿童快乐成长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相信许多家长送给孩子的礼物清单中,都有不少智能科技好物。

  如今,智能手表、词典笔、陪伴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层出不穷,它们有的能够为家长分忧,有的能够为孩子的学习助力。

  那么,这些科技产品的原理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帮助家长和孩子的?就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智能手表:

  集定位和健康监测于一体

  现在孩子戴的手表,多是科技感十足的智能手表。智能手表是一种可穿戴设备,它结合了智能手机和腕表的功能,具备定位防丢、音视频通话等核心功能,以及电子支付、健康监测、社交聊天、拍照摄影、智能识物等多种功能。

  举例来说,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家长可以通过智能手表的定位功能,得知孩子的位置;当两个佩戴智能手表的小朋友想要对方的联系方式时,可以通过“碰一碰”功能加好友……

  “当下,智能手表不仅深受孩子们喜爱,也为家长提供了智能化、便捷化的儿童看护工具。”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表示,相关报告称,在我国,智能手表在5岁至12岁儿童群体中颇受欢迎,每3个孩子中就有1个拥有智能手表。

  项立刚介绍道,从硬件方面来看,智能手表有处理器、存储器、显示屏、传感器、电池、无线通信模块等组件,这些组件通过电路板相互连接形成整个系统。而智能手表的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那么,智能手表具体是如何实现各种功能的呢?

  “智能手表覆盖室内外的定位功能,主要基于GPS定位、基站定位和WiFi定位这三类定位技术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科技委委员、北京理工大学网络与安全研究所所长闫怀志表示,特别是室内和楼层定位,主要利用基站定位技术,搭配特定的算法,辅以海量数据采集来实现。

  科技日报记者来到北京一家商场专柜试用了一款智能手表,在用手表给绑定的手机拨打视频电话后,手机会显示智能手表所在商场楼层、周边店铺以及手表状态等信息,还可以查看手表佩戴者的历史行动轨迹。

  除此之外,闫怀志表示,智能手表还能利用智能监测算法和高灵敏传感器,全天候监测孩子的身体及运动状态。

  “传感器位于智能手表表盘底部,佩戴时传感器紧贴皮肤,可以监测手表的各种状态,比如加速度、重力、位置、方向等,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计算就能得出孩子的运动数据。”闫怀志补充道,除此之外,智能手表还可以随时采集佩戴者的生物数据,比如心率、血氧、血压、无创血糖、体温、呼吸、睡眠状态等,智能分析各项生理指数,辅以相应的App,就能够让家长掌握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

  闫怀志提醒道,儿童日常使用智能手表,应避免手表跌落、磕碰或者遭受撞击,防止接触到肥皂水等溶剂和液体。其次,不要在潮湿状态下为智能手表充电。再次,要注意手机App与智能手表的同步匹配和升级。

  “孩子使用智能手表,可能会产生依赖。”项立刚提醒道,家长应叮嘱孩子在上课期间不要操作智能手表;此外,还要叮嘱孩子谨慎使用智能手表的电子支付功能,避免误操作为游戏充值。

  词典笔、翻译笔:

  把大部头词典“装”进笔里

  一根小小的词典笔,可以“装”下厚重的中英文词典。只需像使用涂改带一样,用透明的宽“笔尖”轻轻一扫目标内容,即可中英互译、朗读句子,甚至可以讲解扫描到的目标内容。有的词典笔还具有“生词本”功能,可以自动存储使用者不认识的生词,然后将其导入手机App中,以备使用者学习、记忆。

  “词典笔采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其先通过笔头的摄像头组件,每秒拍摄多张图片,然后将小图进行拼接、修正,再利用光学文字识别技术(OCR技术)进行识别。”项立刚解释道。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OCR技术的场景有很多。比如,手机App扫描名片、身份证,并识别其中的信息;汽车进入停车场、收费站无需人工登记,自动识别车牌等。

  闫怀志介绍,自2011年首款国产词典笔面世,至今已逾十年。“未来,词典笔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提高文字识别速度和精度,二是加强语言翻译的准确性。”他说。

  据了解,新一代词典笔既具有传统的光学文字识别功能,还配备了激光辅助定位摄像头,能够实现分享、编辑和打印等功能。

  除了词典笔,帮助孩子们学外语的“利器”还有翻译笔,后者在中英文互译方面下足了功夫。翻译笔不仅可以解释单个词的意思,还可以对句子、篇章(文字形式或语音形式均可)进行翻译,翻译结果趋近于自然语言。有的翻译笔还配备了喇叭和显示屏,可以将翻译结果实时以文字或声音形式输出。

  项立刚介绍,翻译笔由扫描头、识别引擎和翻译软件等组成。在OCR技术的基础上,翻译笔还可以利用TTS翻译技术,即“从文本到语音”技术,在内置芯片的支持下,通过神经网络的设计,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把文字智能地转化为自然语音流。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孩子在外语学习中过度依赖翻译笔,现在部分翻译笔增加了“儿童锁”功能。此功能开启后,翻译笔将关闭整句翻译功能,防止孩子在做作业时通篇翻译不思考,养成过度依赖此类工具的习惯。

  陪伴型机器人:

  既是“玩伴”又是“家教”

  陪伴型机器人能走会动,被称为“会说话的百科全书”,能够轻松解答“十万个为什么”,更是一位机器人“家教”,可以带着孩子学习语文、英语和编程。

  “陪伴型机器人的定位是同伴,它既不是孩子的老师,也不是孩子的父母,而是孩子的拟人化‘同伴’。”闫怀志表示,这类机器人可以通过机械传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关键技术,实现陪伴功能。

  闫怀志表示,当前,在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陪伴型机器人正在持续完善动作、语言,甚至可以提供具有情感的拟人化表达。除此之外,该类机器人的人脸识别、人体跟踪、智能避障、自动充电、温湿度传感等基本功能也在持续升级。

  在交互上,陪伴型机器人可以实现拍照、讲故事、游戏交互、语音交互、绘本阅读、内容点播、双向视频通话等功能。

  举例来说,把一本绘本放在机器人面前,其可以对封面进行识别,然后随使用者翻页,朗读出书中内容。

  不过,在项立刚看来,陪伴型机器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只能完成简单的陪玩、陪学或问答交流任务。总体来讲,该产品性价比不高,远未达到可大范围普及的程度,还满足不了更个性化的需求。

  另外,闫怀志表示,长期让机器人陪伴儿童具有潜在风险。

  “无论多么高等的智能机器人,都永远代替不了真实人类特别是父母的陪伴。”闫怀志提醒,应避免类似产品的过度使用,否则可能对儿童的语言、情感和人际发展等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智能婴幼儿看护器:

  以无线网络技术守护儿童

  在传统婴儿看护场景中,看护人需要时刻注意婴儿是否哭闹、呕奶、被衣物遮掩口鼻、掉床……这些问题时刻牵扯着看护人的精力。随着育儿方式向科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智能婴幼儿看护器应运而生。

  许多智能婴幼儿看护器的外形比较“呆萌”——有个“大脑袋”,其实这个“大脑袋”就是智能摄像头,将其置于宝宝房间,可对宝宝的面部、呼吸、哭声等进行监测。

  当其“察觉”到异常就会及时发出预警,看护人即便无法时刻陪在婴儿身边,也能够“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

  “智能婴幼儿看护器好比家长的‘千里眼’‘顺风耳’。”闫怀志表示,智能婴幼儿看护器本质上是一种无线家庭安全防护系统,主要由看护端和显示端组成。该看护器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定期扫描,对婴儿表情、动作等进行影像识别,并将孩子的实时动态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通过网络数字信号传送到看护人的手机端。当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评估出婴儿处在哭闹状态时,就会播放舒缓音乐进行安抚,并向看护人的显示端发送预警。

  值得一提的是,智能婴幼儿看护器具有电子围栏功能,使用者可以设置孩子的活动范围,即通过超声波雷达设置虚拟电子围栏。当孩子活动区域超过此范围,该看护器就会发出警报。

  除此之外,使用者还可以设置幼儿看护区域,区域外部分看护器是拍摄不到的,进而有效保护个人隐私。

  当然,家长不能把智能婴幼儿看护器当作“万能神器”。

  闫怀志提醒道,父母的陪伴是任何智能化的产品都无法替代的。除此之外,生产厂家需要重视隐私保护问题,在产品功能上进一步采取措施,更好地对婴儿和看护人的隐私进行有效保护。

  (科技日报 记者 唐 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智能科技陪伴儿童快乐成长

      智能手表、词典笔、陪伴型机器人……  智能科技陪伴儿童快乐成长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相信许多家长送给孩子的礼物清单中,都有不少智能科技好物。  如今,智能手表、词典笔、陪伴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层出不穷,它们有的能够为家长分忧,有的能够为孩子的学习...

    时间:06-01
  • 业主只能“刷脸”乘电梯 律师:物业无权自行决定人脸识别

      业主乘坐小区电梯只能“刷脸”  律师:物业无权自行决定在电梯内使用人脸识别万松九里小区业主反映,小区电梯只能靠“刷脸”乘坐。记者孙笑天 摄  武汉晚报讯(记者孙笑天 邓小龙)代先生进入电梯轿厢,把脸凑近轿厢内的一处显示屏,随着“嘟”一声响,代先生家对应的楼层按键自动亮起,电梯开始上升。5...

    时间:05-26
  • 发挥税收大数据智能分析优势

      不久前,内蒙古包头、江苏镇江、安徽铜陵、山东淄博、福建宁德、四川乐山六市税务局成立助力新能源企业打通上下游供应链联盟,将运用税收大数据帮助新能源企业实现精准快速的供需对接,并围绕新能源产业链开展跨区域税收经济分析,为产业发展把脉献策。这是应用税收大数据助力上下游产业“串珠成链”的积极探索和尝试,将有效促进...

    时间:05-24
  • 未成年人偷玩游戏 专家建议进网游时强化人脸识别

      未成年人频频绕过防沉迷系统该如何破局 专家建议  进网游时强化人脸识别检测  调查动机  近日,来自天津的读者向记者反映称,她上初中的儿子竟然通过租号的方式绕开防沉迷系统,每天晚上偷偷打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其儿子称,身边不少同学都是如此,通过租号玩游戏,畅玩无阻。  这位读者还...

    时间:05-16
  • 未成年人偷玩游戏 专家建议进网游时强化人脸识别

      未成年人频频绕过防沉迷系统该如何破局 专家建议  进网游时强化人脸识别检测  调查动机  近日,来自天津的读者向记者反映称,她上初中的儿子竟然通过租号的方式绕开防沉迷系统,每天晚上偷偷打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其儿子称,身边不少同学都是如此,通过租号玩游戏,畅玩无阻。  这位读者还...

    时间:05-16
  • 超市擅用人脸识别防小偷,僭越了隐私边界

    罗志华  2022年年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部门发现区内多家超市为应对物品失窃、恶意索赔等情况,在超市出入口安装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的摄像头及相关技术设备。调查发现,这套人脸采集设备的单日采集量超3000条,累计采集人脸图片已超20万张,而消费者对此浑然不知。近日,普陀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执...

    时间:03-23
  • 人脸识别要在车头前半蹲?第三方应用上车亟待加强规范

      作者:魏文  近日,一段小鹏汽车人脸识别的视频引起热议。该事件起因是一位小鹏汽车的车主在车机端更新了某个App,下载后需完成人脸认证。但在人脸认证环节,软件调用了车外摄像头,致使车主只能去车头前半蹲进行人脸识别。  针对此情况,小鹏汽车方面回应,经查验发现,个别用户在大屏登录第三方App时会触发风控策略,需进行人脸识别...

    时间:03-06
  • “立体巡检+智能分析” “电力人”为天山深处电网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27日电 (田玉 郭子毅 冯洋)在新疆东部天山山区,地貌复杂多样,大部分电力线路横跨山脊之间,长期以来存在运行难度大、作业风险高等困难。国网哈密供电公司立足“立体巡检+智能分析”的发展思路,全面推进巡检模式转变,从以前的人工巡视向无人机巡视为主、人工巡视为辅转变,从手动巡检向自主巡检提升,从长途跋...

    时间:02-27
  • “一天下来被扫十几次”,如何防止人脸识别技术滥用?

      打开手机,上海市民陈宽发现,每天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的App太多。“从手机银行App到购物软件,从化妆类App到游戏防沉迷……一天下来,脸要被扫十几次。”  对此,陈宽感到颇为担忧:“虽然有些App使用人脸识别是出于使用需求和安全考虑,但也并没给我们拒绝使用的权利,这是否属于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随着人脸识...

    时间:01-28
  • “一天下来被扫十几次”,如何防止人脸识别技术滥用?

      打开手机,上海市民陈宽发现,每天需要进行人脸识别的App太多。“从手机银行App到购物软件,从化妆类App到游戏防沉迷……一天下来,脸要被扫十几次。”  对此,陈宽感到颇为担忧:“虽然有些App使用人脸识别是出于使用需求和安全考虑,但也并没给我们拒绝使用的权利,这是否属于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随着人脸识...

    时间:01-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