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打着“纳米”旗号的日用品,是智商税吗

2023-02-09 05:41:32

来源:科技日报

  打着“纳米”旗号的日用品,是智商税吗 

  纳米雾化消毒器、纳米枕头、纳米不粘锅……

  ◎实习记者 裴宸纬

  近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发现,纳米雾化消毒器、纳米枕头、纳米不粘锅等“纳米系”产品销量激增。一些商家宣称,这些商品在制造过程中运用了纳米技术,具有同类商品不具备的特点。

  那么,什么是纳米技术?日常生活中,哪些商品运用到了纳米技术?就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北京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教授张加涛。

  1纳米相当于10个氢原子排在一起的长度

  和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一样,纳米也是一种长度单位,只不过它更小。1纳米等于1米的10亿分之一,大致相当于10个氢原子排列在一起的长度。

  为什么科学家们痴迷于探索这样的小尺度?

  张加涛告诉记者,这是因为许多物质在纳米尺度范围会出现很多新奇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或医学功能等。

  比如,金的熔点约为1064摄氏度,但在1到2纳米尺度下,它在室温下就会熔化。另外,一些金属氧化物通常情况下没有磁性,但在20纳米尺度以下就会表现出磁性。

  “这就叫纳米尺寸效应。随着尺度的变化,物质的属性也会发生改变。”张加涛补充道,一般认为,三维空间内尺寸小于100纳米的材料,就可被称为纳米材料。而纳米材料制备、加工和应用等相关的工艺及方法,则被统称为纳米技术。

  理性看待纳米技术及相关商品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纳米枕头、纳米不粘锅等产品,是否真的运用到了纳米技术呢?

  生活中,人们最常见到的纳米产品,可能就是纳米不粘锅了,它利用了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

  表面效应是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之一。它是指当固体物质尺寸缩小到纳米量级时,纳米粒子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纳米粒径的变小而急剧增大,进而导致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利用这个特性,科学家们可以制作出超疏水、超疏油材料,这些材料能够被用于不粘锅制造。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颈椎疼痛成了困扰现代人的一大症状。一些商家借机推出了纳米枕头,声称将含有多种珍稀微量元素的天然矿石加工到纳米级别,并将它们与其他织物一同纺织制成枕头,使用该产品可以缓解脑供血不足等不适。

  不过,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技术的角度讲,这是可行的。”张加涛说,“但其是否发挥出广告中宣称的作用,则取决于纳米材料在其中的数量和质量等多种因素。”

  张加涛总结道,纳米技术不应该被神秘化。纳米尺寸效应是一些材料到达一定小的尺度后固有的性质,并不是什么“玄学”。

  “消费者要理性地看待纳米技术和这些宣称运用了纳米技术的商品。纳米技术是以功能为导向的,目的在于利国利民。因此,商品好用才是王道。”张加涛表示。

  纳米技术已走入寻常百姓家

  听上去“高大上”的纳米技术,其实早已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张加涛介绍,很多缓释胶囊就运用到了纳米技术。这些胶囊里的药物被包裹在纳米材料中,其进入人体后可以缓慢释放,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一些衬衣、领带、洗衣机等也运用到了纳米技术,如通过在其表面涂上纳米涂层就可以达到抗菌、自清洁的效果。

  除此之外,纳米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科技领域。比如,现在智能手机在重量不变、甚至减轻的情况下,实现了存储容量、电池续航能力的提升,这里面就有纳米技术的功劳。

  “看似‘高高在上’的纳米技术其实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张加涛总结道。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发电细菌生成超稳定蛋白质“纳米线”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微生物学》杂志,美国耶鲁大学团队发现,地杆菌制造的蛋白质具有线状特性,与“吃”甲烷的微生物相似,而地杆菌可发电,这意味着其有望“吞下”废气并“呼出”电子。该发现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线索。  气候变化加速对地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气温升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

    时间:02-09
  • 打着“纳米”旗号的日用品,是智商税吗

      打着“纳米”旗号的日用品,是智商税吗   纳米雾化消毒器、纳米枕头、纳米不粘锅……   ◎实习记者 裴宸纬  近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上发现,纳米雾化消毒器、纳米枕头、纳米不粘锅等“纳米系”产品销量激增。一些商家宣称,这些商品在制造过程中运用了纳米技术,具有...

    时间:02-09
  • 中国承建的纳米比亚铁路修复项目全线贯通

      新华社温得和克1月17日电(记者陈诚 余音潼)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纳米比亚沃尔维斯湾至阿兰迪斯铁路修复升级项目17日全线贯通。  据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纳米比亚铁路修复项目部项目经理及纳米比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利杰17日介绍,沃尔维斯湾至阿兰迪斯铁路修复升级项目位于纳米比亚西海岸,总长近110公里。修...

    时间:01-17
  • 科学家发明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新方法 可有效提升电池续航能力

      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记者魏梦佳、王琳琳)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的“心脏”,续航极大程度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随着市场对续航要求的不断提升,高能量密度成为电池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科学家以锂电池正极材料为突破口,针对电池在高电压服役时容易出现的失效和燃爆等安全问题,发明了一...

    时间:01-15
  • 中外高校联手首次实现“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 厚度低至46纳米

    原标题:中外高校联手首次实现“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 厚度低至46纳米  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教授等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郭强兵博士等合作,在二维材料非线性量子光源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超薄的量子光源,厚度可低至46纳米。  据介绍,这是目前国际报道的最...

    时间:01-07
  • 中外高校联手首次实现“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 厚度低至46纳米

      中新社合肥1月6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教授等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郭强兵博士等合作,在二维材料非线性量子光源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超薄的量子光源,厚度可低至46纳米。  据介绍,这是目前国际报道的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研...

    时间:01-06
  • 清华研究团队发现新冠病毒纳米抗体 对变异株具有广谱高效中和活性

      本报讯(实习记者 何蕊)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多种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导致现有疫苗和中和抗体活性降低或消失,对新一代抗体药物的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日前发现了一种纳米抗体,对目前国内外出现的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BF.7、BQ.1.1和XBB等具有高效中和活性,为研发新一代纳米抗体药物提供了...

    时间:01-04
  • 新软件用DNA创建3D纳米结构 可制造运送药物的微型容器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张梦然)据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报道,美国杜克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新开发的开源软件程序可让用户绘制圆形的图纸或数字模型,并将它们转化为由DNA构成的3D结构,每个3D结构就是一个微小的空心体,其直径不超过百万分之五厘米,一根针头上可容纳超过50000个这样的微结构。  研究人员...

    时间:12-28
  • 中国纳米专业赛汇聚一众科创企业 最热纳米“硬科技”轮番登场

      中新网广州12月22日电 (记者 王坚)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纳米产业技术创新专业赛(下称“纳米专业赛”)全国总决赛21日至22日在广州举办。从初赛脱颖而出的50家优秀纳米创新创业企业进行了一番激烈角逐。  纳米专业赛是我国纳米科技创新创业最高级别赛事,参赛项目聚焦纳米材料、纳米制造及其在电子、能源、环境、健康...

    时间:12-22
  • 重庆启动建设世界首个纳米金属工艺数据库

      中新社重庆12月15日电 (记者 刘相琳)记者15日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位于该创新区的重庆纳米金属研究院正式启动建设世界首个纳米金属工艺数...

    时间:1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