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中国天眼”联手美澳巨镜揭示快速射电暴的磁场反转

2023-05-12 11:58: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贵阳5月12日电 (周燕玲)中外科研团队通过对“中国天眼”2019年发现的世界首例持续活跃快速射电暴FRB20190520B进行了长期监测,对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首次揭示了其周边磁场的极端反转,表明FRB20190520B可能处在双星系统中,双星的伴星可能是黑洞或者大质量恒星。该研究成果5月12日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

  快速射电暴(FRB)是一种持续时间很短、爆发能量很大的天体现象,它的爆发强度可达到太阳光度的数亿倍,是宇宙中最强烈的射电爆发之一。FRB20190520B是世界首例持续活跃重复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之江实验室计算天文领域首席科学家李菂领导的中国天眼FAST“多科学目标同时巡天”项目所发现。

  利用位于美国的绿岸望远镜和澳大利亚的帕克斯望远镜,李菂组织国际团队对FRB20190520B进行了长达17个月的监测,发现其“法拉第旋转量”经历了两次正负值反转的剧烈变化。

  利用对FRB20190520B长期监测的数据,之江实验室研究专家冯毅等研究人员细致分析了爆发信号的偏振性质,发现其“法拉第旋转量”经历了两次正负值剧烈转变的过程,揭示了重复快速射电暴周边存在磁场反转。

  “这显示出它周边磁场存在着极端反转,也就意味着FRB20190520B可能处在双星系统中,而双星的伴星可能是黑洞或者大质量恒星。”冯毅表示,这一发现将对快速射电暴起源研究向前推进重要一步。

  未来,对于“中国天眼”发现的FRB20190520B的持续监测有望进一步揭示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环境。(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宿主恒星如何“吞噬”行星?一项最新天文发现或“逮个正着”

      中新网北京5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论文称,天文学家的一项天文发现可能是记录了一颗行星被其宿主恒星“吞噬”的过程。这一将宿主恒星“吞噬”行星过程“逮个正着”的重要天文发现,为行星系统的演化提供了新知,或有助于确定行星在恒星演化下的命运。  ...

    时间:05-04
  • 我科学家观测结果证明:“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假设不成立

    天体物理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然而,我国天文学家却发现,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会随着恒星金属元素含量和年龄发生显著变化。有评论认为,这一发现将对天体物理多个领域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刘超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

    时间:01-19
  • 《自然》最新论文:天文学家发现恒星碰撞时的信号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论文,天文学家通过对在两个短伽玛射线暴中探测到的振荡信号进行研究,认为可能是在两个中子星(大质量恒星在生命末期的致密核)合并形成大质量中子星的过程中产生,而探测到此类信号或为研究此类事件性质提供了机会。 ...

    时间:01-10
  • 远缘杂交“创”新鱼:刘少军院士团队选育世界首例同源四倍体鱼

      远缘杂交“创”新鱼   ——刘少军院士团队选育世界首例同源四倍体鱼的故事  ◎本报记者 唐 芳  池塘里颇不平静。有公鱼正在追赶母鱼,两三对。  “追尾了,抓紧!”  凌晨时分,湖南师范大学鱼类育种基地,几个人影在晃动。这一声轻呼,意味着他们没白熬夜;也意味着,可以“挤”鱼卵了。  这不是...

    时间:01-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