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挖掘经济增长潜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3-04-20 15:14:20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现在,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尽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必须充分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挖掘经济内生增长的潜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挖掘内需消费增长的巨大潜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我国的消费率要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巨大增长空间。我国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人,未来将会有更多人加入中等收入群体。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快速发展时期,内需消费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升级,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全领域、全周期、全环节的完整内需体系,发挥内需对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深化改革,破除制约要素合理流动的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国内大循环畅通。加快推进财税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继续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居民和劳动者的收入份额和收入水平,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有效需求。加快培育绿色、健康、养老、托育、智能、文化、信息、数字等新型消费。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公共消费支出,完善社会保障,兜牢民生底线,进一步释放国民消费潜力。

  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源开发的巨大潜力

  人力资源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劳动力和人才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4430万人,居世界第一。1978—2019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累计423.17万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教事业持续发展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增强,劳动力人才市场逐步完善,我国劳动生产率在未来较长时间仍可保持较快增长,提升空间巨大。

  加快做好提高我国全员劳动生产率这篇大文章。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依法保护各类产权,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激活各类要素潜能,引导各类要素更多向生产力高的行业和企业集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潜在增长率。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四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五是不断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技能,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本强国。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和人才市场,提升劳动力和人才供给与行业需求间的匹配度,加快营造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和政策优势。

  进一步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巨大潜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我国城镇化取得快速发展。2022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22%,预计到2035年将达到75%~80%。新增城镇人口将带来基础设施、住房、新零售、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的广泛需求。与此同时,我国存量城市已进入城市更新和升级优化的时期,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更新改造等方面任务巨大。特别是中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正朝着城市群和都市圈的方向发展,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将释放大量投资需求。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是积极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二是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发挥城市群、都市圈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增长极和引领作用;三是加强产城融合发展,加快要素聚集和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服务,增强中小城市发展活力;四是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进一步挖掘科技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自主创新不仅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有巨大拉动作用,也是检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更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2022年,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1位。但仍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原始创新能力、高端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还有不少短板弱项,科技自主创新方面还有巨大发展潜力,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进一步挖掘科技自主创新的巨大潜力,一是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努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二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是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时加快国家战略人才储备。

  作者:韩晓洁 钟坚(分别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讲师、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光明日报》(2023年04月20日 06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华侨大学港澳台侨青年服务侨乡乡村振兴

      中新社厦门4月20日电 (杨伏山 谭磊 吴江辉)华侨大学建筑学院2022级新生黄彦凯和该校光明之城乡村振兴服务站的10余位青年师生,20日走进侨乡福建厦门集美灌口镇双岭村,开展实地调研,服务乡村振兴。  作为一名斐济华侨,此行是从小在国外长大的黄彦凯第一次真正走进祖国的乡村,“祖国的乡村发展太好了...

    时间:04-20
  •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

      中新社巴黎4月20日电 (记者 李洋)当地时间4月19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202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仪式。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副总干事、清华大学中国-非洲领导力发展中心联席主席格塔丘·恩吉达和法国蓝星安迪苏公司首席执行官、动物营养学专家让-马克·杜布朗颁发奖...

    时间:04-20
  • 2023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旅”走进旅游名城桂林

      中新社桂林4月20日电 (欧惠兰)4月17日至20日,2023驻华外交官“发现中国之旅”活动首站走进广西桂林。  由约旦、阿尔巴尼亚、斐济、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墨西哥、西班牙和亚美尼亚驻华大使馆外交官组成的考察团考察了桂林的象鼻山、两江四湖、龙脊梯田、漓江,观看了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

    时间:04-20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见行动 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各地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精心组织、全面部署,推动党员、干部将焕发出来的学习、工作热情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北京全面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时间:04-20
  • 一季度中国交通运输行业多项统计指标实现正增长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电 中国交通运输部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公路运输量、全国港口吞吐量、水路运输量、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全国城市客运量等多项交通运输行业主要统计指标实现正增长。  公路运输量方面,一季度中国公路客运量为97865万人次,同比增长1.0%;一季度中国公路货运...

    时间:04-20
  • 广西防城港至东兴高速铁路工程稳步推进 计划年底通车

      中新网防城港4月20日电(翟李强 黄艳梅)中越互联互通国际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防城港至东兴高速铁路(简称:防东铁路)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中铁十六局集团新建防东铁路项目经理王勃20日介绍,目前防东铁路全线站前工程建设进度已经超过93%,控制性工程西湾跨海双线特大桥整体已完成80%,计划到今年...

    时间:04-20
  • 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在中国空间站倡议关注知识产权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4月20日启动,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指令长费俊龙、航天员邓清明、张陆受邀在中国空间站为宣传周活动发来祝贺视频,倡议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筑梦苍穹。  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当天在北京以线上形式举办,辽宁省、...

    时间:04-20
  • 13个国际湿地城市代表齐聚梁平 聚焦探讨湿地保护“中国智慧”

      中新网梁平4月20日电 (记者 陈溯)20日,“绿色中国行”活动走进重庆梁平,期间举办的《绿色中国大讲堂》节目上,来自湖南常德、江苏常熟、山东东营、黑龙江哈尔滨、海南海口、宁夏银川、安徽合肥、山东济宁、重庆梁平、江西南昌、辽宁盘锦、湖北武汉、江苏盐城等13个中国国际湿地城市的代表依次登台,...

    时间:04-20
  • “中海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双语文库”正式启动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 梁晓辉)4月20日,“中海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双语文库”在“国际中文日”开幕式上正式启动。同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举办了中海文明对话高端论坛。  该论坛聚焦中海文明交流务实合作,探讨“中海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双语文库”的建设路径。来自中国与海合会国家政府部门...

    时间:04-20
  • 焦点访谈:“老广交”新成色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广交会因为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全、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被称为“中国第一展”。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也就是我们说的广交会,4月15日在广州开幕,分三期持续举办至5月5日。这次广交会是新冠疫情发生后第一次全...

    时间:04-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