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远缘杂交“创”新鱼:刘少军院士团队选育世界首例同源四倍体鱼

2023-01-06 02:07:54

来源:科技日报

  远缘杂交“创”新鱼

  ——刘少军院士团队选育世界首例同源四倍体鱼的故事

  ◎本报记者 唐 芳

  池塘里颇不平静。有公鱼正在追赶母鱼,两三对。

  “追尾了,抓紧!”

  凌晨时分,湖南师范大学鱼类育种基地,几个人影在晃动。这一声轻呼,意味着他们没白熬夜;也意味着,可以“挤”鱼卵了。

  这不是一般的鱼卵,而是红鲫和团头鲂(俗称鳊鱼)杂交、再自交产生的后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源四倍体鲫。3天后,小鱼苗将破卵而出。

  每年3月到6月的凌晨,这片基地,这样的诞生,持续上演……

  基地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少军负责。凌晨观察鱼类产卵这件事,他已经带头干了30余年。

  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不同种属的鱼存在生殖隔离,杂交后代难以存活或不可育。中国科学家用跨越几十年的努力,打破了教科书上的这一“铁律”,在世界上树立起“远缘杂交可育”的崭新观点。

  2022年底,湖南沅江500万尾优质合方鲫2号上市。“鱼类的良种创制是无止境的。让渔民养好鱼,让餐桌上多一条好吃的鱼,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刘少军说。

  1万颗鱼卵出1条活鱼

  自然环境下,鱼类的自我繁殖易发生种质退化,出现生长慢、鱼病多等一系列问题。远缘杂交可以改变鱼的性状,并把优质的性状保留下去,但前提是突破生殖隔离难关。

  上世纪90年代初,刘少军的父亲、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带领团队培育出世界首例异源四倍体鲫鲤品系。

  然而,当时学界认为,这只是个案,鱼类远缘杂交的普遍规律还有待探索。

  异源四倍体鱼,是由双亲染色体相同的鲫鱼和鲤鱼杂交获得。那么,双亲染色体不同的鱼进行杂交,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吗?

  刘少军决定试一下。

  这一试,就是5年。

  一卡车、一卡车的鱼拉进来,又拉走。历经反复筛选,刘少军发现,红鲫和团头鲂是理想的杂交组合,并由此产出了鱼苗。

  池塘清洁、消毒、喂食……杂交一代又喂了两年,终于等到性成熟。

  但问题又来了。

  母鱼卵子极少,公鱼的精液稀薄到跟水一样,多年实验的结果,几乎被判“无效”——两性不育。

  以父亲为榜样,刘少军知道,不能轻言放弃。他把水样的精液放到显微镜下,结果,发现了精子。

  “不是不育,而是少精症!”刘少军做了一件打破常规的事。他决定,带领团队把杂交一代极少的卵子和精子收集起来,进行人工育种。

  这并不容易。鱼捞上来浑身是水,拿一条干毛巾给鱼先擦干,紧接着进入工作环节:挤鱼。

  这需要极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人端盆子,盛放挤出来的卵子和精液,拿一根羽毛在盆里搅混。人工授精的鱼胚胎被铺在培养皿中。再注入买来的大桶矿泉水,让胚胎在干净的水里孵化。

  十几个人,围着几百个培养皿打转。培养皿的水一小时一换,没能存活的受精卵会发霉,一颗颗都要挑出来。

  最终,从这些受精卵里,刘少军团队培育出6条同源四倍体鱼。

  “1万颗卵里才能出1条四倍体鱼。”刘少军说,拼了命也要把这“宝鱼”养大。

  保鱼之战

  育鱼是一生的事业。鱼的生长周期是一定的,每一代鱼的培育,都意味着光阴的流逝。

  又一年过去,6条“宝鱼”的后代中选育出了几十条四倍体鱼,为杂交二代。再一年,杂交三代选出了几百条四倍体鱼。

  鱼,终于变成了鱼群。

  时间回拨到2008年春节。50年一遇的低温暴雪突袭长沙,当地电力、交通、通讯一时全部中断。

  那天晚上,觉察天色有变,刘少军从床上跳下来,披了件衣服就冲了出去。

  增氧机停电,鱼群在挨冻。

  “鱼是无价之宝,如果一次冰灾全死了,十几年功夫就白费了,重头再来的代价太大!”

  时间紧迫。他要带头破冰。

  “哗!”“哗!”“哗!”天寒地冻,一声一声破冰的声音,在湖南师范大学这个不起眼的基地回荡。

  博士们拿铁棍敲冰,一敲就是30天。手磨破,全然不顾。滑倒了,爬起来。几个人日夜坚守在池塘边。

  “不惜一切代价,我们咬着牙挺过来了。十几种鱼基本都保住了。”说起死了的一部分鱼,刘少军长叹一口气,“想想还是心痛。”

  冰灾过后,刘少军团队回到实验室,为了鱼群走向更广阔的水域,继续忙碌着。

  好鱼端上亿万家庭的餐桌

  在“鱼米之乡”湖南,鱼类保种、扩繁的主要基地在长沙望城。

  随着同源四倍体鱼的持续扩繁,从2016年开始,部分鱼种被转到望城基地备份,进行大规模育苗。

  截至目前,刘少军团队培育的同源四倍体鱼已繁衍到第十七代。在望城基地,以其为亲本开展的自交、回交、杂交、雌核发育等实验,培育出了十几种新型鱼类。

  人不负光阴,光阴终不负人。

  30多年来,刘少军带领团队做了40多个远缘杂交组合,在染色体水平揭示了鱼类远缘杂交的主要遗传和繁殖规律,培育了一系列可育品系和优质新品种,打破了鱼类远缘杂交不可育的认知藩篱,让我国鱼类远缘杂交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其中,同源四倍体鲫是世界首例亲本染色体数目不同的四倍体鱼品系,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源于母本基因组的“纯”鲫鱼。

  2019年初,刘少军领衔的“淡水鱼类远缘杂交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历经两代人努力,该团队已获得合方鲫、合方鲫2号、湘云鲫2号等8个国家级水产新品种。目前主推的新品种合方鲫2号,已在全国除新疆外的各地养殖,即将走向千家万户的餐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米满仓、鱼满仓,鱼米满满仓。下次你吃到美味的鱼,可能就来自我们的鱼缸!”刘少军信心满怀地对记者说。(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转阴后一直咳嗽、嗅觉味觉下降怎么办?

      防疫科普丨转阴后一直咳嗽、嗅觉味觉下降怎么办?  很多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转阴后出现了嗅觉味觉下降、一直咳嗽的症状,如何缓解这些不适?在恢复期怎样做好健康管理?实用贴士一起了解。  ( 编辑:王莹 设计:刘晓磊 来源:新华网 )...

    时间:01-06
  • 习近平主席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举行会谈

      第1视点|习近平主席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举行会谈  1月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举行会谈。马科斯总统是中方2023年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此次访问是马科斯总统任内首次访华,也是他首次正式访问东盟以外国家。  统筹:刘华、王绚、鞠晓燕  编辑:王秋...

    时间:01-06
  • 山东德州改良盐碱地——“铆足劲多产粮、产好粮”

      山东德州改良盐碱地——  “铆足劲多产粮、产好粮”(新春走基层)  开栏的话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而团结奋斗。  人勤春来...

    时间:01-06
  • 因时而动,及时调整医保政策

      近日,有媒体报道,经国家医疗保障局批准,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复方氨酚甲麻口服液等6个药品将临时纳入北京市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药品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按照甲类药品执行,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等疫情防控药品也已临时纳入北京市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此外,为应对疫情新形势,多地也纷纷出台了新冠相关医保...

    时间:01-06
  • 重庆至延安一航班出现通讯故障 现已安全备降

    2023年1月6日,华夏航空G54985重庆-延安航班,08:19重庆起飞后出现通讯故障,机组按照QRH(机组快速检查单,即故障处置标准程序)正常处置,因重庆大雾天气不满足落地标准,航班前往计划备降场贵阳备降,09:11安全落地贵阳。(总台记者李洪淼)...

    时间:01-06
  •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要求各地台办做好春节慰问台胞台商工作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近日向各省区市台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台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做好2023年春节期间慰问台胞台商工作。  通知要求各地台办走访慰问台胞台企,深入了解台胞台商工作学习生活及生产经营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协调解...

    时间:01-06
  • 美舰过航台湾海峡 东部战区:一切动向尽在掌握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表示,1月5日,美“钟云”号导弹驱逐舰过航台湾海峡并公开炒作,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兵力对美舰过航行动全程跟监警戒,一切动向尽在掌握。...

    时间:01-06
  •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时晓伟:扎根一线,投身良种技术攻关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时晓伟——   扎根一线,投身良种技术攻关(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二十大代表这样带头干)  称重,测量,观察籽粒大小、饱满度……在实验室见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时晓伟时,她正在几百份小麦种子样品前紧张忙碌,“这些都是最新培育的小麦品种,...

    时间:01-06
  • 青海湖越冬水鸟数量同比增长3.5倍

      记者从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青海湖2022年冬季巡护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青海湖越冬水鸟共9种、11100余只,数量较2021年同期增长3.5倍。  据了解,此次监测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开展,监测范围包括24个环湖水鸟栖息地监测点位以及15个普氏原羚监测样区,涉及青海湖越冬水鸟、...

    时间:01-06
  • 最高标准 最严要求 最实举措 2023春运准备就绪

      今天(1月6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力做好春运服务保障有关情况。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今年春运从1月7日开始,到2月15日结束,共40天。春运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他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不确定性最多、情况最为复杂、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

    时间:01-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