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山西临汾:准“90后”青年白冰的“上山”路

2023-05-14 11:35: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临汾5月14日电 题:山西临汾:准“90后”青年白冰的“上山”路

  作者 陆祁国 伊相杰

  5月13日一早,白冰就驾车前往距离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多公里的苏寨村,召集工作人员筹备临汾解放纪念日活动。

  1989年11月出生的白冰,系中国民主建国会临汾市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临汾市铄信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苏寨红色文化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小生长在城里、事业发展红火的白冰,一年前选择了一条让很多人都看不懂的“上山”路:投身乡村振兴,带动苏寨村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瞒着家人“上山”

  苏寨村是临汾市尧都区政府命名的红色革命老区重点村,现存东征红军伤员隐蔽地旧址(红军角)、抗日决死纵队一部驻扎地旧址、抗日二区政府驻扎地旧址、临汾战役后方医院旧址群、红土凹无名烈士墓址群等革命旧址遗址30余处。

  白冰与苏寨村结缘,始于2021年夏季。“我和民建会友举行公益活动,发现这里红色历史底蕴厚重,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资源,具备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的先决条件。”

  其实,苏寨村干部也有这个想法,只是苦于资金、理念、规划、人才方面都跟不上,红色文化旅游开发迟迟无法推进。

  面对苏寨村“空心化”“老龄化”等现实问题,以及多处革命旧址失修等现状,白冰下决心改变这种面貌。与村干部多次沟通并达成一致意见后,他决定离城“上山”。

  起初,白冰一直瞒着家人,每日早出晚归。可终究纸包不住火,在家人的追问下,他才把启动苏寨村红色旅游开发的事情如实相告。

  对此,白冰父亲第一个提出反对意见:“家里三代人,没有种过一天地,城里的事就够你忙了,孩子还那么小,你一个人跑到山沟里干啥?”

  一边是家人的反对,一边是苏寨村干部和村民的期盼。两难之间,白冰选择了后者。经过多次与父亲促膝长谈,并带着父亲到苏寨村实地感受,最终,父亲和其他家人同意了白冰的选择。

白冰系上安全绳清理窑洞立面的安全隐患。 曹亚丽 摄

  垫着资金建设

  进村伊始,白冰立足于苏寨村现状,与村干部进行了深入沟通,拿出规划方案的同时,提出了“我出资金、村集体出场地”的合作方式。

  “我当时就明确提出一个目标:一定要扭转‘只挖掘、不保护’‘只宣传、不利用’的现状,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走出一条以红色文旅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白冰说。

  按照既定计划,白冰与苏寨村合作成立“山西苏寨红色文化基地有限公司”。之后,他就开始出资排演红色文化实景剧、规划旅游线路、建设红色文化展馆、修缮革命旧址保护、开发研学产品。

  一年来,白冰个人已经投入建设资金300多万元。其实,他本身不缺施工力量,但为了能让村民增加收入,对于平整场地、修建道路等活计,他都优先考虑苏寨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

  带动村民增收还不止此,苏寨村目前已有30余名劳动力参与红色旅游的环境维护、秩序管理、游客引导、情景剧演出,村民种植的苹果、小米也拓宽了销路。

  目前,白冰正在号召外出务工村民回村创业,开办作坊,所需的设备购买等费用同样由他垫付。他希望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企业负责项目投资、内容策划、产品研发、市场营销,村集体提供场地支持、劳动力、餐饮服务,这种村企联建模式不仅有力地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还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推动红色文旅产业从‘小打小闹’到‘做优做强’。”临汾市尧都区委常委、县底镇党委书记杨珽如是评价。

一年下来,白冰干农活的水平提高了不少。 曹亚丽 摄

  带着团队助力

  发展红色文旅业离不开人才支撑。为凝聚人才,白冰广发“英雄帖”,组建了一支专业技术团队,他们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人。

  项目推进过程中,吸引青年人才让白冰没少费心。“一些青年人不习惯农村生活。来到这么偏僻的山村,有些人只干了三两天就离职了。”白冰介绍,一年间,主动离职的已有20多人。

  为留住研学导师和讲解员等人才,白冰一方面提高待遇,一方面申请成立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向村干部学、向村民学,要求团队成员“拿起笔来会写,拿起话筒会讲,拿起工具会干”。

  “留下来的人都是志同道合的,看着他们从‘城里娃’变成‘百事通’,我就有了底气。”白冰说,有这支朝气蓬勃的团队助力,他有信心把苏寨村红色文旅产业做大做强。(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山西临汾:准“90后”青年白冰的“上山”路

      中新网临汾5月14日电 题:山西临汾:准“90后”青年白冰的“上山”路  作者 陆祁国 伊相杰  5月13日一早,白冰就驾车前往距离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20多公里的苏寨村,召集工作人员筹备临汾解放纪念日活动。  1989年11月出生的白冰,系中国民主建国会临汾市委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临汾市铄信通信...

    时间:05-14
  • 四川宝兴:村民上山偶遇野生大熊猫在河边喝水

      中新网雅安5月12日电 (刘刚 高华康)5月12日中午,四川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村民张继良、王佑良等人一起上山劳作时,在青衣江源头中梁子沟海拔2700多米的原始森林里,偶遇了一只在河边喝水的野生大熊猫。  据村民张继良介绍,为了不打扰野生大熊猫喝水,他们躲藏在离大熊猫不足20米远的林中观看。而村...

    时间:05-12
  •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

    原标题:【光明论坛】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大思政课”2021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度重视,对上好思政课提出了极具方向性...

    时间:05-12
  • 在京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参观蒙藏学校旧址 感受民族团结光辉历史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 (陈建新)乌兰夫使用过的怀表和毛毯、“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见证蒙藏学校进步青年投身民族解放运动的大枣树……10日上午,近80名在京新疆籍务工经商人员走进蒙藏学校旧址,了解旧址历史沿革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历程,感受民族团结的光辉历史。  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小...

    时间:05-10
  • 红色文化推广季 | 吉安之绿——江西省吉安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综述

      一船载入梦,一河越千年。  春意盎然时节,记者走进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古后河绿廊,那水、那桥、那船,那水上凉亭快阁,那水上的木板桥、河岸的古城老街,无不动容着它的千般爱和万般美,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生态是生存之本,环境是发展之基。吉安市牢牢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

    时间:04-18
  • 红色文化推广季 | 吉安之进——来自江西省吉安市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线观察

      春日吉安,生机勃发——  昌吉赣高铁,复兴号疾驰;田间地头,农机来回穿梭;餐厅门口,叫号声此起彼伏。  庐陵大地,活力无限——  项目工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紧张忙碌;景区景点,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动员大会、亲清连心政企恳谈会、“揭榜破难题 争当吉先锋”行动启动大会……抓项目、...

    时间:04-18
  • 红色文化推广季 | 吉安之首——看江西省吉安市推动电子信息首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秘诀

      2022年,江西省吉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220亿元、增长13.1%,总量保持全省第一。  吉安电子信息产业成功纳入京九沿线重点打造产业集群行列,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信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国千兆城市。  近年来,吉安始终铆住电子信息产业不动摇,将其确立为全市首位产业,与生物医...

    时间:04-18
  • 【一线调研】小农机上山岗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眼下,全国由南向北进入春耕大忙时节。在我国,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也是保障粮食产量的重要来源。如何把这些分布零散、耕作不易的土地利用起来?来看记者的春耕一线调研。  在湖南郴州,这里的丘陵山区占到了耕地面积的70%左右。...

    时间:03-16
  •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创新党史学习教育 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中新网广州3月15日电 (记者 程景伟)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是广州这座英雄城市重要的红色文化地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次接受党史学习教育。据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有关负责人15日介绍,近年来,该纪念馆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让红色文化“活起来”。  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作为全国“大思...

    时间:03-15
  • 长长长长长风机叶片如何运上山?答案来了

    前段时间,在三峡能源四川金阳风电场,建设者们将75米长、19吨重的风机叶片运送上山的视频火了。在总台融媒体特别节目《两会你我他》中,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对话三峡能源四川金阳风电项目负责人罗涛、三峡能源云南弥勒西项目负责人艾华,揭秘大风车“神龙摆尾”背后的故事。01巨型风机叶片运输过程“难于上青...

    时间:03-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