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迈向“第一人口大国”,印度“人口红利”如何实现?

2023-04-20 12:3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际观察)迈向“第一人口大国”,印度“人口红利”如何实现?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电 题:迈向“第一人口大国”,印度“人口红利”如何实现?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印度具体何时会成为“第一人口大国”?自联合国去年7月发布《世界人口展望2022》预测“印度将于2023年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来,这一问题便备受关注。

  4月19日,多家外媒援引联合国数据报道称,印度人口将有望在今年年中达全球第一。此前,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主管报告出版的Bela Hovy曾向中新社记者表示,鉴于现有数据的限制,无法确切得知此事的发生时间,并表示该机构正在为此准备简报,预计将于4月下半月发布。

  无论何时发生或官宣,如何化“数量”为“质量”、实现真正的“人口红利”,应是印度在迈向“全球人口第一”道路上必须直面的课题。

  迈向“人口第一”喜忧参半

  对于印度来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可谓喜忧参半。

  可喜之处在于,印度拥有充沛的年轻劳动力资源。过去三十年中,印度的生育率较高,婴儿死亡率有所下降,人口呈年轻化特点。数据显示,印度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为28岁,三分之二的印度人口在35岁以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戎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印度目前正处于经济上升期,发展速度较快,需要大量劳动力作为补充,拥有充足的年轻劳动力是利好消息。

  英国广播公司同样认为,三分之二的印度人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经济自由化后,这一代年轻人将成为知识与网络经济中最大的消费者和劳动力来源。

  不过,人口过于庞大的弊端同样显而易见。周戎表示,印度人口与中国相当,但国土面积却不足中国的三分之一,稠密的人口使消除贫困与饥饿、健全医疗与教育体系的难度显著增加。“尽管印度人口增速在下降,但广大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跟不上人口增速,脱贫压力将会持续增大。”

  释放“人口红利”道阻且长

  何谓“人口红利”?联合国人口基金的定义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可能产生的经济增长潜力”,当一国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周岁)比例大于非劳动年龄人口时,最容易获得。

  联合国人口基金还指出,若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劳动年龄人口拥有良好健康、优质教育和体面就业,同时少儿抚养比重较低,有助于家庭为孩子的教育发展投入更多,女性有更多自由从事正式工作,家庭也能为养老积累更多储蓄,这时国民经济便能得到巨大回报,实现“人口红利”。

  可见,能否实现“人口红利”并将其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不仅在于人口规模,更在于如何保障医疗、教育、就业等领域的健康公平发展

  “目前印度的产业结构与人口素质制约着‘人口红利’的释放。”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小雪向记者分析,印度服务业占GDP比重50%以上,而制造业占比仅15%,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导的服务业无法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印度基础教育薄弱,导致合格劳动力缺乏。

  周戎认为,想要提升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口,印度“恐怕有漫长的路要走”。

  “人口红利”如何变现?

  为推动实现“人口红利”,印度政府已采取一些举措。刘小雪介绍,印度总理莫迪2014年上台后推出“印度制造”计划,旨在将制造业占印度GDP的比重从15%提升至25%。“印度近些年大力发展本土制造业,通过推出产业政策,鼓励与吸引外国投资设厂,减少进口依赖,扩大本国就业。”

  刘小雪认为,对印度而言,目前最紧要的问题是如何创造就业。“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也能快速推进经济增长。同时,人口素质也要跟上经济发展的需求。”

  教育与医疗问题也愈发受到印度政府重视。刘小雪说,“莫迪政府不断推动初等、高等和医学教育的建设发展。此外,受新冠疫情影响,印度对健康的投入也在增加。”

  在周戎看来,印度应加大政策倾斜,缩小城乡差距,消除性别歧视,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与就业机会。同时,应采取措施减少人才外流,并吸引在海外生活工作的印度人回国参与建设。(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

      央视网消息:《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3—2032)》4月20日上午发布。2023年的《展望报告》总结回顾了18种主要农产品2022年市场形势。  《报告》回顾,2022年,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克服了疫情灾情、国际粮价剧烈波动等不利因素,稳住了基本盘,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基础支撑。全年粮食播...

    时间:04-20
  • 报告关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建言数字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刘一  张素)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从“东数西算”“数据二十条”等一系列工程和制度相继颁布实施,到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进入新阶段。这份报告同时对数字经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助力数字化领域协调发展。  《创新为先·价值为本——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数字经济企业观...

    时间:04-20
  • 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尽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

    时间:04-20
  • 【光明论坛】高质量推进人才高地建设

      【光明论坛】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复兴靠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在新阶段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中的主线地位无可动摇;高站位谋划人才高地建设,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

    时间:04-20
  • 农业农村部:我国耕地质量监测基本网络初步建立

      在今天(4月20日)举行的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耕地质量监测基本网络初步建立,在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设立2.8万个各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基本覆盖了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针对东北黑土地、南方酸化地、北方盐碱地等重...

    时间:04-20
  • 《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在京发布,促进农村儿童的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韩昕宁)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19日在北京表示,在当前背景下,中国儿童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儿童发展问题。没有农村儿童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中国儿童的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也无法持续。  当天,《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促进农村儿童的高质量发展》(下称《报告》...

    时间:04-19
  • 青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授权专利、注册商标数量五年翻三番

      中新网西宁4月19日电(祁增蓓)“近年来,我们多渠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全领域取得知识产权突破,累计授权专利、注册商标分别从2017年的1580件、22981件跃升到5276件、70421件,数量翻了三番,专利质押融资累计达15.28亿元。”4月18日,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兴民说。图为启动仪式现场,...

    时间:04-19
  • 26列!中国最大陆路口岸单日开行进出口列车数量创新高

      中新网满洲里4月19日电 (李爱平 曹晗 黄旭)中国最大陆路口岸——满洲里铁路口岸站19日对外消息称,满洲里铁路口岸单日开行进出口列车数量达到26列,再创历史新高。  一天前,当最后一列进口煤炭列车驶入满洲里铁路口岸宽轨到发场,正式宣告实现单日接运列车20列,发送出口货物列车6列,单日开行进出口货物列车数量创历史新高。 ...

    时间:04-19
  •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近两万只候鸟 小天鹅数量接近峰值

      中新网呼伦贝尔4月19日电 (张玮 张东阳)记者19日从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获悉,在4月的鸟类例行监测中,保护区内共监测到飞抵候鸟近两万只,小天鹅数量接近峰值。  天朗气清,微风拂面。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境内的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群结队的候鸟在水面上游弋觅食,大...

    时间:04-19
  • 陈俊光:守护好“国宝”红树林 高质量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中新网广州4月19日电 题:陈俊光:守护好“国宝”红树林 高质量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作者 程景伟 林荫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这种扎根于海岸潮间带的胎生木本植物,既可防风消浪,又能净化海水,还为鱼虾鸟类提供栖息之所。  “红树林是‘国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

    时间:04-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