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下班了也要紧盯微信算不算加班?法院这样判

2023-04-16 02:19:29

来源:法治日报

  下班了也要紧盯微信 算不算加班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下班后还得盯着微信及时回复客户信息,这是很多职场人的苦恼,而且未能拿到相应“加班费”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这样的情形算加班吗?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终审认定劳动者长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以外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工作,属于“隐性加班”,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法院查明,李女士于2019年4月入职某科技公司担任产品运营,约定执行不定时工时制度,每年10天带薪年休假,所在岗位基本工资为15500元。2020年10月后,李女士月工资调整为3万元,同年12月,科技公司以连续旷工3天以上为由解除了与李女士的劳动关系。为此,李女士将科技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司支付她此前在公司任职期间的加班费。

  李女士称,她在下班后、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共计加班了500余小时,但公司均没有支付相关费用。为证明该主张,李女士提交了聊天记录、排班表和钉钉打卡记录截图,同时提交了《假期社群官方账号值班表》,以此主张科技公司安排她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定期加班。

  对此,科技公司称值班内容就是负责休息日在客户群中对客户偶尔提出问题进行回复,并非加班。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李女士与科技公司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执行不定时工作制,因此不支持李女士要求科技公司支付休息日及延时加班费的请求。关于法定节假日加班,李女士仅提交了值班表予以证明,但其所主张的大部分日期并非法定节假日,且不能证明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时长,因此法院对李女士关于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的请求亦不予支持。

  李女士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

  二审期间,科技公司表示,李女士是运营部门负责人,单位有事在下班后给她打个电话不属于加班。对于李女士主张的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值班的情况,科技公司称,“只是需要回复一下客户需要的信息,不属于加班的范畴”。

  北京三中院对此案二审后,认为一审判决上述认定有误,改判认定李女士在下班后及相关节假日利用微信开展工作的行为属于加班行为,综合考虑李女士加班的频率、时长、内容及其薪资标准,判令某科技公司应支付李女士加班费共计3万元。

  非工作时间固定使用微信工作可算作加班

  二审法官庭后表示,根据我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必须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本案中,虽然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但科技公司并未进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

  随着经济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劳动者工作模式越来越灵活,可以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提供劳动,不再拘束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地点、办公工位,特别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以外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工作等情况并不鲜见,对于此类劳动者隐形加班问题,不能仅因劳动者未在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进行工作来否定加班,而应综合考虑劳动者是否提供了实质工作内容认定加班情况。

  对于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工作的情形,如果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开展工作已经超出了一般简单沟通的范畴,劳动者付出了实质性劳动内容或者使用社交媒体工作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特点,明显占用了劳动者休息时间的,应当认定为加班。

  本案中,李女士的工作岗位为“产品运营”,其往往以微信等作为媒介进行工作沟通,根据聊天记录内容及李女士的工作职责可知,李女士在部分工作日下班时间、休息日等利用社交媒体工作已经超出了简单沟通的范畴,且《假期社群官方账号值班表》能够证明科技公司在休息日安排李女士利用微信从事社交媒体工作的事实,该工作内容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有别于临时性、偶发性的一般沟通,体现了用人单位管理用工的特点,应当认定构成加班,科技公司应支付加班费。

  就加班时长及加班费数额如何计算的问题,北京三中院认为,由于利用社交媒体的加班不同于传统的在工作岗位上的加班,加班时长等往往难以客观量化,用人单位亦无法客观上予以掌握。且本案中的加班主要体现为微信群里的客户维护,主要以解答问题为主,劳动者在加班同时亦可从事其他生活活动,以全部时长作为加班时长亦有失公平。因此,对于科技公司应支付的加班费数额,法院根据在案证据情况予以酌定。

  据此,北京三中院对此案二审后,作出了如上终审判决。(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下班了也要紧盯微信 算不算加班

      □ 本报记者 徐伟伦  下班后还得盯着微信及时回复客户信息,这是很多职场人的苦恼,而且未能拿到相应“加班费”的人也不在少数,那么这样的情形算加班吗?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劳动争议案,终审认定劳动者长期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以外通过微信等社交媒体工作,属于“隐性加班”,用人单...

    时间:04-16
  • 90后立遗嘱处分支付宝、微信权益 老人留“温情遗嘱”诉嘱托与期望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魏丽娜 通讯员何思明)记者从广州公证处了解到,前来办理遗嘱公证的年轻人,很多将父母选为财产继承人,遗嘱内容大多涉及房产,90后还将支付宝、微信公众账号中的财产权益列入其中,“温情遗嘱”“生前预嘱”也逐渐受到市民关注。  立遗嘱为继母设立居住权  张宁(化名)年幼丧母,由父亲含辛茹苦养大。参加...

    时间:04-06
  • 司法部:全国建立以普法为主要任务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视频号等超过3万个

      中新网3月16日电 16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并举行新闻发布会。司法部普法与依法治理局局长王晓光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把网络法治宣传教育作为依法治网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组织、指导、推动各地各部门充分运用互联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全社会网络法治意识和素养。  在制度方面...

    时间:03-16
  • 数字人民币新增“微信支付”钱包快付,已支持部分微信小程序

      微信成为继支付宝之后第二家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快付功能的支付平台,支持在微信部分小程序等场景下使用数字人民币。  3月5日,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数字人民币(试点版)App“钱包快付管理”页面,“商户平台”目前有94家可开通,“支付平台”新增微信支付。App相关介绍称,目前可通过微信App使用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支付,已支持在微信...

    时间:03-06
  • 微信小程序、丰巢弹窗广告存陷阱 淘省省、小熊快省等APP低价话费真省吗?

      本报记者 王小月  当前,在用丰巢扫码取快递,通过芒果TV、爱奇艺等视频网站观影,浏览微博页面、微信小程序等场景中,经常可以看到关于话费充值的弹窗广告,诸如“29.9元充值100元,69.9元充值200元”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近日通过实际体验发现,点击这些弹窗广告,消费者支付29.9元或69.9元等话费后还需下载APP,而且所谓的“充值...

    时间:02-13
  • 微信回应部分用户头像褪色:相关功能已在优化中,尽快恢复

      中新网2月12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12日,有网友反映微信头像出现褪色的情况,用了一段时间的头像照片与原图相比清晰度和色彩变暗淡了。有网友调侃头像“电子包浆”了。  对此,微信相关工作人员对中新财经表示,有小部分安卓用户反馈,在头像设置界面选择“查看上一张头像”切回原头像,多次设置的头像色彩会变淡。相关功能已在...

    时间:02-12
  • 微信回应部分用户头像褪色:相关功能已在优化中,尽快恢复

      中新网2月12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12日,有网友反映微信头像出现褪色的情况,用了一段时间的头像照片与原图相比清晰度和色彩变暗淡了。有网友调侃头像“电子包浆”了。  对此,微信相关工作人员对中新财经表示,有小部分安卓用户反馈,在头像设置界面选择“查看上一张头像”切回原头像,多次设置的头像...

    时间:02-12
  • 微信头像褪色冲上热搜第一,官方回应相关功能正在优化

      2月12日,有多名网友反映自己的微信头像出现褪色的情况,网友把用了一段时间的头像照片与原图进行对比,清晰度和色彩变暗淡了。有网友猜测,是由于压缩画质导致的;也有网友戏称这是“电子包浆”。当天该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  今日下午,微信团队对此回复:有小部分安卓用户反馈,在头像设置界面选择“查看上一张头像”切回原头像,...

    时间:02-12
  • 同一手机号注册辅助微信账号仍在灰度测试

      中新网2月3日电 (中新财经 吴涛)3日,有消息称,微信已经全量开放使用同一手机号注册辅助账号功能。不过很多网友反映“无法成功注册。”记者试验,最终显示,“由于安全原因,暂时无法通过当前微信绑定的手机号辅助注册新账号。”有知情人士对中新财经表示,“该功能还在灰度测试中。”(完)微信截图...

    时间:02-03
  • 微信正式支持注册小号:一个手机号搞定!

    原标题:热搜第一!微信正式支持注册小号:一个手机号搞定!网友:这下工作和生活能分开了……作为国民级软件,微信其实很早就被很多公司默认为一种办公软件,既混淆了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又改变了公司的工作氛围,微信办公成为常态。对只有一个手机号的用户来说,时间久了,微信号上就成了领导、同事、客户、家人、朋友的“大杂烩”,除...

    时间:02-0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