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防范“短视频沉迷” 要给未成年人更多选择

2023-02-09 06:25:3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最近几年,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以及智能上网设备在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的现象日益凸显。此前,多家媒体报道过中小学学生刷短视频上瘾、令家长大为头疼的情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小学生短视频使用特点及其保护》调查报告显示,65.6%的受调查未成年人观看过短视频。《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显示,有20%的青少年表示“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短视频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越来越深,已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眼看着中小学学生花在短视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有人深感担忧,害怕这种习惯会对未成年人的自制力、专注力、认知水平等造成负面影响。为此,不少人都呼吁短视频平台和监管层采取更多行动,引导未成年人优化视听习惯、科学健康用网,减轻他们对短视频的沉迷程度。

  针对这一问题,各大短视频平台推出了青少年模式等各种防沉迷对策,但在实践中,借助长辈的帮助或技术手段绕过监管,对孩子们来说并非难事。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强监管,清理整顿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有害的低俗违规短视频内容。但是,就算短视频的内容相对“干净”,未成年人长期、大量观看短视频,以至于刷视频成瘾,依然是广大家长不愿看到的事。

  要化解这些看似难解的症结,既要从家庭教育的视角出发,理解未成年人沉迷短视频现象的成因,辩证看待网络流行趋势对下一代人的影响,也要拿出更多实际行动,给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创造更丰富多元的选择。

  未成年人为何容易沉迷短视频?其原因不只是“短视频好看”这么简单。有研究指出,沉浸式平台迎合青少年个性化兴趣口味,“技术多巴胺”激发青少年追求持续快感,代偿性满足契合青少年娱乐、信息、社交需要,都是短视频让未成年人为之着迷的“诀窍”。作为一种媒介形式,短视频的这些特点并无“原罪”,也不一定会导致沉迷,但是,如果未成年人在生活中难以找到能在各方面与之抗衡的其他精神生活方式,自然容易在短视频里越陷越深。

  此外,家长的行为习惯对未成年人也有很大影响。正如部分网友所吐槽的,如果连父母都抵挡不住短视频的“魔力”,天天抱着手机猛刷,又怎能指望孩子“出淤泥而不染”,自觉抵挡短视频的诱惑呢?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事实上,这不仅是一个以身作则的问题,倘若家长能更多把玩手机、刷短视频的时间节省出来,陪孩子阅读、观影、聊天,多组织一些郊游、逛展等亲子活动,未成年人的娱乐、信息、社交需要自然能得到更充分的满足,从而降低其沉迷网络的概率。

  当然,这么说并不是要把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责任全都推给家长。在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忙于工作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学校、政府有关部门到社会团体、互联网企业,对教育事业有责任、有热情的各方都应积极采取行动,在互联网高度融入未成年人生活的当下,给他们提供更多获取信息、结交朋友、休闲娱乐、释放压力的优质选择。与此同时,短视频平台也要更多地注意未成年人权益问题,在有关部门的合理监管之下规范运作。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强调,那就是短视频并非洪水猛兽,当代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偏好也未必一无是处。虽然此前有不少研究显示,长期观看短视频可能使人耐心下降,难以消化长文章、长视频这样的大段信息,但碎片化的视听习惯也可能更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递形式,其长期影响难以预估。面对短视频的负面影响,教育者可以积极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加强对其理解信息能力的训练,同时也要牢记“堵不如疏”的道理,避免矫枉过正。

  对大多数成年人而言,短视频不过是用来消磨零碎时间的“电子榨菜”,但是,那些在短视频的环绕下长大的新一代未成年人,却可能更适应这种长度短、信息密度高但总量小的传播形式,以至于将其视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换句话说,在他们的生活中,“电子榨菜”已然成了“电子主食”。媒介技术的发展很可能在代际之间带来认知习惯的改变。对此,我们既要本着对下一代负责的态度,防止未成年人对短视频沉迷上瘾,也不妨对未成年人的新型习惯与偏好保持一种平和开放的心态。

  杨鑫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公安部网安局:部分色情小说以玄幻名义向未成年人兜售

      中新网2月8日电 据“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消息,前段时间,安徽淮北网安民警在工作中发现,有电子版玄幻小说在部分中学生群体中流传。然而仔细一看,里面竟是淫秽不堪的色情内容!属于典型的披着玄幻小说外衣,实际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小说。更令人发指的是,该小说为未成年人阅读方便,竟然还提供拼音版本!企图向更低龄群体大范围传播。...

    时间:02-08
  • 家长应提供心理帮助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林伟吟 沈丽娜  即将迎来新学期,不少孩子突然出现“开学焦虑”。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心理门诊接诊了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希望趁着假期及时处理自己的心理困扰,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有些学生担心作业太多、起床太早、跟不上学习节奏、处理不好同学关系等,从而引发紧张、不安...

    时间:02-02
  • 最高检第九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强化数字未检建设深入推动新时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负责人就发布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典型案例答记者问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典型案例。这批典型案例中聚焦校车安全、强制报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场所违规接...

    时间:02-02
  • 最高检发布5件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典型案例

      中新网2月2日电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最高检发布5件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典型案例。本批案例聚焦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堵点、难点问题,通过精准研判和整体治理,实现从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的转变,以大数据赋能驱动未检工作提质增效。  该批典型案例共5件,分别是:河北省沧县...

    时间:02-02
  • 宁夏首例终身禁业刑事案宣判 一在校老师性侵未成年人获刑13年

      中新网银川2月1日电 (杨迪 张金凤)一在校老师在长达六年时间里,利用教师的身份便利,多次猥亵在校女学生并对一名女学生实施强奸行为,多年后被害人报案,该教师被依法抓获……记者1日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获悉,日前,该法院对这起强奸、强制猥亵、猥亵儿童案依法宣判,以被告人李某犯强奸罪、强制猥...

    时间:02-01
  • 小学老师因强奸猥亵未成年人 被判刑13年终身禁业

    2023年1月31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李某(化名)被控强制猥亵罪一案公开宣判,以被告人李某犯强奸罪、强制猥亵罪、猥亵儿童罪判决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同时禁止被告人李某终身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这也是宁夏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判决终身禁业的首例案件。法院查明,被告人李某(化名)2012年至2...

    时间:02-01
  • 小学老师因强奸猥亵未成年人 被判刑13年终身禁业

    2023年1月31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李某(化名)被控强制猥亵罪一案公开宣判,以被告人李某犯强奸罪、强制猥亵罪、猥亵儿童罪判决合并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同时禁止被告人李某终身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这也是宁夏对性侵害未成年人的被告人判决终身禁业的首例案件。法院查明,被告人李某(化名)2012年至2...

    时间:02-01
  • 10个关键词!一起回顾2022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强制报告、入职查询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还有哪些重点工作让人印象深刻2022年度未成年人检察十大关键词出炉一起回顾↓↓↓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关键词三  关键词四  关键词五  关键词六  关键词七  关键词八  关键词九  关键词十  指导单位:  最高人...

    时间:01-31
  • 10个关键词!一起回顾2022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强制报告、入职查询未成年人文身治理……提到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还有哪些重点工作让人印象深刻2022年度未成年人检察十大关键词出炉一起回顾↓↓↓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关键词三  关键词四  关键词五  关键词六  关键词七  关键词八  关键词九  关键词十  指导单位:  最高人...

    时间:01-31
  • 家长别“没收”孩子压岁钱

      (记者高健)春节假期结束,不少小朋友都收到了来自亲朋、长辈的压岁钱,但是——“这是妈妈的钱和别人换来的,不是你的钱”“你还太小,不能花压岁钱,我们先替你存着”……家长这样说,到底对不对?  我国《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孩...

    时间:01-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