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丨陈曦:新疆科考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2023-04-11 20:09: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11日电 题:新疆科考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专访中国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陈曦研究员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两次开展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新疆科考)后,中国2021年又启动实施第三次新疆科考,中国为什么要开展新疆科考?第三次新疆科考目标是什么?2023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新疆科考又将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4月上旬,中国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陈曦率第三次新疆科考阿尔金山野外科考队,赴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综合科学考察,他在科考行程中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阐释上述话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为何开展新疆科考?迄今三次新疆科考各有何侧重?

  陈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超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长5700多公里,周边与八国接壤,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如今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关键。对新疆开展综合科考工作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2023年4月,中国第三次新疆科考阿尔金山野外科考队行程途中,阿雅克库木湖远岸的“骆驼石”。孙自法 摄

  第一次新疆科考为1956年-1960年,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对新疆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缺乏基础数据,同时对新疆基本的生活、生态和环境状况,如土壤条件、山地、绿洲、沙漠等也缺少基础数据。为了开发建设新疆,中国决定开展第一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从北京、南京等多地抽调数百人入疆实施科学考察。经五年努力,科考队形成系列新疆科考成果,系统掌握了新疆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开发基础条件的本底状况。

  第二次新疆科考是在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1989年,新疆面临第二次开发建设,由此启动聚焦新疆产业化布局的新疆综合科考。此次科考为新疆的石油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开发提供系列研究专著和咨询建议报告,为新疆当时确定“一黑一白”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科学依据——“黑”即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白”即棉花等农业资源。多年来,新疆“一黑一白”战略全面发展,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超90%,石油和煤炭方面也成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

  第三次新疆科考是在第二次科考完成30多年后启动,主要以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新疆高质量发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目标,重点是要将新疆放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局中,对其未来10年到30年发展战略开展综合研究。

第三次新疆科考阿尔金山野外科考队从若羌楼兰博物馆前启程出征。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中国第三次新疆科考目前已取得哪些进展?

  陈曦:第二次科考结束30年来,新疆资源环境与生态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预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亟需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面向当前和未来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开展第三次新疆科考。

  2021年初,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年底正式启动实施。第三次新疆科考主要任务是以水土平衡与水资源安全为主线,以解决新疆当前及未来面临的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问题为突破口,面向新疆全域考察资源、环境、生态本底及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提出新疆未来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路线图。

  第三次新疆科考包括“科考数字平台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空天地网一体化综合科考监测体系建设”等30个项目,对应共由30支科考队具体承担,全国4000多名科考队员参加,在新疆进行3年到5年的综合科学考察,最后形成系列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和咨询建议。

2023年4月,第三次新疆科考阿尔金山野外科考队一行,前往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库木库里沙漠的沙子泉考察调研,遭遇强沙尘暴天气,科考队员推车。孙自法 摄

  目前,第三次新疆科考取得多项重要进展。其中,科考数字平台和空天地网一体化方面主要包括:科考数据平台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编制发布科考数据汇交、管理、共享标准规范;科考数据库方面,完成基础数据库、科考历史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监测动态数据库四个数据库数据收集和入库工作;科考大数据平台环境与系统开发方面,科考数据平台软硬件环境研发完成;地面监测网络新建、更新48个站点;遥感监测系统研发14种遥感算法、产出12个遥感监测产品;空天地网一体化集成平台完成原型系统。

2023年3月,新疆若羌县,参与第三次新疆科考任务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三名年轻研究生在途中采集水样。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开展新疆科考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何意义与影响?第三次新疆科考将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陈曦:中国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和亚欧大陆桥中间地带,“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也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与中亚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近、民心相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双方更好发挥各自优势、持续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大有前景,符合各自发展意愿和发展利益。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新疆致力于打造向西开放高地,深化与各方经贸合作,取得累累硕果,站在中国向西开放的前沿,新疆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非常醒目。

  在这些情况下,未来新疆二十、三十年怎样发展?怎样利用好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怎样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局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都需要第三次新疆科考提供科技支撑,并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科学绘制发展路线图。

  第三次新疆科考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方面,将重点聚焦三方面:

  一是当前“一带一路”区域都面临气候变化的影响,包括中国新疆、中亚、西亚和欧洲等,有必要开展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区域自然环境、资源、未来碳达峰碳中和以及产业发展影响相关研究,形成中国方案。

  二是从产业、贸易、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加强新疆高质量发展、如何与周边国家发展共赢的相关研究。

  三是地处西部的新疆和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如何加强联合与互动,怎样进行产业、资源等互补,有必要通过科考加强相关研究,以产生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3年4月,第三次新疆科考阿尔金山野外科考队一行,前往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库木库里沙漠的沙子泉考察调研,遭遇强沙尘暴天气,科考队员查看地图。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面向未来,新疆科考如何进一步谋划与布局?

  陈曦:第三次新疆科考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后续还应会有第四次、第五次,每一次科考活动都将助力新疆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建设与发展。第三次新疆科考正处于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旨在结合国家和新疆重大需求,提出新疆未来10年到30年的资源生态战略布局和可持续发展路线图。相信新疆的未来会越来越好。(完)

  受访者简介:

  陈曦,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分党组书记,第三次新疆科考工作组副组长、科考数字平台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从事干旱区水文学与水资源,资源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在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循环机制、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用水调控和干旱区生态系统演变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是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塔吉克斯坦科学院、吉尔吉斯斯坦科学院等外籍院士。

  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国家科技合作重大项目、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91篇,出版论著15部,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何梁何利奖等多个奖项。

  曾获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创刊SCI期刊《干旱区科学》(Journal of Arid Land)并任主编。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一带一路”射箭公开赛将启 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中新网西安4月4日电 (张一辰)记者4日从陕西省体育局获悉,第二届“一带一路”陕西·铜川射箭公开赛将于4月29日至30日在陕西省铜川市照金红色旅游名镇举行。  据了解,射箭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项集竞技、休闲于一体的体育项目,近年来在陕西得到迅速推广,射箭爱好者群体不断扩大。  “目前赛事正在有序筹备中,报名工...

    时间:04-04
  • 总台“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新加坡专场研讨会聚焦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共同发展

      3月2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太总站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新机遇”新加坡专场研讨会成功举行。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公使张徐民应邀出席。来自新加坡以及东盟相关机构的商界、学界、智库及媒体人士参加研讨会。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东南亚国家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将成...

    时间:03-24
  • 印尼学者: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文/孙磊) 印度尼西亚德里亚尔卡拉哲学大学学者陈科(克劳斯·海因里希·拉迪蒂奥)认为,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印尼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  ...

    时间:03-24
  • 全球连线|多用途起重机出口印尼 助力“一带一路”重点项目

      3月20日,卫华集团出口印尼的五台40吨多用途带斗门座式起重机在江苏省启东市宏华码头顺利发运。这批起重机将用于建设“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印尼纬达贝园区码头,预计3月底前到达项目现场。  记者:杨静 李文哲  摄制:朱新国  报道员:宋晓丹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

    时间:03-24
  • 王沪宁在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发挥新型政

      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近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走访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他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领悟“...

    时间:03-23
  • 塞尔维亚议长: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各国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塞尔维亚国民议会议长弗拉迪米尔·奥尔利奇接受记者专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芃 付意恒):塞尔维亚国民议会议长弗拉迪米尔·奥尔利奇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盛赞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伟大成就,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为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重要发展机遇。  奥...

    时间:03-22
  • 前两个月山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7.4亿元 印度尼西亚居首位

      中新网太原3月22日电 (杨静)太原海关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两个月,山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7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8.3%。其中,对印度尼西亚进出口居首位。  今年前两个月,山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57个国家发生贸易,居首位的为印度尼西亚占比近四分之一,增速居第四位,进出口19.3亿元,同...

    时间:03-22
  • 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北场景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河北场景  倪岳峰(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方向。刚刚胜利闭幕的全国两会,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特别是习近平总...

    时间:03-22
  • 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3月19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贝尔格莱德至诺维萨德)安全有序运营满一周年,累计发送旅客293万人次,极大便利了沿线民众出行,成为中塞两国铁路国际合作旗舰项目。  中国铁路国际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匈塞铁路北起...

    时间:03-22
  • 数字技术让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走上“智慧”道路

      中新网北京3月22日电 题:数字技术让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走上“智慧”道路  中新财经记者 夏宾  近年来,在产学研协作发力下,中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正在深入推进。近期官方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也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提及在教育等重点领域,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学校层面,智慧校园平台...

    时间:03-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