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制售“婆孙插队”表情包 突破了舆论谴责边界

2023-05-09 05:10:16

来源:法治日报

 制售“婆孙插队”表情包突破了舆论谴责边界 专家解读“婆孙两人插队被制止后发飙”一事涉法问题

□ 本报记者 张守坤

  “你凭什么拉我”“我就要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今年“五一”期间,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某景区门口,婆孙两人插队被制止后情绪失控,暴怒怼人。该场景被人拍摄上传至网络后,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随着该事件不断发酵,一些网友不仅在网上批评婆孙两人,还对其进行“人肉搜索”,曝光了两人不少个人信息;还有网友“跟拍”婆孙两人近况并上传网络;更有甚者,将婆孙两人形象制作成漫画车贴出售。

  插队怼人固然不对,但面对一些不文明行为时,周围群众是否有权拍摄并发布到网上?后续的过度“批评”和“二创”行为是否构成网暴和侵权?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随手拍不文明行为不违法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不少地方都设置了不文明行为曝光台,针对违法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超速、闯红灯、酒驾,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等行为进行曝光,一些地方还鼓励群众拍摄上传不文明行为,核实后有现金奖励。

  那么,群众出行遇到强行插队、不听劝阻公共场所吸烟、高铁霸座等行为时,是否可以拍下来,直接上传到网络上曝光呢?

  记者梳理婆孙插队被曝光一事的网络评论发现,大多数网友都支持曝光这种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不少网友支持“人肉搜索”婆孙两人、制作表情包玩梗等行为,称之为“用魔法打败魔法”。也有人提出,在信息社会,如此曝光对当事人影响太大,哪怕上传,至少应该对当事人进行打码。

  实际上,群众出行时将不文明行为网络曝光的情况屡见不鲜,多次引发网络热议。

  5月2日,一孩子在高铁上多次踢前排座椅,前排女乘客站起来提醒后,双方产生争执,孩子父母对女乘客爆粗口,甚至动手打了女乘客一耳光,女乘客也回了手,有同乘旅客站出来怒批这对父母。上述过程被人拍摄后上传至网络。

  一辆黑色汽车行驶至二环高架绿化带附近时突然停下,副驾驶车窗伸出一双手,摘了两朵月季花后迅速离开;大人带着孩子站在公园草坪上打卡拍照,践踏花草;公交车上因让座问题,孕妇辱骂并动手打身体不适的宝爸……今年“五一”期间,网友拍摄曝光了不少“煞风景”的不文明行为。

  随手拍不文明行为并在网上曝光,是否侵犯隐私?对此,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认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民法典规定了6种禁止实施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拍摄他人不文明行为并不在此列,因此不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人们可以随手拍并上传到网上,并且无需打码。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猛看来,民法典对于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影响他人名誉免责及除外的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不文明和违法行为是可以在网上曝光的。从目的论来讲,将不文明和违法行为进行曝光,是属于运用舆论手段约束、制止、摒弃不文明和违法行为,倡导良好社会公德,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公民对不文明和违法行为的曝光,只要舆论监督目的正当,手段合理,客观记录真相,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就不存在侵权的问题。具体而言,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不得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应尽到合理核实等义务。”陈猛说。

  制表情包车贴售卖涉侵权

  “我就要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平移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告诉你我最讨厌两种人,一是插我队的,二是不让我插队的”……连日来,网上流传起婆孙两人的漫画和表情包,电商平台也开始销售婆孙形象衍生品。

  5月2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插队”“车贴”等关键词,有超过30家店铺在销售以婆孙两人为主题的汽车贴纸。5月5日之后搜索发现,相关商品已经下架,但有商家表示可以定制这种车贴。社交平台上婆孙两人的漫画形象依然在传播。

  这些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根据民法典,如果使用被拍摄肖像的人并未营利,仅是用来评论事实本身,且不存在其他侵权情形,如网暴、侮辱、诽谤等,就不构成侵权,也无需当事人同意。”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认为,如果网友制作的表情包涉嫌丑化、污损插队者形象,可能构成对其肖像权的侵犯;如果商家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其肖像用于制作商品销售,则涉嫌侵犯被拍摄者肖像权。

  根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记者注意到,婆孙插队事件目前已由不文明曝光行为,延伸至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一系列非理性行为。如5月4日,有网友在某饭店认出婆孙两人,不时议论且一路跟拍。

  对此,马丽红说:“做错了事应当受到惩罚,但惩罚不能没有限制。社会性死亡类案件对当事人是‘天大的事’。不文明行为者和违法者受到舆论谴责和批评是正常的,但舆论批评应该有界限,通过‘人肉’、网暴等方式使其‘社死’,超过了正常的舆论监督范围。对其进行侮辱、诽谤、恶意中伤,超过边界的,则可能侵犯其名誉权,造成严重后果的,甚至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在陈猛看来,网络曝光应当是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而不是针对个人。有了网络曝光的途径,让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遭到舆论制衡,某种意义上会倒推公共空间恪守规则共识的形成,也可以督促相关部门改变管理执法的粗放,更加积极履职,这才是意义所在。

  涉未成年人信息屏蔽处理

  面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究竟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在陈猛看来,互联网既提倡自由,也应遵守秩序。社交软件等网络平台给公众提供了发言机会,保障了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公众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注意谨言慎行,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监督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公众形成社会共识,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是让管理部门形成制度,对不文明和违法行为加以限制。

  “有网友认为网络曝光多发背后往往是执法缺位,从这一视角来说,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人员素质,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置不文明和违法行为,避免在网络上恶意发酵,甚至达到不可控的局面。”陈猛说。

  记者注意到,一些社交平台也设置了相关话题,如#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里面有大量群众拍摄上传的不文明行为,其中有些话题播放量过亿。据了解,这些话题有的是平台自己设置的,有些是用户发起的。

  陈猛提出,社交平台设置此类话题,要注意三点:对于上传信息应进行分类分级细化管理,对未成年人信息应进行屏蔽化处理,避免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视频片段、照片等不能展现事件全貌的要予以禁止,避免歪曲事实、断章取义,造成不良影响;在加强审核的同时,对于社会关注和国家着重治理的公共治安、交通出行等领域的不文明和违法行为的曝光,可以进行推广,促进问题解决。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不文明与违法行为的监督者,但这种监督不能突破道德与法律的底线。道德问题就要用道德手段去解决,而不能用逾越道德边界的违法行为去解决。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在插队这类小事的解决中,我们可能更需要舆论监督、道德谴责的力量。”马丽红说,此类问题真正的解决,需要人人参与,文明做人、文明行事,共同营造与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制售“婆孙插队”表情包 突破了舆论谴责边界

      制售“婆孙插队”表情包突破了舆论谴责边界 专家解读“婆孙两人插队被制止后发飙”一事涉法问题   □ 本报记者 张守坤  “你凭什么拉我”“我就要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今年“五一”期间,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某景区门口,婆孙两人插队被制止后情绪失控,暴怒...

    时间:05-09
  • 台湾民众抗议美国军火商兜售战争谴责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祸害台湾

    新华社台北5月3日电(记者尚昊 章利新)由美国25家军火商组成的代表团近日来台,并于3日上午与民进党当局举行所谓“美台防务产业论坛”。岛内数十个政党团体和各界民众当天聚集在论坛举办地附近,抗议美国军火商来台兜售战争,强烈谴责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为谋一党政治私利而出卖岛内人民利益。在抗议现场,岛内各界各...

    时间:05-04
  • 游客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管得太松,还是罚得太轻?

      中新网北京5月4日电(韦香惠 马壮)“五一”假期,博物馆里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却频频引发热议。  随意攀爬、翻越护栏、不听劝阻随意触摸文物等等,面对屡禁不止的不文明行为,不少网友疑问:到底是管得太松,还是处罚过轻?资料图:5月1日,河南省洛阳博物馆举办八大古都文物特展。王宇 摄  老人疑因捡帽子跳入...

    时间:05-04
  • 西藏坚持“一案双查” 严查酒驾背后风腐问题

      本报讯(记者 邓青 廖天冰)近日,面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的询问,因酒驾被查处的该市达孜区人民政府原副区长、二级调研员次某某慌了神,随后在专案组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下,如实交代了自己酒驾背后的作风、腐败问题。最终,次某某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收缴违纪违法所得,其涉嫌犯罪问题被...

    时间:05-04
  • 西藏坚持“一案双查” 严查酒驾背后风腐问题

      本报讯(记者 邓青 廖天冰)近日,面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纪委监委办案人员的询问,因酒驾被查处的该市达孜区人民政府原副区长、二级调研员次某某慌了神,随后在专案组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下,如实交代了自己酒驾背后的作风、腐败问题。最终,次某某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收缴违纪违法所得,其涉嫌犯罪问题被...

    时间:05-04
  • 俄罗斯代表团随行记者未获得赴美签证 俄外长表示谴责

      当地时间4月23日,俄罗斯代表团启程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表示,俄外交部人员获得了赴美签证,但是原计划随行的俄方记者却因未获得签证无法前往。拉夫罗夫强调,俄方无法原谅美方不给俄记者发放签证的行为。  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表示,俄方随行记者未获得签证的责...

    时间:04-24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对加方议员窜台予以强烈谴责

      中新社多伦多4月13日电 针对加拿大几名联邦众议员近日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13日给予强烈谴责,并奉劝加方议员立即停止在台湾问题上搞哗众取宠的政治表演以及损害中方核心利益的行径。  日前,加拿大联邦众议员麦凯、庄文浩、哈迪等10人罔顾中方严正立场,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同...

    时间:04-14
  • 岛内各界强烈谴责蔡英文为谋私利祸害台湾

      据新华社台北4月8日电(记者章利新、尚昊)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6日以“过境”为名窜美并与美众议长麦卡锡见面,7日晚返回台湾。当晚,岛内数十个政党和团体在桃园机场举行反“台独”反介入联合行动,强烈谴责民进党当局推动台美勾连、“倚美谋独”的这一新的挑衅行径,为谋一党政治私利而祸害台湾。  在机场抗议...

    时间:04-10
  • 岛内各界强烈谴责蔡英文为谋私利祸害台湾

    新华社台北4月8日电(记者章利新、尚昊)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6日以“过境”为名窜美并与美众议长麦卡锡见面,7日晚返回台湾。当晚,岛内数十个政党和团体在桃园机场举行反“台独”反介入联合行动,强烈谴责民进党当局推动台美勾连、“倚美谋独”的这一新的挑衅行径,为谋一党政治私利而祸害台湾。在机场抗议现场,近300...

    时间:04-08
  • 英国将向乌输送贫铀弹 俄谴责:西方正推动“核冲突”

      中新网3月22日电 据外媒21日报道,英国称其向乌克兰输送的主战坦克配备弹药中将包含贫铀弹。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内的俄官员对此表示谴责。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20日,英国副国防大臣安娜贝尔·戈尔迪称,向乌克兰输送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配备的部分弹药中,包含贫铀穿甲弹。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

    时间:03-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