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2023-05-15 17:59: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安5月15日电 题: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作者 杨英琦

  “来到中国之初我就知道,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去西安。这里的历史、人文、城市风貌是最能体现中国风情的窗口。”哈萨克斯坦博士索菲亚自2004年在西安“落地”,就再难舍得离开。

  身为哈萨克斯坦法律专家,索菲亚为研究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关法来到中国,但很快,在西安邂逅了爱情的她决定留下来。写作、教授俄语、协助丈夫的贸易事业……经过一番尝试,索菲亚决定重回法律专业“老本行”。2015年,她开始了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教师生涯。

  同年,恰逢西安交通大学首倡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丝绸之路法学院联盟也应运而生。该校代表团首次集中出访中亚地区,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部分高校洽谈了在本科、研究生方面的人才培养合作与科研合作,积极推进与中亚地区高校及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

  “我很热爱我的教学工作,学校也给予了我良好的工作环境。”索菲亚介绍,学校并非只要求她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内容,“我的研究与工作总能探索新方向,团队合作项目也总迎来新挑战。这让我感到自己一直在‘向前走’。”

  “向前走,不要回头看。”这是恩师对索菲亚的叮嘱,这句话不仅帮她做出了留在西安的决定,也成为她此后生活的信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我不仅真切感受到了法律在其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意识到文化和教育的必要性。”索菲亚充分利用自己的职业和研究方向,在支持相关法律服务的同时,也尽己所能支持着哈萨克斯坦青年与中国青年的交流往来。

  “这些年我在西安教过不少来自中亚地区的学生。无论他们毕业后留在中国还是回到家乡,大多从事的行业仍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索菲亚认为,选择来到中国留学的学生都是“有远见、有主见的人”。她表示,从古至今,丝绸之路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带动作用就不可小觑,而在这条充满机遇的道路上,中亚青年大有可为。

  据了解,西安交通大学通过开展校际间教学科研人员流动、培养中亚地区留学生等方式,促进教育融合,并依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开展人文交流。该联盟自2015年成立以来,已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参加,其中有18所高校来自中亚地区。

  吉尔吉斯斯坦女孩阿米娜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生,来到西安是她父亲的选择。“早在2013年,我父亲就听说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优质的教育资源、舒适的生活环境皆促使父母决定送我来此留学。”

  “留学十年了,我依然对中国充满了好奇。”阿米娜表示,她想把在中国学到的东西带回家乡,“但中国还有太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至今依然是中国与中亚地区人文交流的枢纽,无数和阿米娜一般的留学生也因此赴陕留学。在索菲亚看来,这些青年也是一座座“桥梁”,他们对于两地文化交流、民心相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在这条路上继续深耕,一直向前走。”(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东西问丨王建新:丝绸之路考古为何需要东方视角?

      中新社西安5月15日电 题:丝绸之路考古为何需要东方视角?  ——专访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王建新  中新社记者 阿琳娜  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考古方面有深厚积淀,深入中亚十余年,积极同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经过长期努力,最终确认了古代月氏和康居的文化遗存,取得了中国科...

    时间:05-15
  • 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中新网西安5月15日电 题:古都西安的中亚声音:沿丝绸之路一路向前  作者 杨英琦  “来到中国之初我就知道,如果想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去西安。这里的历史、人文、城市风貌是最能体现中国风情的窗口。”哈萨克斯坦博士索菲亚自2004年在西安“落地”,就再难舍得离开。  身为哈萨克斯坦法律专家,索...

    时间:05-15
  • 高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湖南锡溪村田间地头“有学问”

      中新网娄底5月15日电 (刘曼)“我们这款紫米是自留老品种,紫鹊界高山梯田里种出来的,口感软糯,米香味很浓。”经过耐心解答,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锡溪村村民罗忠益又在网上店铺卖出几斤自己种的米。离开电脑,他又忙着写文案、剪辑视频发布在其他平台。  罗忠益是村里第一个开网店做电商的人,刚开店那几年,他卖货就是简单上...

    时间:05-15
  •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便利

      本报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黄超)日前,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公安部、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

    时间:05-14
  • 五部门:取消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原标题:取消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

    时间:05-14
  • 五部门发文取消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 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公安部、国资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

    时间:05-13
  • 中国十座城市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黄”省会城市教育协作联盟框架协议

      中新网银川5月13日电 (记者 李佩珊)5月12日,202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黄”省会城市教育协作峰会在宁夏银川市召开。来自乌鲁木齐、西宁、成都、兰州、银川、呼和浩特、西安、太原、郑州、济南十市的教育局现场共同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黄”省会城市教育协作联盟框架协议,决定将“丝绸之路经济...

    时间:05-13
  • 120余所高校教育人士山西探讨大学生“双创”拓展新思路

    原标题:120余所高校教育人士山西探讨大学生“双创”拓展新思路  图为活动现场。 杨静 摄  “创新创业永远是大学生的梦想,永远是高校理想教育的旗帜。”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12日表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推进重点,真正的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当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

    时间:05-13
  • 120余所高校教育人士山西探讨大学生“双创”拓展新思路

      中新网晋中5月12日电 (杨静)“创新创业永远是大学生的梦想,永远是高校理想教育的旗帜。”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12日表示,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推进重点,真正的大学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当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校众创空间联盟创新创业...

    时间:05-12
  • 新华时评丨抢抓关键期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题:抢抓关键期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新华社记者姜琳  全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5月11日在京举行。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但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达1158万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随着毕业季临近、毕业生求职进入窗口...

    时间:05-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