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稳中求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权威部门话开局)

2023-03-02 09:12:29

来源:人民日报

  3月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邀请财政部部长刘昆等介绍“财政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有关情况。

  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37万亿元,比2021年增长0.6%。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财力支撑。

  “过去一年,加大财政资源统筹,保持必要支出强度,既扩大国内总需求,又将赤字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刘昆介绍,过去五年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依法盘活用好专项债务结存限额5029亿元。财政宏观调控有力有效,促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强化资金和政策支持,保障基层财政平稳运行。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9.71万亿元、增加1.42万亿元,增长17.1%。近5年累计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达40.66万亿元、年均增长8.4%,为基层“三保”提供有力保障。“总体看,县区财政运行平稳,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昆说。

  坚持创新引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去年,全国科学技术支出10023亿元,同比增长3.8%,有力保障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资金需求。与此同时,优化政策供给,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完善支持创新的政府采购等政策,阶段性实施国内客运航班运行财政补贴政策,支持一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通过发挥转移支付等财税政策作用,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实际种粮农民分三批发放补贴400亿元,通过中央预备费安排100亿元支持抗旱减灾保秋收。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继续增加。推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增长8.2%。

  持续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国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支出,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资金,分别增长5.5%、8.1%、17.8%、13.8%。

  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延续发放减税降费“红包”

  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要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

  刘昆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当前与长远、发展与安全。“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2022年地方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0.88万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4%。2022年,地方40%左右的财力来自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过去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年均增长了9.3%,有效弥补了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今年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地方财政状况预计逐步向好。

  2022年我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过4万亿元,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表示,今年要合理安排专项债券规模,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2022年,我国减税降费超4.2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全国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下降2.7%;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3.8%。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表示,今年将继续实施好已经明确的减税降费政策,扎扎实实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同时,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

  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预算安排下降2.1%,实际执行下降3.5%。中央部门带头严格支出管理,一般性支出连续4年压减。

  刘昆表示,财政部门继续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将从严从紧编制预算,削减和取消低效无效支出,集中财力保障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把牢预算支出关口,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将按季评估中央部门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的情况,强化评估结果应用。

  朱忠明介绍,今年财政部门将开展财会监督的专项行动,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贯彻落实税费支持政策、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加强基层“三保”等重点任务,严厉打击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

  “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刘昆介绍,财政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用好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支持减负稳岗扩就业。支持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帮助农民工、脱贫人口、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继续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的矛盾。

  ——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健全财政教育投入机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支持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健全基本医保筹资机制。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积极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完善生育支持措施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财政政策举措。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促进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人民日报 )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权威部门话开局|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 题: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 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谈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新华社记者申铖、韩佳诺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怎样着力扩大内需?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国新办1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03-02
  • 中国财政部详介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3月1日在北京表示,2023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过去五年,中国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6%,支出同比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时间:03-01
  • 财政部介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加力”和“提效”

    今天(3月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点主要是三个: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

    时间:03-01
  • 财政部介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加力”和“提效”

    今天(3月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加力点主要是三个:一是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在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06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将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二是在专...

    时间:03-01
  • 减税降费“红包”今年如何延续和完善?财政部介绍

      中新网3月1日电 3月1日,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仍将对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综合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纾困需要,尽快研究明确政策,抓好落地见效,推动形成“水深鱼归”、“水多鱼多”的良性循环。  一是落实落细现有政策。继续实施...

    时间:03-01
  • 周鸿祎:建议为中小微企业发放“数字化红包”

      中新网2月28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近日,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建议鼓励地方政府为中小微企业发放“数字化红包”等虚拟优惠券,降低中小微企业获取数字化服务的成本。  周鸿祎表示,今年将携三份提案参加全国两会,分别关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发展、城市数字安全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针对中小微企业在...

    时间:02-28
  • (两会声音)中国消费者全球网购 委员建议提高跨境供应链数字化水平

      中新网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夏宾)从国内网购到国际海淘,中国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购物车已经推到全球,跨境电商如今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生力量。全国政协委员、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称,当前,国际贸易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跨境电商平台及物流仓储已经成为新型跨境贸易数字基础设施,...

    时间:02-28
  •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直达基层 兜牢“三保”底线惠民生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记者董道勇、贾云鹏、崔璐)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加大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重点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地方各级政府加强管理,将“三保”支出足额纳入预算安排,腾出更多财力优先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支出。  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时间:02-28
  • 给自己“打工” 灵活就业或成沪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遇

      中新社上海2月25日电 (记者 许婧)“95后”姑娘张芷怡如今每天的工作便是从网络平台“接单”,在家给本土游戏做英文翻译。曾是一名朝九晚五外企打工人的她,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目前是一名中英笔译的自由职业者。  近年来,灵活就业已成为上海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

    时间:02-25
  • 给自己“打工” 灵活就业或成沪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遇

      中新社上海2月25日电 (记者 许婧)“95后”姑娘张芷怡如今每天的工作便是从网络平台“接单”,在家给本土游戏做英文翻译。曾是一名朝九晚五外企打工人的她,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业,目前是一名中英笔译的自由职业者。  近年来,灵活就业已成为上海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

    时间:0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