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2023-03-04 05:59:0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锐财经)

  本报记者 汪文正

  过去一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成效如何?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在哪里?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

  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

  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三是在推动财力下沉上加力,持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一方面,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增强精准性和针对性,着力助企纾困。另一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促进消费。同时,加强与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刘昆介绍。

  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应对这些风险挑战,要求我们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刘昆说。

  落实好税费支持政策

  据介绍,2022年,中国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约2.46万亿元,超过2021年办理留抵退税规模的3.8倍,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

  其中,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扩围加力提速,上半年即“大头落地”,全年存量留抵退税任务提前到二季度集中完成,各项优惠政策实现了“早出快出,尽早见效”;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等一揽子政策接连推出,形成纾困合力。

  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介绍,税费支持政策发挥了显著的减负纾困效果。据统计,2022年,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下降2.7%;中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3.8%,剔除大规模留抵退税一次性因素影响以后,税负水平约在15%左右。

  2023年,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将继续发挥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作用。“我们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尽快研究明确政策,抓好落地见效,推动形成‘水深鱼归’‘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朱忠明说。

  朱忠明介绍,今年将继续实施好已经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扎扎实实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同时,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市场主体。

  民生等重点支出有保障

  今年的财政收支形势会不会影响民生保障等重点支出?

  刘昆预计,今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有基础,“一是经济回升会带动财政收入的增加,二是去年我们集中实施了留抵退税,去年的基数就相应偏低。”

  “从财政支出情况看,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支出刚性增加,养老、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民生短板需要继续加强保障,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基层‘三保’能力、转移支付也需要保持必要力度。”刘昆说。

  刘昆介绍,财政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用好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减负稳岗扩就业。支持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继续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的矛盾。

  ——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健全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举措。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锐财经)  本报记者 汪文正  过去一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成效如何?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在哪里?在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加大财政宏观调控...

    时间:03-04
  • 稳中求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权威部门话开局)

      3月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财政部部长刘昆等介绍“财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有关情况。  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

    时间:03-02
  • 权威部门话开局|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题: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新华社记者申铖、韩佳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怎样着力扩大内需?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国新办1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03-02
  • 中国财政部详介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3月1日在北京表示,2023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过去五年,中国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6%,支出同比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时间:03-01
  • 财政部部长刘昆:土地出让收入下降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中新网3月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在会上表示,土地出让收入列地方的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主体。从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情况看,有部分收入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约占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的15%左右,去年虽然出现了下降的情况,但对地方一般公共预...

    时间:03-01
  • 财政部部长刘昆: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更好节用裕民

      中新网3月1日电 3月1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党政机关继续过紧日子,不该花的钱,一分钱不花,更好节用裕民。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教育、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中新财经)...

    时间:03-01
  • 财政部介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加力”和“提效”

    今天(3月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点主要是三个: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

    时间:03-01
  • 财政部介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加力”和“提效”

    今天(3月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点主要是三个: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

    时间:03-01
  • 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点”在哪里?财政部介绍

      中新网3月1日电 在3月1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  刘昆介绍,“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点主要是三个:  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

    时间:03-01
  • 给自己“打工” 灵活就业或成沪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遇

      中新社上海2月25日电 (记者 许婧)“95后”姑娘张芷怡如今每天的工作便是从网络平台“接单”,在家给本土游戏做英文翻译。曾是一名朝九晚五外企打工人的她,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目前是一名中英笔译的自由职业者。  近年来,灵活就业已成为上海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

    时间:0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