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东西问|季铁:非遗侗锦何以让世界“侗听”?

2023-02-23 19:34: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长沙2月23日电 题:非遗侗锦何以让世界“侗听”?

  ——专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季铁

  作者 白祖偕 张雪盈

  侗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如今,曾“藏于深山”的侗锦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以织造和设计为媒,架起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通道。

  非遗侗锦有何魅力让世界“侗听”?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季铁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畅谈侗锦的织造技艺与保护传承等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侗锦的织造技艺和独特风格是如何形成的?目前的传承保护情况如何?

  季铁:侗锦是侗族人民智慧的象征,其织造技艺及风格定型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反映了侗族族群在适应文化生态变迁过程中“以用为本”的造物智慧。

侗锦手工织娘 受访者供图侗锦手工织娘 受访者供图

  侗族起源于百越,早在先秦时期,就有越人织造葛、麻制品的记录。《淮南子·原道训》记载,“于越生葛絺”。《纺织史话》认为,三国时期,蜀锦及其织造技术传至侗族聚居地,推动了侗锦织造的发展。明代《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当时“洞人”(侗族旧称)服装上的织锦已十分精美,“织花细如锦”。至明清时期,侗族先民的纺织工艺形成独特风格,纹样题材包罗万象。清嘉庆年间李宗昉编修《黔记》中记载“洞锦”,指其以五色丝带织成,有花木、禽兽多样图案。

  21世纪以来,侗文化地区经济水平在工业化浪潮中快速发展,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侗锦织造手工技艺依然在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传统习俗中,得以存续。

侗锦数字博物馆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侗锦记录了侗族的历史、传说、风俗和地区发展变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承载了哪些社会功能?

  季铁:侗锦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历史属性与社交属性。侗族早先以农耕文化为主,一直未形成自己的文字,因此制作侗锦基本上取法自然、就地取材,大部分图形为象形的动植物纹样。随着侗族繁衍生息,越来越多的生活习俗、文化信仰被融入侗锦织造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侗锦纹样,侗锦也成为记录侗族族源历史、风俗习惯的文化载体,成为解读侗文化的“密码”。

  侗族人常借侗锦表达对长幼的关爱,传递勤劳、朴实的价值观。例如,织娘在儿童背带上绣“蜘蛛纹”,寓意庇佑子孙健康成长,盼望孩子有坚韧不拔的品性;长者辞世时,后辈会将“寿锦”随老人葬入地下,表达对逝者的哀悼与祈福;侗族青年男女定情时,男方常赠送精细雕刻的织锦工具为求娶信物,女方则多回赠织绣的荷包、鞋垫、腰带等物件。

《侗锦·守望》系列影像作品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侗锦图案纹样题材丰富、包罗万象。与其他织造技艺相比,有何不同?体现侗锦的何种文化价值?

  季铁:锦缎织造犹如珍馐美食,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菜系”。云锦色泽光丽;蜀锦图案华美;侗锦则古朴自然,以抽象图案为主,多采用几何形状的阵列分布,更加适合进行矢量化和抽象化的现代设计转化。

  侗锦特色鲜明,一是工序繁杂;二是色彩质朴,素锦素雅,多数采用蓝或黑色纱线,彩锦明丽,断纬挑纱织入多重色彩;三是题材包罗万象,有百种图案源于日常生活,如竹根花、竹叶纹、杉树纹等,以简朴、实用为主。

传统侗锦素锦 受访者供图传统侗锦素锦 受访者供图

  侗锦纹样的又一鲜明特点,是暗含文化隐喻。侗锦特有的“蜘蛛纹”源于《侗族远祖歌》,歌里唱到,侗族由肉身为蜘蛛的祖先“萨天巴”孕育。因此,蜘蛛在侗族人心中是智慧、祥瑞、生命、繁衍的象征,也是收魂安魄的保护神;将蜘蛛纹绣入侗锦,就有了祖先庇佑、多子多福的吉祥意涵。

  这些演绎了侗族历史文化的侗锦图案,深刻反映了侗族民众的图腾崇拜、宗教信仰以及避凶趋吉、消灾纳福、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民族文化心理,具有独特的文化艺术价值。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侗锦产品频频登上米兰世博会、巴黎博览会等国际舞台,并与奔驰、宝马等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它有何魅力让世界“侗听”?

  季铁:区域性、民族性的产品,在对外推广过程中,不能只顾展现其视觉特征,还需以系统思维和创新表达形式展示其整体的生态文化体系,让世界民众在共鸣中达成文化认同。

  侗锦的抽象纹样与国际品牌简约、精细的设计理念契合,非常适合进行现代设计转化,能融入现代箱包、坐垫、家居等,易被市场接受。

“梭说”侗锦文创产品合集 受访者供图“梭说”侗锦文创产品 受访者供图

  湖南大学“新通道”项目团队利用国家艺术基金,创作了“新生——红色织机”装置,受邀赴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巡展,成功吸引了奔驰、宝马等一批国际一线品牌的目光。我们还在非遗文化推广方面进行设计合作,通过策划非遗文化之旅、非遗文创展览、侗锦基地考察等活动,助力侗锦保护传承。

“红色织机”侗锦文化装置艺术设计 受访者供图

  随着乡村振兴和各项非遗保护政策的深入,关注和参与侗锦非遗保护创新的主体越发多元,完成了手工生产、工业生产、数字智能等不同阶段的“非遗新生态”建构,将激活多元主体创造性,使侗锦非遗在全球化的文化认同与市场传播体系中,保证持续的生命力。

国家非遗侗锦传承基地 受访者供图

  中新社记者:“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侗锦应如何创新发展,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发挥独特作用?

  季铁:侗锦这样的非遗文化,需要通过不同的文化表达和艺术记录方法,用“本土化的故事、全球化的语言”传播乡村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艺术价值。

侗锦文化全球各地巡展照片 受访者供图

  一要挖掘价值内涵,创新文化形态。非遗文化对外传播时,应以设计创新为驱动,挖掘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化故事。例如,侗锦在参加米兰、巴黎等地的设计大展时,展示装置就综合了侗族传统建筑、剪纸、芦笙、大歌等多项非遗元素,以交互影像等综合艺术形式,整体呈现侗族的非遗文化之美。

  二要整合各界资源,构建创新网络,用技术革新激活文化传播。通过侗锦数据库、在线设计平台等设计与社会创新方法,让人们走进非遗、感受非遗并认识其核心文化价值。如今,湖南大学“新通道”项目团队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国际化设计与社会创新联盟,为参与的设计师与志愿者提供生产资源指导、市场渠道等,促进跨区域、跨文化、跨学科、跨领域的人员间交流配合,形成了可持续的“在地、在场、在线”工作机制,从而促进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知识共享互动。(完)

  受访者简介:

  季铁,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工业设计分教指委、非遗(文创)帮扶联盟秘书长。累计出版《社区研究与社会创新设计》、《数字传播-交互与影像设计》等7本专著,作品曾获红点奖、Gmark等专业奖项。2009年起至今发起建立“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联盟,组织15个国家的400多名设计师、艺术家等,以湖南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邵阳市隆回县、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少数民族非遗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介入促进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乡村振兴平衡发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非遗保护协会联合邮储银行 发布金融支持非遗“百千万”计划项目

      2月18日,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在陕西省榆林市开幕。年会由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榆林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开幕式上,中国非遗保护协会副会长陈吉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首席风险官梁世栋联合发布了金融支持非遗“百千万”计划项目。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时间:02-23
  • 文旅部印发通知 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本报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郑海鸥)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不同门类,要找准各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联结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

    时间:02-23
  • 甘肃再添南亚贸易新通道:运输时效较传统海运节省15天

      中新网兰州2月22日电 (冯志军 杜萍)22日傍晚,随着一声汽笛轰鸣,首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南亚贸易通道国内国际双循环混编货运班列,从甘肃(兰州)国际陆港东川铁路货运中心缓缓驶出,全程3175公里,运输时效为9至10天,最终抵达尼泊尔加德满都,较以往海运方式可节约15天,包括汽车、布料、饮料、服装等货物货值约1960万元。  兰州国际港...

    时间:02-22
  • 对话“查拳”传承人:千年非遗倾囊相授盼“弘扬”

      中新网嘉兴2月21日电 (张雨滴)走进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爱尚武术跆拳馆,“嘿哈”声此起彼伏。“出拳要稳,动作收尾要利落……”66岁的嘉兴查拳第五代传承人韩忠祥正在耐心指导孩子们练习查拳基本功。虽然头发已是灰白相间,但韩忠祥鹤发童颜,神清体健,让人无法摸透其真实年龄。  查拳是中国武术...

    时间:02-21
  • 温州非遗美食记:九层糕里的龙湾记忆 留香美好祝愿

      中新网温州2月21日电 (张益聪)一大早,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兴街道萼芳村王家大院炊烟袅袅,出锅的九层糕蒸腾着热气氤氲出温州印记,唇齿甜糯间流连着龙湾记忆。  “我小时候吃着家里做的九层糕长大,自然而然就学会了。”陶成菊表示,作为王家大院的媳妇,今年69岁的她做了40余年九层糕,很多人都尝过她的...

    时间:02-21
  • 甘肃“非遗人”秀指尖技艺:融故宫色调改“土味”刻板印象

      中新网兰州2月20日电 (闫姣)大山里的手工活只有“土味”?连日来,甘肃“非遗人”晒出指尖技艺,融合故宫色调,采取吹、捏、剪等手法,创造出系列非遗文创,一改乡村“土味”文创印象,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吹、挑、拉、揪、捏、画……经过手艺人指尖翻转、捏合,一只可食、可观的“糖塑兔”映入眼帘。作为创...

    时间:02-20
  • “第五届善良节”将于7月举行 设“斗香”等非遗活动

      中新网郑州2月20日电 (记者 李贵刚)记者20日从嵩山少林寺获悉,“第五届善良节”将于今年7月在“汉魏历史文化名城”河南许昌举行,届时将首次增设“斗香”等非遗活动。  自2016年开始,以传承中华孝善文化、弘扬社会新风尚的“善良节”已经连续在千年古刹、药师祖庭、少林寺下院许昌白兔寺成功举办...

    时间:02-20
  • 新平台、新通道、新衔接——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线观察

      新华社深圳2月19日电 题:新平台、新通道、新衔接——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线观察  新华社记者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四年来,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从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平台,到不断“扩容”的基础设施新通道,再到不断深化的机制、规则...

    时间:02-19
  • 辽西木偶戏非遗传承人:50载痴守演绎人“偶”不了情

      中新社沈阳2月19日电 题:辽西木偶戏非遗传承人:50载痴守演绎人“偶”不了情  中新社记者 韩宏  “这种感情,只有你真正痴心于某样东西,才会懂。”辽西木偶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娜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偶尔会与手中的木偶对望,眼神中流露出的喜爱,看似一瞬,实则一生。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艺...

    时间:02-19
  • 福州“浓情拗九节” 非遗闽剧进社区倡导孝文化

      中新网福州2月19日电 (记者 刘可耕)19日农历正月廿九,恰逢福州特有的传统民俗节日——拗九节,也称“孝顺节”。当天,惠风和畅,阳光明媚。来自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为福州汤门社区居民表演传统闽剧《荔枝换绛桃·投荔》,尤其受到现场社区老人的喜爱,随后演员们还为老人们送上了甜甜的拗九粥...

    时间:02-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