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北京仅少数银行三年期定存超3.5%

2023-05-20 00:48:05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把钱都准备好了,想等到周六去开卡,存笔五年定期。谁知道今天就降息了,还是晚了一步,早知道前两天去就好了。”5月19日上午,市民张女士致电大连银行在京的一家网点,得知该行当日刚刚下调定存利率,五年期利率从4%直降至3.3%。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除大连银行,另一家“网红银行”江苏银行本周一下调存款利率,全线降至3.5%以下。最近两个月,江苏银行因为在上海的利率大大高于江苏本地,引得大批江苏客户跨城存款,在社交平台人气大升。

  去年以来,国内银行已掀起几轮存款利率降息潮。目前,不少全国性银行的存款利率都进入2字头时代,地方性银行的利率能超过3.5%的也不多见。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市场上只剩少数地方性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三年期以上定存利率还能保持在3.5%至4%的水平。一些有经验的储户表示,现在各家银行的利率差异太大,存钱必须货比三家。

  大连银行和江苏银行本周大幅降息

  由于定存利率显著高于同业,江苏银行和大连银行此前都属于社交平台上人气较旺的银行。特别是江苏银行,在江苏本地的利率低于上海、北京和深圳。3月以来,不少江苏客户专程坐高铁去上海存钱,引起热议。

  “我们周一刚下调利率,现在没有3.5%的利率了。”19日上午,江苏银行一家网点的大堂经理告诉北青报记者。此前,江苏银行在北京的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利率都是3.5%,一万元起存。现在最新的利率三年期和五年期依然一样,不过起存金额分了三档,最高也只有3.4%。具体来说,5万元(不含)以下的,年利率2.8%;5万元(含)至30万元(不含)3.3%,30万(含)以上3.4%。

  “我刚开了卡,还没存进去就降了。就这么错过了。”网友小米上周刚在江苏银行开户,本想等着这周三一笔理财到期后再存进去,结果就收到了降息的消息。她本来只打算存3万元,现在年利率直接从3.5%降至2.8%,每年少了210元利息,3年下来要少630元。

  19日上午,北青报记者从大连银行在京某网点了解到,正如张女士所反映,该行的确于5月19日正式执行最新的定存利率。五年期利率从4%已降至3.3%,一万元存款每年要少70元利息,五年就少350元,如果存20万元,五年就少了7000元利息;三年期利率从3.5%降至3.3%,一万元一年少20元利息,三年少60元,20万元存三年要少赚1200元利息。

  同一银行不同城市利率有差异

  事实上,不止北京,江苏银行和大连银行在其他城市的利率近期也同步下调了。

  此前,江苏银行在江苏区域内的三年期定存利率为3.1%,而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就高达3.5%。所以,不少江苏的客户专门坐火车去上海存款。北青报记者了解到,5月15日起,江苏银行在上海和北京的利率同步下调,三年期和五年期利率最高3.4%,最低2.8%,但深圳的利率暂时没有调整。

  19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致电江苏银行深圳某支行,工作人员表示,该行三年期和五年期定存利率暂时没有调整,1万元起存,年利率仍是3.5%。

  大连银行19日也不是只下调了北京地区的定存利率。18日,上海、湖南、江苏等地的多名大连银行客户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上午收到客户经理发来的提醒短信“我行明天起下调存款利率,3年期5年期都为3.3%(1万起),今天利率不变,欲购从速!”

  对于不同城市的利率差异,江苏银行日前回应称,该行在存款定价上综合考量了成本因素、区域因素、客群因素和市场竞争因素,上海网点的存款利率水平与异地城商行定价水平整体一致,并符合自律机制推动下的全国银行业一致行为。对于未来的计划,该行表示将持续积极动态地结合同业存款利率情况及该行情况合理调整存款利率。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同一银行在不同地区的存款利率存在差异,主要是三方面原因导致。第一,不同地区的市场利率自律定价机制商定的存款上浮幅度、上限可能有所不同;第二,不同地区存款市场供求关系有所不同,客户投资偏好和储蓄习惯不同,影响存款利率定价;第三,同一家银行的不同分支机构,资产负债情况、市场竞争策略存在差异,对存款需求和定价自然不完全一致。

  定存利率进入下行通道存钱货比三家

  据了解,4月份以来,全国多家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整体下调幅度在10至45个基点不等。经过多轮调整,目前多数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三年、五年期存款挂牌利率已降至3%以内。不过,市场上也有一些银行的定存利率在3.5%以上,显著高于同业。

  多年来只习惯于储蓄理财的市民李女士认为,50万元以内的存款不管在哪家银行都有存款保险兜底,在这个前提下,大家存钱时最好货比三家多打听,去利率较高的银行存钱。据她了解的情况,目前北京市场上只剩下少数地方性银行和外资银行还有3.5%以上,甚至4%的存款利率,她认为“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少”。

  根据李女士提供的线索,北青报记者致电厦门国际银行、南京银行和韩亚银行,发现这三家银行目前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确实较高。

  厦门国际银行某网点的工作人员表示,该行1万元起存的三年期利率现在仍有3.5%;五年期利率分好几档,1万元起存的3.8%;10万元起存的3.85%;100万元起存的3.90%;300万元起存的3.95%;600万起存的4%。

  南京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不久以前该行已经下调了一次利率,但现在1万元起存的五年期定存利率仍有3.5%;30万元起存的三年期定存利率也是3.5%。

  韩亚银行虽然是一家外资银行,但其人民币定存利率明显高于中资行。目前该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利率为3.45%,五年期为3.95%。5万元以上定存,三年期为3.40%,五年期为3.9%。

  利率下降后居民存款会去哪里?

  随着存款利率下降,居民的存款意愿也持续走低。央行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连续13个月持续同比多增的居民存款,在4月份出现断崖式下降。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同比多减5524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2万亿元,同比多减4968亿元。

  董希淼指出,2023年,随着宏观经济恢复和有效融资需求回升,银行体系对资金需求量将有所增加,存款利率有望保持基本稳定。但从长期看,市场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对居民个人而言,如果资产配置中中长期存款较多,那么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居民应平衡好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必须承受较高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如果追求稳健的收益,在存款之外可以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及货币基金等。

  事实上,去年大幅波动让很多投资者“黯然离场”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出现回暖迹象。普益标准数据显示,4月份理财子公司开放式固收类理财产品(不含现金管理类产品)、封闭式固收类理财产品近一个月的年化收益率平均水平分别为4.43%、5.35%,明显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4月理财市场规模环比提升5.14%至25.4万亿元。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受益于债券市场走强,今年理财市场表现逐步好转。理财产品单位破净率从2022年12月份峰值的29.2%持续下滑至2023年5月12日的4.7%,叠加这一时期下滑的存款利率,理财产品对居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从5月份理财规模上看,随着破净率进一步回落,居民还在继续增配理财产品。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现阶段,居民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仍未完全恢复,风险偏好较低,短期来看,存款产品缺乏让投资者信赖的理财替代品,存款利率的下调也让提前还贷更具性价比,或将引发新一轮提前还贷热潮。中期来看,股市回暖和赚钱效应提升大概率会成为存款搬家的催化因素,引发存款向公募基金、固收+理财等含权资产转移,反过来进一步驱动股市回暖,产生正反馈效应,重启居民存款流向资本市场的趋势。

  文/本报记者 程婕(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银行理财市场调查:部分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展示“报喜不报忧”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  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存在哪些对投资者“不友好”的现象,哪些环节仍有优化空间?“3·15”前夕,《证券日报》记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体验、调查了10余家银行的理财服务。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披及销售环节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部分产品展示过往业绩时“报喜不报忧”;二是预期...

    时间:03-15
  • 专家: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会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持续回升  专家:长期看银行理财产品会呈现波动上涨趋势   “我这只产品马上就回本了,希望7月份到期时能有惊喜。”2月28日,读者马女士打开某股份制银行的手机银行发现,去年11月初投入3万元买的一只理财产品离回本就差40多元了,比去年12月下旬涨了400多元。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股债“双杀”...

    时间:03-01
  • 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规模同比下降14% 业界预计摊余成本法产品数量不会持续增加

      本报记者 余俊毅  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选择,而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提高投研能力,谋求更大市场占有率。  开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正积极实践,不断增强资产配置能力。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理财市场有望迎来更稳定的增长。  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规模下降  根据民生证券研报统计数据,1月份,银行理财...

    时间:02-10
  •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止跌企稳 去年12月新发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连续回升

      日前,普益标准最新发布的2022年12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显示,当月理财产品发行量连续回升,且涨幅不低。从近期收益表现来看,受债市震荡影响,理财产品仍处于“破净潮”中,但报告认为,额外流动性的释放有助于稳定债市,预期银行理财市场或将逐步修复“破净潮”带来的负面影响。  去年12月新发  2468款银行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监测...

    时间:01-10
  • 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正逐步回升 有望进入有吸引力区间

      记者 余俊毅  2022年11月份以来,债券市场出现波动,同时引起了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理财市场随之面临赎回压力。自12月份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稳定债券市场走势后,债市及理财市场逐步回稳。虽然目前一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仍处于破净状态,但绝大部分产品净值已经开始回升。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中国理财网数据,截...

    时间:12-28
  • 银行理财“破净”下新品市场回暖 专家称理财市场风险整体可控

      本报记者 彭 妍  11月下旬以来,债券市场波动引发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调整,逾千只产品一度破净引起市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银行理财产品“破净”并未影响新产品发售。根据普...

    时间:1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