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2023-05-16 10:53: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神州写真)“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中新社西安5月16日电 题:“新中式”走俏 中国青年职场穿搭尝试融入国风

  作者 杨英琦

  在中国写字楼的“格子间”里,一群青年正不动声色地将国风融入职场服饰。

  黑色吊带裙下蹬着同色系的皮鞋、小腿袜,当“90后”女孩潘达(化名)挎着皮包迎面走来,看清她内搭立领对襟弓袋袖的人或许才会注意到,这身搭配的服装元素来自不同年代。

  这是潘达实践“汉服日常通勤可行性”的第129天。在社交平台坚持分享国风日常搭配的她已收获上万粉丝。

  随着中国传统小众节日复兴,非遗、民俗等文化元素“出圈”,博物馆文创引起新潮,国潮文化已从“网络顶流”融入寻常生活的方寸空间。古风盘发、马面裙与职场西装、衬衫“无缝衔接”,背带裤里穿唐背子、短袖和牛仔裤外搭配长衫……在中国社交平台上,人们可以搜索到各种职场国风穿搭方案。“小红书”上“新中式穿搭”话题浏览量达5.7亿,而囊括发型、配饰、妆容、家居等范围更广的“新中式”话题有14.6亿人次浏览。

4月8日,身穿汉服的民众在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游园赏花。 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这其中,汉服的兴起与普及不可小觑。作为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的裁剪方法大多采用平面裁剪,无论秦汉、隋唐还是宋明时期,各朝代服饰皆有线条柔美飘逸,款式古典雅致的特点。

  起初,人们对汉服的关注点重在服饰形制的仿古与复刻,但“同袍”们(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穿汉服的人统称为“同袍”)逐渐不再满足于体验“打卡”,更加适于日常穿着的汉服款式“走进”更多人的衣柜。

  潘达在上海从事咨询行业,在她的衣柜里,两片裙、比甲、宋制对襟短衫等单品不仅极具国风特色,而且便于通勤和办公。同事们很快对她的着装从惊讶转为期待。“他们不仅习以为常,还常让我介绍衣服的形制与朝代,对国风元素充满‘求知欲’。”

  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19.6%的受访者会在日常生活中穿汉服,50.4%的受访者对此表示较理解并能接受。相比2021年,大众对汉服的接受度不断提高,汉服越来越日常化、大众化。

  轻便日常的国风单品也成了服装业商家的新目标。

  创业之初,深受国潮文化感染的“Z世代”青年林威就明确了产品的使用场景。“我们想做出‘谁都可以穿的汉服’,人们可以穿着这件衣服坐地铁、吃火锅,出入自如。”

  马面裙是林威网店的“核心”单品。“马面裙很像当代白T恤、牛仔裤的‘角色’,非常百搭。它既有我们民族服饰的明显特征,也可以很好展示现代纺织科技复原的中国传统制造工艺。”同时,林威在服装设计上也会选择偏当代审美的纹样或颜色尝试创新

  事实证明,林威的创新探索颇有成效。2020年年中正式营业至今,其经营的汉服品牌粉丝量超数百万,年销量持续呈指数级增长,已成行业头部品牌。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汉服产业现状及消费行为数据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5年将达到191.1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的100倍,未来仍有较大上行空间。

图为近日拍摄的国风发饰。 中新社记者 杨英琦 摄

  国风潮下,“簪娘”“妆娘”等新兴职业应运而生。兼职“簪娘”数年,雷婉珠(化名)看到国风配饰开始慢慢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与之前华丽隆重的古风饰品不同,日常款发饰以素雅为主,讲究佩戴简单百搭。当今,国风元素的服饰越来越多,配套的发型、发饰也逐渐倾向于‘古今结合’的审美风格。”雷婉珠称,服饰的多元化给了国风发饰全新的发展思路,未来,她也将继续结合社会流行倾向,制作出更多贴合日常的国风发饰。

  记者在购物平台浏览发现,输入“国风”关键词搜索,国风女装、国风饰品、国风鞋包等店铺不计其数,“新中式”“轻复古”等关联词也随机出现在搜索栏内,部分同类型店铺的粉丝量已超百万。消费者重拾古典审美之风,或许由此可见一斑。

  关中书院礼乐文教部主任龙旗认为,国风服饰的日常化趋势说明“服装正在回归其使用价值”,民众对其认识逐渐全面和真实起来。“民众不再满足于一次性的‘扮演’体验,而是开始做回真正的自己,寻找独属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鹤岗市第六届梨花节开幕 万株梨花盛放迎客

      中新网鹤岗5月16日电 (记者 王琳)16日,2023年鹤岗市第六届梨花节暨盛夏消费季在鹤岗市人民广场开幕。在该市面积最大的梨园“梨花谷”,万株梨花雪白娇俏,游客置身花海、拍照打卡,好似一幅古韵国画。  鹤岗市梨花谷内分为科普宣教区、梨园区、鹿园区、观鸟区、生态区等七个区域,栽培梨树1万株、葡萄...

    时间:05-16
  • 云南省昆明等4城亮2022年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

      中新网昆明5月16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从16日召开的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2023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昭通、曲靖、玉溪专场发布会上获悉,2022年,上述4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军在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昆明市主城区空气质量优246天,良好119天...

    时间:05-16
  • 浙江东阳优化营商环境至“末梢” 村企事“一喊就灵”

      中新网金华5月16日电(董易鑫 李磊 马强)“我们的项目建设时间紧、任务也重。镇里知道情况后,立马成立了协助我们开展工作的项目推进专班,镇村干部第一时间上门驻点办公。现在,不仅是跑部门沟通协调还是帮助我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控规评审,一喊镇村干部,准‘灵’。”16日,浙江金华东阳市佐村镇一开发项...

    时间:05-16
  • 北京推进民政服务“省心办” 婚姻登记等29个事项全城通办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 徐婧)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16日召开的“智慧民政”媒体通气会上表示,201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居民婚姻登记跨区办理以来,北京共办理婚姻登记业务175.6万件。其中,跨区业务34.9万件,平均每年4.98万件,提高了婚姻登记服务的便捷性。  据介绍,北京近年来主动聚...

    时间:05-16
  • 北京推出殡葬领域“放心办” 殡葬服务实现网上预约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记者 徐婧)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在16日召开的“智慧民政”媒体通气会上介绍,北京推出了殡葬领域“放心办”服务,目前已实现殡仪服务网上预约。该局依托互联网整合了全市殡仪服务接运资源,通过打通殡葬服务信息壁垒,让民众有底气对“天价殡葬费”说“不”。  负...

    时间:05-16
  • 安徽五河援疆教师高仕路:将教育的火炬传递下去

      中新网安徽五河5月16日电 (刘浩 王立春)“只要有你在场,我们心里就很踏实。”高仕路至今记得援疆支教过程中,新疆当地一位老师对他说的这句话。  2015年,援疆支教的名额下来以后,现任安徽省五河县教育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电教负责人的高仕路争取到了一个名额。  “之前陆陆续续也递交了几次,但都...

    时间:05-16
  • 山西阳泉发生一起房檐坍塌事故致1人死亡

      中新网阳泉5月16日电 (记者 范丽芳)5月16日,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5月15日20时22分,阳泉市城区朝阳街16号楼发生一起临街商铺房檐坍塌事故,导致1人死亡。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完)...

    时间:05-16
  • 专家:降压护心肾 综合管理助力改善患者健康结局

      中新网广州5月16日电 (记者 蔡敏婕)今年5月17日是第19个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且高发的心血管综合征。“患者不仅要做好高血压的控制,重视血压的监测与管理,还应认识到高血压会对心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张宇清表示,“与此同时,医患双方应以改善远期的...

    时间:05-16
  • 让“带娃”不再难 未来我国每千人口托位数将提高到4.5个

      国家卫健委日前发出通知,从昨天(5月15日)起,到6月15日,开展全国托育服务宣传月活动。截至2022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托位数约为2.5个。  国家卫健委启动全国托育服务宣传月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先后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提出了发展托育服务的基本原则、...

    时间:05-16
  • 最高时速385公里!贵南高铁联调联试开展逐级提速试验

      记者从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5月16日8时20分,55524次综合检测列车“黄医生”驶出广西南宁东站,标志着贵南高铁联调联试进入逐级提速试验阶段,为全线年内顺利开通做好充足准备。  CRH380AJ-0203高速综合检测列车因车身涂装醒目的黄色而被称为“黄医生”,该列车集“高精尖”于一身,列车上主...

    时间:05-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