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未成年人偷玩游戏 专家建议进网游时强化人脸识别

2023-05-16 05:48:11

来源:法治日报

  未成年人频频绕过防沉迷系统该如何破局 专家建议

  进网游时强化人脸识别检测

  调查动机

  近日,来自天津的读者向记者反映称,她上初中的儿子竟然通过租号的方式绕开防沉迷系统,每天晚上偷偷打网络游戏,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其儿子称,身边不少同学都是如此,通过租号玩游戏,畅玩无阻。

  这位读者还发现,一些网游的环境很差,可谓乌烟瘴气,比如对战时经常伴随对骂的现象,有些对骂语言污秽不堪。同时,还有一些开黄腔、言语性骚扰的情况,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有关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游戏产业快速发展,游戏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不少是未成年人。网游存在哪些乱象,如何净化网游环境也是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今天起,法治经纬版开设“依法净化网游环境”专栏,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地以来,未成年人群体玩网游的时长大幅减少,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四处租借账号玩游戏,催生出租借、买卖游戏账号,帮助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灰色产业,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一乱象亟待整治

  ● 租号业务非常火爆,有部分店铺月销量达10万+。租号时客服会提示“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但不会主动询问、核实租号者年龄。未成年人只要掌握一个成年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即可租号玩游戏。游戏过程中少有人脸识别,且花钱可以破解人脸识别

  ● 游戏运营商可凭借人脸识别技术或指纹识别技术强制执行多时段验证,同时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网游实名注册要避免单一认证方式,更多使用“身份证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或“银行卡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组合认证方式,保证用户身份信息的可靠性

  ● 有关部门除制定规范约束游戏运营商外,还应当对电商平台进行专门规范,如加强电商监管责任,不仅要以关键词屏蔽游戏账号卖家,还应当增加人工审核。教育、文化等部门,学校及未成年人父母应当加强教育宣传,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抵御游戏诱惑,防止沉迷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关楚瑜

  “租号玩了半年网络游戏,租不同的角色和皮肤,一直畅通无阻,从来没有被要求人脸识别过。”来自河北固安的初一学生小张近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她身边很多同学都在玩一款热门网游,租号让大家避开了“一周只能玩3个小时”的限定。

  小张说,她经同学介绍,在某网络购物平台租号,租号时商家不会确认其是否为未成年人。交钱租号后,商家发来网游登录器,她填写了母亲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即可顺利登录游戏,之后一路畅玩。

  记者近日调查了解到,“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地以来,未成年人群体玩网游的时长大幅减少,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四处租借账号玩游戏,催生出租借、买卖游戏账号,帮助破解防沉迷系统的灰色产业,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一乱象亟待整治。

  平台违规出租账号

  未成年人偷玩游戏

  小张被发现沉迷网游,起因是成绩突然直线下降。

  原本小张都是一个人在房间学习。成绩断崖式下降后,小张妈妈偷偷观察发现,小张每天晚上都将大把时间花在游戏上,有时还半夜起来玩游戏,作业则完成得非常潦草。

  实际上,小张妈妈并不完全反对孩子玩游戏,女儿注册该热门网游的账号时,她就在孩子身边。小张妈妈清楚地记得,游戏提示里有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

  所谓限制,是指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等。

  该政策被誉为“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政策出台后,各大游戏企业也先后升级了自家的游戏防沉迷系统。《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新规落地一年后,未成年人游戏总时长、消费流水等数据大幅减少,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间控制在3小时以内。

  既然如此,为何小张还能长时间玩网游?

  小张告诉记者,她用零花钱在某购物平台租了游戏账号。“租号这事我也是从同学那听说的,白天好多同学谈论前一晚的游戏对局,我觉得奇怪,他们怎么每天都可以玩游戏的,一打听才知道有租号服务。”

  “租号的时候,商家没有问我年龄。商家发来的网游登录器需要填写成年人姓名和身份证,原来学校填写资料时用过我妈的身份证号,我就填上去了。”小张说,同学们都是这么干的,拿不到家长身份证号的,网上也能买到成人身份证号。

  小张的说法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印证。记者采访天津、河北、广东等地多名中小学生发现,对租号玩网游这事他们早已见怪不怪,因为上学时经常会涉及家庭信息的填写,很多学生都留有家长的身份证号乃至可以背出家长身份证号,借此通过网游登录器“实名认证”。

  来自天津市蓟州区的初二学生小刘近段时间精神状态不是很好,眼镜度数也涨了100度。小刘妈妈留心发现,每天晚上睡觉后,孩子的房间还有微弱的亮光。于是,她以第二天方便叫他早起为由不让反锁房门,有一天晚上11点多突击检查时发现,小刘在玩网络游戏。

  “不是有防沉迷系统吗,怎么这么晚了还可以玩游戏?”经过询问得知,小刘每个月从压岁钱里偷偷拿钱,在某贴吧租了个月租账号玩游戏。

  “如果网游账号可以随意租到,使用过程中又不被识别限制,岂不是绕开了网游防沉迷系统?”小刘妈妈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租号无需人脸识别

  可绕开防沉迷系统

  根据受访学生的介绍,记者进入多个网购平台、二手购物平台输入“租号”进行搜索,跳出大量提供出租游戏账号服务的商家;还有贴吧开设专门的“××网游租号吧”,里面有大量租号的帖子。

  记者随便点开几个出租游戏账号的产品链接,店铺显示月销量都过万,有部分店铺月销量达10万+。当下热门网络游戏的账号均有出租,出租价格根据区服、装备、皮肤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大多在每小时几元至几十元之间;一些商家还提供日租、周租、月租服务。

  记者在某购物平台向店铺客服咨询租号事宜时,看到平台有弹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平台规定,购买网游类商品需年满18周岁。平台严禁商家向未成年人提供相关商品,禁止未成年人购买”的提示。

  同时,记者在多个购物平台就租赁游戏账号咨询客服时,对方也会提示“未成年人禁止下单”。不过,商家和客服都没有主动询问、核实记者的年龄。

  如在一家名为“蜀汉网游专营店”中,当记者咨询某热门网游账号如何租赁时,客服只是询问了记者手机系统以及选择哪个游戏区,随后便向记者发送了选号链接。

  为吸引消费者租号玩游戏,不少商家都宣称“首单免费”。但实际上,所谓的免单,大多是指订单结束后给五星好评可返几元红包等,而商家往往都规定2小时起租,返的红包根本不能完全抵消租金。

  看到记者犹豫不决没有下单,客服可能以为记者是未成年人,还“好心”提醒道:“绝对可以上号,不需要人脸识别。”

  记者注意到,有的购物平台,租赁游戏账号时,需要输入一个成年人的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有的购物平台则不需要。支付成功后,客服给记者发了一个游戏助手的下载链接和登录密钥,进入游戏助手后仍需要输入成年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进行实名认证,然后按照指示登录游戏即可。

  从租赁账号到登录游戏整个过程都不需要人脸识别,只需要实名认证。也就是说,未成年人只要掌握一个成年人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即可租号玩游戏。

  那么,玩游戏过程中,是否会通过人脸识别等验证玩家身份呢?上述多名受访未成年人均表示,经常租不同号玩,从未遇到需要人脸识别的情况。

  有客服向记者表示,如果租号后玩游戏时系统弹出人脸识别,导致无法继续玩的话,可以为记者免费提供另一个角色相似的游戏账号继续玩。

  而且,“人脸识别技术”也能破解。记者调查发现,网上不仅有很多网游人脸识别解除的教程,还有专门帮别人破解人脸识别的商家。

  “只要能够联系到实名认证的人且已成年,就能卡人脸识别的bug,保证以后不会再弹出。”一位商家称,并贴出了多起成功破解的案例。记者咨询了解到,破解费用为45元。

  加强电商监管责任

  严厉打击租号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201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时长控制、实名注册和规范付费等六个层面,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在越来越严格的时间限制下,由未成年人游戏需求衍生而来的租号服务甚至是诈骗频发,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系统存在技术手段失效的情况。

  如何才能有效防止这一情况?

  泰和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杰律师说,大多数游戏平台在用户协议中约定了账号的所有权属于平台,注册用户只享有使用权和游戏内虚拟财产的所有权。因此,商家将注册来的账号进行买卖和租赁,根据民法典合同编的相关规定,属于违约行为,平台应该主动识别、打击这一行为,进行封号等处理。

  “国家有关部门发文明确,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游戏账号的买卖和租赁突破了这一规定,为未成年人绕开机制提供了渠道。网游账号应当属于禁止买卖的物品,买卖和租赁可能会构成非法经营罪。”朱杰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提出,向未成年人出租或销售游戏账号毫无疑问是违法的。如果通过租赁或买卖游戏账号就可以绕过游戏防沉迷系统,那就意味着整个未成年人网络防沉迷系统落空了。“如果商家只是声明不向未成年人出租账号,但是实际上出租给了未成年人,还是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如何整治向未成年人租号的乱象?朱杰说,目前在电商平台通过关键词或替代词,就能够搜到许多账号租售商家。因此,有关部门除制定规范约束游戏运营商外,还应当对电商平台进行专门规范,如加强电商监管责任,不仅要以关键词屏蔽游戏账号卖家,还应当增加人工审核,对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卖家进行有效监管,否则相关部门应该对电商平台进行处罚。

  “立法部门应当针对游戏运营企业和电商平台出台更为完善、具体的法律法规,落实责任主体,加大惩处措施;执法部门应当运用技术措施进行监管,不定时突击抽查游戏运营企业和电商平台,尤其是对存在巨大漏洞的电商平台,时刻敲响警钟。”朱杰说。

  一些受访家长提出,能否在游戏中加大人脸识别的力度、强度,及时发现未成年人玩家,查封账号、强制下线。

  朱杰提出,之所以未成年人通过租赁和购买账号就能正常游戏,是因为一些游戏运营企业自动检测机制不完善,即只要账号是实名认证为成年人的,就不再进行检测了。对此,运营企业应当将自动检测常态化,即无论是否进行游戏实名认证,每次进网游时都得人脸识别检测。

  “考虑到游戏体验感,可以建立账号异常检测机制;如多次更换设备、地点登录,则可以推定为租赁账号,应当进行人脸识别检测,标记异常账号,这些措施通过技术都不难实现。”朱杰说,从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的角度考虑,在进行人脸识别检测时,应当履行告知同意义务,不同意进行人脸识别检测的,可以禁止游戏。

  此外,教育、文化等部门、学校及未成年人父母应当加强教育宣传,正确引导未成年人抵御游戏诱惑,防止沉迷。学校发现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应当及时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应当在智能终端产品上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选择适合未成年人的服务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各方应当履行法定义务,站好各自岗位,共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环境。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姚金菊建议,在技术层面,要在游戏登录前端、游戏过程后端进行有效的用户实名验证,在不影响游戏体验的前提下,游戏运营商可凭借人脸识别技术或者指纹识别技术强制执行多时段验证,通过对用户身份信息的自动验证,判定未成年人是否存在游戏成瘾、过度消费等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在操作层面,在未嵌入人脸识别技术的游戏注册端口,网络游戏的实名注册要尽量避免单一认证方式,更多使用“身份证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或者“银行卡号+手机号+短信验证码”组合认证的方式,以此保证游戏用户身份信息的可靠性。(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重庆警方破获特大非法经营成品油案 涉案金额逾千万元

      中新网重庆5月16日电(记者 刘相琳)记者16日从重庆市公安局获悉,重庆警方近日破获一起特大非法经营成品油案,成功斩断一条非法经营成品油犯罪链,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查获非法经营成品油33吨,查扣改装运油车5台,涉案金额1000余万元。  重庆渝北警方此前在工作中发现,渝北区一废弃厂房,一辆外省油罐车和...

    时间:05-16
  • 瓜果种子结出产业链 山西上党农民抱团调产让撂荒地变增收地

      中新网长治5月16日电 题:瓜果种子结出产业链 山西上党农民抱团调产让撂荒地变增收地  中新网记者 李庭耀  立夏已过,山西长治上党区桥沟村艺鑫种养专业合作社大棚里的西瓜成熟,一排排瓜蔓蜿蜒而上。“村民整枝实现一蔓一瓜,确保口感。”16日,合作社负责人李天林介绍,曾经村里耕地撂荒三分之一以上...

    时间:05-16
  • “3岁孩子疑被幼师扇耳光”,官方通报

      近日,网上关于“3岁孩子疑似在幼儿园被老师扇耳光”的舆情引发关注,东风区高度重视,已成立由公安机关、教育部门等组成的调查组,全面开展调查核实。我们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理,调查结果和处理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微信公众号截图...

    时间:05-16
  • 中消协称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现象待整治

      中新网5月16日电 (中新财经 谢艺观)16日,中消协发布《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2)》,其中提到,未成年人网络沉迷和网游低俗化现象有待整治。网络游戏及部分学习类App预装儿童智能应用游戏化、商业化、色情化,一些学习类App存在学习功能少、休闲功能多、诱导营销多的问题,影响未成年消费者...

    时间:05-16
  • 公安部公布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10起典型案例

      中新网5月16日电 为有效净化网络环境,依法严厉打击网络谣言,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为期100天的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300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7万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2000余个,并依法对造谣传谣网民进行查处。公安部今日公布打击整治...

    时间:05-16
  • 【寻味中华丨名楼】寻芳蓬莱阁:中国仙文化之窗

      中新社烟台5月16日电 题:寻芳蓬莱阁:中国仙文化之窗  中新社记者 杨兵 王娇妮  “我从小就是港剧迷,30多年前,香港电视剧《八仙过海》的主题曲响起的时候,家人们早就挤在电视机前,吕洞宾、铁拐李等形象至今难忘。”广东游客方园退休后的首次旅行,便选择了神往已久、享誉海内外的蓬莱。  20世纪80...

    时间:05-16
  • 打造透明书房监督孩子学习?专家:父母的不信任会影响孩子一生

      近日,网上一张“透明书房”的图片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事情起因是一名网友将自己正装修的新房发到了网上,其中书房里摆放着一张书桌,桌子上方是玻璃,玻璃对面则是客厅,也就是说,在书房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客厅里的人在干什么,反之亦然。这名网友称,自己打造“透明书房”是为了监督孩子学习。对此,心理专...

    时间:05-16
  • “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神州写真)“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中新社西安5月16日电 题:“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作者 杨英琦  在中国写字楼的“格子间”里,一群青年正不动声色地将国风融入职场服饰。  黑色吊带裙下蹬着同色系的皮鞋、小腿袜,当“90后”女孩潘达(化名)...

    时间:05-16
  • 甘肃民勤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民众“忧居” 变“优居”

      中新网兰州5月16日电(戴文昌 田鹏鹤)5月中旬,记者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苏武镇三合村看到,该村因地制宜打造本土乡风特色,房屋色调采用青砖白墙,住宅整体风貌将“门勒、琉璃瓦、街门楼”等传统元素融入建筑风格,彰显民勤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愿景”的民众尽享安居乐业。  近年来,苏武镇为保护自然生态,...

    时间:05-16
  • 江苏睢宁上演育秧“擂台赛” 以“技”兴农竞风流

      中新网徐州5月16日电(朱志庚 顾士刚) 立夏时节,水稻育秧正当时。在江苏省睢宁县凌城镇优质水稻集中育秧基地,一路之隔的两块育秧地里,种粮大户陈宏尚和睢宁县新力农机合作社负责人潘跃各自带领一群人展开育秧“擂台赛”。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的凌城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农技负责人仝刚跃做了临时“裁判...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