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王建新:丝绸之路考古为何需要东方视角?

2023-05-15 19:52: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安5月15日电 题:丝绸之路考古为何需要东方视角?

  ——专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

  中新社记者 阿琳娜

  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考古方面有深厚积淀,深入中亚十余年,积极同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经过长期努力,最终确认了古代月氏和康居的文化遗存,取得了中国科学家在中亚考古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为用中国话语阐释丝绸之路历史提供了实证资料和科学依据,助力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

  丝绸之路考古为何既需西方视角,也需东方视角?国际合作对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有何意义?近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就此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两千年后寻找大月氏的考古学遗存有何意义?已取得哪些成就?

  王建新:月氏是曾生活在中国境内的游牧民族,秦末汉初,月氏被匈奴打败,月氏中的一支西迁,称为大月氏。月氏也是见于历史记载的第一支从中国迁往中亚的古代人群,对当地经济、文化和后来的发展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武帝时期,希望联合月氏共同对抗匈奴,命张骞出使西域。月氏西迁和张骞出使西域,都是丝绸之路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

  长期以来,古代月氏的考古学文化遗存包括其分布地、特征等并没有被确认,也没有专门的考古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张骞出使西域两千年后,西北大学考古团队踏着其足迹,从中国境内到中亚,找寻古代月氏的考古文化遗存,探索古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意义重大。

2019年在塔什干举办的“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开展。王建新 供图

  丝绸之路的概念是西方学者在100多年前提出来的,自然带着西方视角。而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要道,对其研究不能缺乏东方视角。月氏人从东方迁入,以月氏人为对象来研究丝绸之路,东西方视角结合,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才是全面的,复原的丝绸之路历史才是真实的。

2015年在调查比什卡帕遗址。王建新 供图

  2000年左右,西大考古团队启动了寻找大月氏的考古工作,从甘肃的河西走廊到新疆的东天山地区,基本确认以东天山地区为中心分布的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游牧文化遗存,是月氏人留下的。

  2009年西大考古团队首次进入中亚地区考古,在中亚地区找到了古代月氏文化遗存,并证明其与东天山地区的文化遗存是同一群人留下的。

2016年在塔吉克斯坦,中塔双方考古学家在调查现场讨论。王建新 供图

  除具体学术问题外,在考古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上也有突破。历史文献记载认为,古代游牧民逐水草而居且居无定所,但考古发现证实,游牧中有定居是古今游牧人群普遍的生活方式,游牧聚落的存在也是普遍现象。

  冬季,普通牧民、贵族、上层统治者几乎都定居,游牧聚落的遗址往往分布在山脉南侧,有大量小型聚落,也有少量大中型聚落。夏季,普通牧民逐草而居,仍有部分人定居,他们多是贵族统治者,还有一部分老弱病残妇孺等不适合游牧生活的人。我们首先在国际学术界提出游牧聚落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目前理论方法和实践均居国际领先水平。

2018年春季在野外与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家讨论。王建新 供图

  中新社记者:丝绸之路考古有何现实意义?给中亚带来了什么?

  王建新: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要道,从现有考古发现看,距今四五千年时,东西方的交流便已开始。丝绸贸易也比普遍认知的时间提前,中国和印度都有丝绸传入中亚。例如,我们在乌兹别克斯坦发现了4000年前的蚕茧。通过考古工作,将对丝绸之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的考古学理论方法最初是从欧洲引进,但在百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中国考古学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工作方式、技术手段等,这些还往往不被西方学术界所了解。

  比如本世纪以来,中国逐渐形成了大遗址保护理念。我们也将大遗址保护理念带到中亚考古工作中。在中亚地区,西方学术界普遍比较关注城址,往往“只挖城里不挖城外”,而我们的考古工作涉及城里城外、居住区和墓葬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宗教等均要研究,这也填补了已有研究的空白。

2019年谢尔哈拉卡特墓地发掘区。王建新 供图2019年试掘谢尔哈拉卡特墓地M01。王建新 供图

  同时,在多年考古中形成的“大范围系统区域调查与小规模科学精准发掘结合”的考古工作范式,对于寻找确认不同人群的考古学文化,了解他们的关系和特征等很有意义。

  无论游牧考古还是农业考古,中国学者在中亚的考古工作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发现和突破,也得到了在中亚工作的各国考古学家的关注。

2018年贝什肯特墓地发现的瓮棺葬。王建新 供图

  在大遗址保护理念下,考古过程中的保护意识和工作会贯穿始终,比如我们在中亚地区首先实施了遗址回填。此外,在中亚考古中我们也十分注重多学科多单位合作,合作对象包括国内外的考古机构、科研机构、院校等,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交流合作,共同成长。

2011年在萨帕利特佩遗址考察时进行讨论。王建新 供图

  中新社记者:未来在中亚考古的重点是什么?怎样在中亚地区实现更深度的国际合作?

  王建新:目前,西北大学与中亚五国中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均有考古合作。未来除继续拓展双边合作外,还计划推动多边合作,比如联合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费尔干纳盆地开展多国考古合作。此外,今年还计划与土库曼斯坦进行考古合作,并已达成初步协议。

  西北大学已与8个国家和地区的17所高校、科研机构签署了共建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协议,聘请了来自9个国家的26位考古领域专家学者担任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今后将以中亚考古为重点,拓展西亚、南亚、北亚的考古合作,将研究重点放在探究古代不同人群与文化在迁徙、融合、交流中产生的影响。

2014年中乌联合考古队调查拉巴特墓地。王建新 供图拉巴特墓地出土的串饰。王建新 供图‍

  在具体学术问题上,除研究月氏人、贵霜人,还将研究斯基泰人、塞人、吐火罗人等。此外,还将研究古代游牧人群和农业人群的关系、古代游牧经济的起源等,这些都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

  开展古丝绸之路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深入了解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有利于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相互了解和理解,推动实现民心相通。(完)

  受访者简介:

   王建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现任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队长。长期从事东北亚考古、中亚考古、佛教考古、游牧聚落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主持编写《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等多项大遗址保护规划,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的东黑沟-石人子沟考古工作荣获200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丨王建新:丝绸之路考古为何需要东方视角?

      中新社西安5月15日电 题:丝绸之路考古为何需要东方视角?  ——专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  中新社记者 阿琳娜  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考古方面有深厚积淀,深入中亚十余年,积极同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经过长期努力,最终确认了古代月氏和康居的文化遗存,取得了中国科...

    时间:05-15
  • 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中新网西安5月15日电 题: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作者 杨英琦  “来到中国之初我就知道,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去西安。这里的历史、人文、城市风貌是最能体现中国风情的窗口。”哈萨克斯坦博士索菲亚自2004年在西安“落地”,就再难舍得离开。  身为哈萨克斯坦法律专家,索...

    时间:05-15
  • 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中新网西安5月15日电 题: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作者 杨英琦  “来到中国之初我就知道,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去西安。这里的历史、人文、城市风貌是最能体现中国风情的窗口。”哈萨克斯坦博士索菲亚自2004年在西安“落地”,就再难舍得离开。  身为哈萨克斯坦法律专家,索...

    时间:05-15
  • 中国十座城市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黄”省会城市教育协作联盟框架协议

      中新网银川5月13日电 (记者 李佩珊)5月12日,202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黄”省会城市教育协作峰会在宁夏银川市召开。来自乌鲁木齐、西宁、成都、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十市的教育局现场共同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黄”省会城市教育协作联盟框架协议,决定将“丝绸之路经济...

    时间:05-13
  • 【2023打卡中国】外国网红打卡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邂逅中国最大戏剧聚落群

    外国网红、多语种主播打卡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摄影 贾亲亲  国际在线河南频道消息(仝瑞勤):5月11日,参加2023“打卡中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你好,河南!”网络国际传播活动的外国网红、多语种主播打卡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感受这片土地讲述的“黄河、土地、粮食、传承”故...

    时间:05-12
  • “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中新社北京5月10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司长李克新10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圆桌会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会员大会上表示,十年来,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搭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原则得到广...

    时间:05-10
  • 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愿与广西携手续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中新网南宁5月7日电 (记者 林浩)“平陆运河建设对广西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建成后将为沿线民众带来新的福祉。”在广西钦州市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工程项目现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席蔡达峰说。图为平陆运河青年枢纽工程项目现场。 林浩 摄  5...

    时间:05-07
  • 多国驻华使节话“数字丝绸之路”新机遇:数字合作赋能全球发展

      中新社福州4月27日电 (记者 闫旭)“时间和实践证明‘数字丝绸之路’的创新和倡议对全球经济贸易合作至关重要。”匈牙利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华培德27日在福州表示。  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丝路分论坛当日下午在福州举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合作机制外方对口政府部门、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智库...

    时间:04-27
  • 东西问丨马特博博耶夫:明铁佩古城遗址为何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

      中新社阿斯塔纳4月26日电 题:明铁佩古城遗址为何被称为“丝绸之路活化石”?  ——专访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教授博基容·马特博博耶夫  中新社记者 张硕  地处中亚腹地的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丝绸之路中点位置。近年来,中乌两国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明铁佩古城遗址进行...

    时间:04-26
  • 我国与中亚五国全面复航 “空中丝绸之路”不断扩能提速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26日电 (闫文陆 车捷)中国南方航空CZ6015航班25日晚从乌鲁木齐起飞前往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我国与土库曼斯坦时隔三年正式恢复定期客运航线,这也标志着我国与中亚五国全面复航,“空中丝绸之路”不断扩能提速。  据了解,此次恢复的乌鲁木齐-阿什哈巴德往返航线航班号为CZ6015/6,计划每周2执行。去...

    时间:04-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