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印尼学者:中国式现代化打破“现代化=西方化”迷思

2023-03-24 10:17:08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文/孙磊) 印度尼西亚德里亚尔卡拉哲学大学学者陈科(克劳斯·海因里希·拉迪蒂奥)认为,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印尼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

  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

  《参考消息》:中国式现代化有五个重要特征——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您如何理解这五个特征?它们如何与中国的总体国情联系在一起?

  陈科:对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来说,不管是发展经济,还是发展其他方面都不容易,都非常具有挑战性。中国消除的极端贫困人口数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

  中国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文化,这是令人钦佩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向中国学习,在发展物质层面的时候,不应该失去根脉上的联系。

  在生态方面,中国202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双碳目标和承诺。我认为这是一个大胆的承诺,而且中国能够兑现这个承诺。这将是中国世界的一个巨大贡献,而且我认为中国在真正确保可持续发展。如果我们忽视环境,可持续发展就无从实现。

  《参考消息》: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之一是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您认为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哪些贡献?

  陈科:我觉得“共同富裕”这个概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相当大的联系。中国在过去40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经济发展毫无疑问是非常惊人的,经济增速领先于世界很多国家。

  但我要说的是,市场机制的副作用之一是收入差距变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通过西部大开发、提供更多社会保险等方式来缩小这种差距。

  随着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中国发展模式增添了另一种色彩。世界可以从中国的案例中认识到,发展模式不止一个,中国的成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参考。

  鉴于人口规模庞大,中国取得的任何成功都是对世界的贡献。中国的繁荣将帮助世界变得更加繁荣。

  中国式现代化力图实现平衡,不仅注重物质发展,而且注重文化和道德进步。如果法律没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们没有伦理道德思维,经济的高速增长只会增加贫富差距和滋长腐败。

  《参考消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您认为中国在践行这一理念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陈科:中国已经作出减排承诺,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将达到峰值,之后每年的碳排放将持续减少,直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如果中国能够实现碳中和,那将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展现现代化另一幅图景

  《参考消息》:您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有何不同?

  陈科:西方很久以前就实现了现代化,它们花了很长时间。西方拥有实现现代化的优越条件,而中国是白手起家。中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了飞速发展,它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发展是因为政府的高效治理。这与西方现代化情况不同。

  《参考消息》:中国是一个人口数量超过14亿的国家。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意味着什么?这对中国乃至世界又意味着什么?

  陈科:中国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我对此深表赞同,发展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中国还强调,发展是每个国家的正当权利,但任何国家都不应盲目照搬别国发展模式,它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本身从来不是排他性的,而是开放的,是多种模式的结合。中国发展模式实际上也是综合性的,并不只是中国自身的经验。比如,中国也采用市场经济,也借鉴西方的一些经验,也大力发展科技。所以,任何国家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它们会取得成功的,就像中国一样。

  基础设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鉴于印尼有这么多岛屿,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没有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那就只会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的经济实现增长,并不能把发展扩散到其他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只有夯实基础设施,我们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印尼本届政府真正把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纳入了考虑范围,这说明我们确实在向中国学习,而且中国也通过一些倡议帮助印尼实现了这一点。这正是我们可以发展双边关系的领域。

  《参考消息》:您认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借鉴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陈科:首先,在大胆实验方面,印尼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可以向中国学习。任何举措都不能保证一定会成功,但我们必须足够大胆地迈出发展的小步伐。我们必须依靠自己来实现发展

  其次,发展中国家必须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坚实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任何国家都无法保证可持续发展

  第三,在物质与社会、文化和精神发展的平衡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向中国学习。我们必须把环境保护纳入考虑范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台青话融合)台籍律师林敏睿大陆执业 愿做两岸交流桥梁

      中新社北京3月24日电 题:台籍律师林敏睿大陆执业 愿做两岸交流桥梁  作者 陈建新  林敏睿到现在还记得,2011年他在台湾接受律师培训,当老师接连问出有谁想到大陆执业、开始收集相关信息和已有具体规划等问题时,他是为数不多到最后仍旧举着手的学员之一。2023年3月2日,林敏睿在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

    时间:03-24
  • 浙江绍兴法治厚植营商沃土 让台商轻装上阵“拼经济”

      中新网绍兴3月24日电(记者 项菁)“要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台企发展的‘定心丸’。”台商陈景森“登陆”30年来,自己的企业日益壮大,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大陆越来越优化的营商环境。  眼下,中国各地掀起“拼经济”热潮。在浙江绍兴投资兴业的台商“满弓紧弦”,期待在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中“闯天下...

    时间:03-24
  • 布林肯称美国应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方:希望美方初衷是支持多边主义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郭超凯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2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称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大贡献者,拥有巨大影响力。美国不参与其中,就失去了塑造该组织行为的机会。美应重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十分重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

    时间:03-24
  • 专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中国对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景——访匈牙利专家霍尔瓦特

      新华社布达佩斯3月24日电 专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中国对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景——访匈牙利专家霍尔瓦特  新华社记者陈浩  匈牙利约翰·冯·诺伊曼大学欧亚中心主任霍尔瓦特·列文特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了...

    时间:03-24
  • 王沪宁:切实提高民主监督工作水平 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大成效

      王沪宁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切实提高民主监督工作水平 助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更大成效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2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全面贯...

    时间:03-24
  • 中方回应TikTok首席执行官出席美国会听证会:美方应停止无理打压别国企业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一事提问。  毛宁:我们也注意到TikTok公司的有关表态。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依法保护数据隐私与安全,从来没有也不会要求企业或个人以违反当地法律的...

    时间:03-24
  • 中国代表敦促安理会重视制裁对朝鲜造成的负面人道影响

      新华社联合国3月23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23日在安理会表决“1718委员会”(对朝鲜制裁委员会)专家小组授权延期决议后作解释性发言,敦促安理会重视制裁对朝鲜造成的负面人道影响。  耿爽说,作为负责任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方支持全面、完整、准确地执行...

    时间:03-24
  • 中方欢迎叙利亚和沙特就重新开放两国使馆达成一致

      中新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 郭超凯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沙特与叙利亚近期已就重新开放两国大使馆达成一致,两国使馆预计将于4月下旬恢复工作。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中方对叙利亚和沙特就重新开放两国使馆达成一致表示欢迎。叙利亚回归阿...

    时间:03-24
  • 中国新闻社参评第33届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作品初评公示

      根据《关于开展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预通知规定的程序,经民主推荐及评委会评议,中国新闻社拟推荐3件作品参加中国新闻奖融合报道作品的初评,现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3年3月24日至3月30日,共5个工作日。如有异议,可以通过书面、电话方式,于2023年3月30日17时前反映。  联系电话:010-88311192  邮...

    时间:03-24
  • 浙江乐清:纪念南怀瑾诞辰105周年 故居故人两岸情

      中新网温州3月24日电(张益聪)2023年,是中国当代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温籍台胞南怀瑾诞辰105周年。日前,纪念南怀瑾诞辰105周年系列活动在浙江温州乐清市南怀瑾故居举行,台胞台属和乐清各界人士100余人参加活动,并在南怀瑾铜像前献花、鞠躬,以表达致敬与缅怀。  南怀瑾一生行者不息,诸多宝藏留于...

    时间:03-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