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中美科学家联合研究:“海岸卫士”全球红树林生境破碎

2023-05-17 23:28: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长春5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联合研究表明,全球红树林生境较为破碎,截至2020年,全球红树林斑块约有33.7万个,其中95%以上斑块的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

  红树林生长在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上,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誉。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全球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精准的空间分布信息是评估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实施保护策略的关键。

  此次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贾明明副研究员、王宗明研究员、毛德华研究员、任春颖研究员、宋开山研究员、赵传朋博士,武汉大学王超副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萧向明教授、美国罗德岛大学王野乔教授共同完成。

  中美两国科学家利用遥感大数据和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集成影像最大值合成算法及面向对象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全球首套高空间分辨率(10米)的全球红树林分布数据集,并命名为HGMF_2020。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介绍,与此前公布的全球红树林数据相比,HGMF_2020提供了最新的、分辨率更高的全球红树林的空间分布以及斑块结构信息,总体制图精度达到95%以上,被精细刻画的红树林斑块包含具有地理学意义的属性信息,可直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2020年全球红树林总面积为14.5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地区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约占全球总面积的39.2%;印度尼西亚红树林资源在所有国家中最为丰富,总面积约2.9万平方千米,其次是巴西(1.2万平方千米)和澳大利亚(1万平方千米)。

  研究结果还显示,全球44%的红树林位于保护地内部,这一数值略高于全球红树林联盟发布的结果(42%),其中南美地区受保护的红树林面积最大,南亚地区受保护的红树林比例最高。

  此外,科学家还通过分析红树林林带宽度,定量描述了红树林在抵御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全球几乎所有的红树林都具有明确的防风消浪作用,且林带越宽作用越明显。(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美科学家联合公布最新全球红树林分布数据集

      中新网长春5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悉,中美两国科学家最新联合研究表明,全球红树林生境较为破碎,截至2020年,全球红树林斑块约有33.7万个,其中95%以上斑块的面积小于1平方千米。  红树林生长在海陆交界的生态过渡带上,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的美...

    时间:05-17
  • 丁肇中谈AMS实验:中国科学家做出重要贡献 承担升级关键任务

      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16日在北京表示,作为目前唯一在太空长期运行的粒子物理精密磁谱仪,他领导的安装于国际空间站上的国际合作大科学装置阿尔法磁谱仪(AMS)将工作到2030年,中国科学家在已经做出重要贡献的基础上,还...

    时间:05-17
  • 我科学家提出用中国天眼搜寻地球附近暗物质

      【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5月16日电(记者晋浩天)清华大学副教授安海鹏、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黄晓渊、北京大学研究员刘佳等在暗物质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团队发现,现有的低频阵列射电望远镜(LOFAR)、正在建设的平方千米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以及“中国天眼”五...

    时间:05-17
  • 诺奖得主丁肇中:中国科学家可以主持最前沿的实验物理

      ◎实习记者 都 芃  5月16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做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办的高能论坛,以“从加速器到太空:与中国科学家共同探索基本物理五十年”为主题,分享了多年来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心得体会,以及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半个世纪以...

    时间:05-17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鼓励科学家勇闯“无人区” 上海基础研究特区“特”在哪?

      用激光驱动、飞向三体星的宇航光帆,这样一个科幻小说中的场景正在上海基础研究特区的实验室里变为现实的科研项目,并获得了几百万元的政府资助。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记者探访了上海基础研究特区,了解科幻设想变为科学研究背后的故事。  从0到1的探索 让科幻变科研  研制一款带有光帆的宇宙飞...

    时间:05-16
  • 香港科学家陈清泉:中国电动汽车“领航员”

      新华社香港5月14日电 题:香港科学家陈清泉:中国电动汽车“领航员”  新华社记者陆敏 张雅诗  “汽车曾经改变世界,而你要改变汽车。”颁奖词说,“中国制造,今天车辙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领航员。”  2023年3月,香港科学家陈清泉荣获“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5月8日,香港科学家陈清泉接受记者访问。新华...

    时间:05-15
  • 200余名青年科学家聚焦研讨前沿重大科学问题

    原标题:200余名青年科学家聚焦研讨前沿重大科学问题  与会嘉宾参观中国科大江俊团队研制的机器化学家。 中国科大供图  5月12日,以“启迪、探索、突破”为主题的机器科学家雁栖青年论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约200名青年科学家代表受邀参加本次论坛。  据介绍,该论坛是由中国...

    时间:05-13
  • 200余名青年科学家聚焦研讨前沿重大科学问题

      中新网合肥5月12日电 (记者 吴兰)5月12日,以“启迪、探索、突破”为主题的机器科学家雁栖青年论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院所约200名青年科学家代表受邀参加本次论坛。  据介绍,该论坛是由中国科学院发起举办的青年科学家高端学术论坛,以“启迪、探索、突破”为主题,立...

    时间:05-12
  • 渝港澳三地科学家齐聚重庆展开交流

      中新网重庆5月12日电 (记者 钟旖)“创新驱动发展·携手共创未来”2023渝港澳科学家圆桌论坛12日在重庆举行。  来自重庆、香港、澳门的科学家围绕智能科技、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以及重庆与港澳地区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等内容展开交流,达成系列合作共识。  重庆市科协党组书记李雷霆在致辞...

    时间:05-12
  • 中国科学家探索银河“真面目” 提出对银河系旋臂形态新认识

      中新网南京5月12日电 (记者 杨颜慈)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徐烨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合作提出对银河系旋臂形态的新认识:银河系更像是一个普通多旋臂星系,由内部对称两旋臂和外部多条不规则旋臂组成,而非之前被广泛接受的四条旋臂均从内到外的特殊形态。  相关成...

    时间:05-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