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书|海外汉学家关注中国的哪些领域?

2023-05-20 19:44: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5月20日电 题:海外汉学家关注中国的哪些领域?

  作者 文龙杰 韩禹

  《海外中国研究中文书目:1978-2018》是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资料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馆员尹汉超编纂的、由学苑出版社2022年12月出版的工具书。它广泛收集了1978年至2018年海外中国学中文译著和专著的书目信息,以时间为纲,以研究著述为主线,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详细著录各种著作的出版信息,全面反映了1978年以来中文中国学图书的研究状况,便于读者了解国内学术界对于海外中国学研究和译介情况。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海外中国学研究图书总目,是目前为止关于中国学研究中文图书最齐全完整的工具书之一。

  本书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新社“东西问智库”学术顾问张西平主编的《文明互鉴:中国世界》丛书之一,丛书题目很好地点明了本书的重要母题:多元文明交流互鉴。无论是“汉学”(sinology)、“中国学”(China Studies)抑或“中文研究”(Chinese Studies),无论侧重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当代政治经济,海外中国研究都是在文明碰撞与交流中诞生的学问。发轫于来华传教士的观察记录,到1814年法国法兰西学院开始设立“汉学”研究教席,再到20世纪世界范围内专门学术机构、专门期刊等建制的形成,海外中国研究越发成为显学,作为研究议题的中国世界越发显著,1978年以来更是。因此,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信息收集和动态追踪就成为海外中国学重要的基础文献工作

  “海外中国研究作为中外文化碰撞的产物,更多体现了‘他者’如何观察、看待和理解中国文化。”尹汉超在序言中如是解释。“了解海外学者如何看中国,了解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无论是对是错,都会激发我们对自身文化的思考,重新审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利用‘他者’观照自身文化也必有新的视角、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尹汉超认为,这样能真正树立起国民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进而形成对振兴中华文明历史责任的认同与使命意识。

  本书收录1978年至2018年在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国外出版发行的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中文图书,属于目录学著作。目录学在中国发源已久、积淀深厚、地位崇高。“目”指书的篇或卷的名称,“录”是指“叙录”,即将书的内容、著者事迹、评价、校勘经过等简要介绍;此外还包括所收图书的分类。因此,目录作为人们认识图书、指导读书入门的工具,历来备受重视。清乾嘉学派有“治学必治目录学”之说。

  从中国目录学起源来看,商周史官的纲纪典籍,孔子编订的“六经”,西汉刘向、刘歆编纂《别录》《七略》,目录学工作均有记录整理、存之后世的公共性质。这正如丛书主编张西平教授在本书序言中写到的,“做学问并不是仅仅个人出几本书,以此传世,学问是一个整体,它需要有人去做文献,去编目录。这些工作耗时、费力,但其价值和作用绝不低于一本学术专著。文献学、目录学体现的是学问的本质:学问乃天下公器。”由此观之,本书意义远不止于书目的整理,它是公共事业的一块砖瓦,也是文明历史的一张画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学者研究阐明:交通型空气污染给呼吸系统带来多种伤害

      中新网上海5月18日电(孙国根 陈静)记者18日获悉,中国学者研究证实,交通型空气污染暴露会引起呼吸系统损伤,急性暴露可能会引发炎症、能量代谢紊乱等,改变呼吸道代谢,导致呼吸道上皮损伤等增加,继而引发肺功能下降以及呼吸系统症状出现等。  相关随机交叉对照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

    时间:05-18
  • 东西问·汉学家|《易经》如何影响西方世界?

    东西问·汉学家|《易经》如何影响西方世界?...

    时间:05-12
  • 东西问·汉学家|德国汉学家谢林德:《易经》如何影响西方世界?

      中新社北京5月12日电 题:《易经》如何影响西方世界?  ——专访德国汉学家谢林德  中新社记者 万淑艳  17世纪开始,中国经典《易经》通过耶稣会传教士传入西方,此后被译成英、法、德、俄等语种在欧美发行,并受到西方哲学界、科学界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易经》缘何成为跨文化交流的典范?德国...

    时间:05-12
  • 古巴青年汉学家: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拉美国家借鉴

      “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从2011年开始学习中文,发现中文似乎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难,这或许就是我和中文、中国的缘分吧!”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的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暨第4个国际中文日的庆祝活动上,参与“新汉学计划”的古巴青年汉学家王少聪(Wilson Barroso Diaz)向人民网记者讲起他的中国...

    时间:04-28
  • 东西问·中外对话丨德国汉学家为何感慨“北京上海的书店是天堂”?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题:德国汉学家为何感慨“北京上海的书店是天堂”?  作者 彭大伟 吴家驹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中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季羡林曾说,中国是世界上最爱藏书和读书的国家。当今时代,中国人还喜欢读书吗?被誉为“欧...

    时间:04-24
  • 中国学者研发食管癌筛查新方法 “胶囊”采集细胞助患者早诊早治

      中新网上海4月17日电 (陈静 白进)记者17日获悉,中国学者在食管和胃食管结合部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获得新突破。他们研发了一种食管癌筛查的新方法,即通过吞服一粒“胶囊”来采集食管细胞,并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和分析是否存在异常,进而对食管癌的患病风险实现精准评估。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下称...

    时间:04-17
  • 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读古籍知中国 架文化交流桥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肖中仁):近年来,中国和巴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特别是两国文化交流日益热络,汉语热在巴西方兴未艾。目前,中国文学作品受到越来越多巴西人民的喜爱,向巴西民众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成为一种新时尚。  巴西汉学家、前外交官乔治·西内迪诺就是其中一位...

    时间:04-12
  • 广西医科大学回应“个别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言语冲突”:已对涉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中新网南宁3月19日电 (张广权)广西医科大学“个别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言语冲突”事件引发社会关注。18日下午,广西医科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回应此事。通报截图。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官方微博  通报称,3月14日晚,学校教务处开展2024届普高本科毕业生照片采集工作。在学生排队过程中,因排队秩序引发个...

    时间:03-19
  • 广西医科大学回应“个别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言语冲突”:已对涉事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中新网南宁3月19日电 (张广权)广西医科大学“个别国际学生和中国学生言语冲突”事件引发社会关注。18日下午,广西医科大学官方微博发布通报回应此事。通报截图。来源:广西医科大学官方微博  通报称,3月14日晚,学校教务处开展2024届普高本科毕业生照片采集工作。在学生排队过程中,因排队秩序引发个...

    时间:03-19
  • 专访俄罗斯汉学家易福成: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取得丰硕成果

      中新社莫斯科3月18日电 题:专访俄罗斯汉学家易福成: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取得丰硕成果  中新社记者 田冰  “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取得丰硕成果,造福两国人民,希望两国合作再上新台阶,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俄罗斯汉学家易福成1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易福成(俄文姓名塔拉斯·伊甫琴科)是...

    时间:03-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