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法治

制售“婆孙插队”表情包 突破了舆论谴责边界

2023-05-09 05:10:16

来源:法治日报

  制售“婆孙插队”表情包突破了舆论谴责边界 专家解读“婆孙两人插队被制止后发飙”一事涉法问题

  □ 本报记者 张守坤

  “你凭什么拉我”“我就要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今年“五一”期间,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某景区门口,婆孙两人插队被制止后情绪失控,暴怒怼人。该场景被人拍摄上传至网络后,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随着该事件不断发酵,一些网友不仅在网上批评婆孙两人,还对其进行“人肉搜索”,曝光了两人不少个人信息;还有网友“跟拍”婆孙两人近况并上传网络;更有甚者,将婆孙两人形象制作成漫画车贴出售。

  插队怼人固然不对,但面对一些不文明行为时,周围群众是否有权拍摄并发布到网上?后续的过度“批评”和“二创”行为是否构成网暴和侵权?围绕这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随手拍不文明行为不违法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不少地方都设置了不文明行为曝光台,针对违法摆摊设点、占道经营,超速、闯红灯、酒驾,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吐痰等行为进行曝光,一些地方还鼓励群众拍摄上传不文明行为,核实后有现金奖励。

  那么,群众出行遇到强行插队、不听劝阻公共场所吸烟、高铁霸座等行为时,是否可以拍下来,直接上传到网络上曝光呢?

  记者梳理婆孙插队被曝光一事的网络评论发现,大多数网友都支持曝光这种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不少网友支持“人肉搜索”婆孙两人、制作表情包玩梗等行为,称之为“用魔法打败魔法”。也有人提出,在信息社会,如此曝光对当事人影响太大,哪怕上传,至少应该对当事人进行打码。

  实际上,群众出行时将不文明行为网络曝光的情况屡见不鲜,多次引发网络热议。

  5月2日,一孩子在高铁上多次踢前排座椅,前排女乘客站起来提醒后,双方产生争执,孩子父母对女乘客爆粗口,甚至动手打了女乘客一耳光,女乘客也回了手,有同乘旅客站出来怒批这对父母。上述过程被人拍摄后上传至网络。

  一辆黑色汽车行驶至二环高架绿化带附近时突然停下,副驾驶车窗伸出一双手,摘了两朵月季花后迅速离开;大人带着孩子站在公园草坪上打卡拍照,践踏花草;公交车上因让座问题,孕妇辱骂并动手打身体不适的宝爸……今年“五一”期间,网友拍摄曝光了不少“煞风景”的不文明行为。

  随手拍不文明行为并在网上曝光,是否侵犯隐私?对此,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认为,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民法典规定了6种禁止实施的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拍摄他人不文明行为并不在此列,因此不属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人们可以随手拍并上传到网上,并且无需打码。

  在北京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专业委员会主任陈猛看来,民法典对于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影响他人名誉免责及除外的情形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不文明和违法行为是可以在网上曝光的。从目的论来讲,将不文明和违法行为进行曝光,是属于运用舆论手段约束、制止、摒弃不文明和违法行为,倡导良好社会公德,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公民对不文明和违法行为的曝光,只要舆论监督目的正当,手段合理,客观记录真相,没有超过必要的限度,就不存在侵权的问题。具体而言,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不得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应尽到合理核实等义务。”陈猛说。

  制表情包车贴售卖涉侵权

  “我就要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平移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告诉你我最讨厌两种人,一是插我队的,二是不让我插队的”……连日来,网上流传起婆孙两人的漫画和表情包,电商平台也开始销售婆孙形象衍生品。

  5月2日,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插队”“车贴”等关键词,有超过30家店铺在销售以婆孙两人为主题的汽车贴纸。5月5日之后搜索发现,相关商品已经下架,但有商家表示可以定制这种车贴。社交平台上婆孙两人的漫画形象依然在传播。

  这些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根据民法典,如果使用被拍摄肖像的人并未营利,仅是用来评论事实本身,且不存在其他侵权情形,如网暴、侮辱、诽谤等,就不构成侵权,也无需当事人同意。”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认为,如果网友制作的表情包涉嫌丑化、污损插队者形象,可能构成对其肖像权的侵犯;如果商家未经当事人同意将其肖像用于制作商品销售,则涉嫌侵犯被拍摄者肖像权。

  根据民法典,自然人享有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记者注意到,婆孙插队事件目前已由不文明曝光行为,延伸至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一系列非理性行为。如5月4日,有网友在某饭店认出婆孙两人,不时议论且一路跟拍。

  对此,马丽红说:“做错了事应当受到惩罚,但惩罚不能没有限制。社会性死亡类案件对当事人是‘天大的事’。不文明行为者和违法者受到舆论谴责和批评是正常的,但舆论批评应该有界限,通过‘人肉’、网暴等方式使其‘社死’,超过了正常的舆论监督范围。对其进行侮辱、诽谤、恶意中伤,超过边界的,则可能侵犯其名誉权,造成严重后果的,甚至可能构成侮辱、诽谤罪,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在陈猛看来,网络曝光应当是对不文明行为的监督,而不是针对个人。有了网络曝光的途径,让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遭到舆论制衡,某种意义上会倒推公共空间恪守规则共识的形成,也可以督促相关部门改变管理执法的粗放,更加积极履职,这才是意义所在。

  涉未成年人信息屏蔽处理

  面对身边的不文明行为,究竟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在陈猛看来,互联网既提倡自由,也应遵守秩序。社交软件等网络平台给公众提供了发言机会,保障了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但公众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注意谨言慎行,坚守法律和道德的底线。监督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公众形成社会共识,引以为戒;另一方面是让管理部门形成制度,对不文明和违法行为加以限制。

  “有网友认为网络曝光多发背后往往是执法缺位,从这一视角来说,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人员素质,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置不文明和违法行为,避免在网络上恶意发酵,甚至达到不可控的局面。”陈猛说。

  记者注意到,一些社交平台也设置了相关话题,如#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等,里面有大量群众拍摄上传的不文明行为,其中有些话题播放量过亿。据了解,这些话题有的是平台自己设置的,有些是用户发起的。

  陈猛提出,社交平台设置此类话题,要注意三点:对于上传信息应进行分类分级细化管理,对未成年人信息应进行屏蔽化处理,避免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危害;视频片段、照片等不能展现事件全貌的要予以禁止,避免歪曲事实、断章取义,造成不良影响;在加强审核的同时,对于社会关注和国家着重治理的公共治安、交通出行等领域的不文明和违法行为的曝光,可以进行推广,促进问题解决。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不文明与违法行为的监督者,但这种监督不能突破道德与法律的底线。道德问题就要用道德手段去解决,而不能用逾越道德边界的违法行为去解决。法律并不是万能的,在插队这类小事的解决中,我们可能更需要舆论监督、道德谴责的力量。”马丽红说,此类问题真正的解决,需要人人参与,文明做人、文明行事,共同营造与维护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公安机关对哈尔滨私拆承重墙事件责任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记者从哈尔滨市松北区政府了解到,5月9日,哈尔滨市松北区利民学苑小区租户私拆承重墙事件发生后,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事件调查组,市区两级组建工作专班,连夜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处置。相关调查、监测、处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事件发生后,松北区第一时间建立应急处置工作专班,开展应急处置工...

    时间:05-09
  • 警方通报高空扔狗事件:涉事男子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中新网5月9日电 据上城警方官微消息,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5月8日发布警情通报:近日,一则“情侣吵架从8楼将萨摩耶扔下”信息在网上流传,引发网民关注。  经前期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对王某华(男,40岁)高空扔狗行为,以涉嫌高空抛物罪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图自上城警方官方微...

    时间:05-09
  • “挖呀挖”爆火,要挖出哪些法律问题?

      中新网北京5月9日电(韦香惠)“在小小的花园里面,挖呀挖呀挖,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这是近日一则引起不小舆论争议的儿歌(以下简称:“挖呀挖”)。目前,关于其创作者身份、网络暴力、内容侵权等问题还在持续受到关注,中新网就此进行综合梳理后,采访了相关专家和律师。  问题一:谁是“挖呀挖”的原创...

    时间:05-09
  • 山西汾阳一小区发生火灾致3人死亡

      中新网吕梁5月9日电(记者 范丽芳)5月9日,记者从山西吕梁汾阳市政府新闻办获悉,5月8日晚,汾阳市一居民小区住宅楼发生火灾,致3人死亡。  5月8日23时许,汾阳市钟楼佳苑小区发生火情,造成人员被困。初步判断为四楼管道井电表箱着火。涉火建筑高17层,现共有住户46户128人。经紧急疏散救援,23名受伤人员已...

    时间:05-09
  • 探访甘肃古浪富民新村“蝶变”之路

      中新网甘肃武威5月9日电(戴文昌)8日,甘肃武威市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天空下起了小雨,雨雾弥漫更加美丽,干净整洁的村道四通八达,整齐划一的房屋道路两旁,树木郁郁葱葱,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画卷由远及近,映入眼帘。  当日,甘肃省“解码陇原新乡村”大型全媒体宣传...

    时间:05-09
  • 长沙首条旅游云巴开通 可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

      中新网长沙5月9日电 (记者 唐小晴)湖南湘江新区大王山欢乐云巴9日在长沙正式开通,并对外运营。这是全球首条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定位的旅游云巴专线。  云巴是比亚迪历时7年累计投入100亿元人民币自主研发打造的具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智能低运量轨道交通系统,跨界融合了汽车和轨道交通技术,...

    时间:05-09
  • 跨域生态环境一体化联保共治助力元荡岸线生态修复

      跨域生态环境一体化联保共治助力元荡岸线生态修复|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  东方网记者范易成5月7日报道:“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上海站活动今天深入位于沪苏省际边界的的元荡,了解了其在生态修复及功能提升工程方面的诸多实践。  据介绍,元荡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时间:05-09
  • 打造生态“乐园” 极危鸟类黄胸鹀“组团”现身马洲岛生态湿地

      央视网消息:7日,在江苏靖江的马洲岛生态湿地,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工作人员观测到了30多只全球极危物种黄胸鹀“组团”出现。  黄胸鹀属小型鸟类,体长14至15厘米,其喙为圆锥形,雄鸟胸部呈鲜黄色,雌鸟胸部呈淡黄色,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的平原地带,尤其喜欢溪流、湖泊和沼泽附近的灌丛、...

    时间:05-09
  • 机械化播种提质增效 黑龙江旱田农作物已播种9773.4万亩

      央视网消息:眼下,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正有序推进。截至5月6日,黑龙江省旱田农作物已播种9773.4万亩,机械化播种大幅提升了播种质量,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在绥化市兰西县临江镇的玉米播种地块,一台现代化播种机正在进行满负荷作业。通过导航播种、智能监测等数字化设备,可以使播下的每一粒...

    时间:05-09
  • 一次旅程游遍东北全貌 重庆“全景东北”旅游专列开行

      央视网消息:7日晚上,“全景东北”旅游专列从重庆北站开出,这是重庆地区首次开行“一次旅程,游遍东北全貌”的旅游专列。  5月7日22时10分,一趟载着700余名旅客的旅游专列从重庆北站始发,前往东北地区旅游观光。该趟旅游专列为期16天,旅客可在途中游览盘锦红海滩风景廊道、哈尔滨中央大街、漠河北极村...

    时间:05-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