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发电细菌生成超稳定蛋白质“纳米线”

2023-02-09 05:41:39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自然·微生物学》杂志,美国耶鲁大学团队发现,地杆菌制造的蛋白质具有线状特性,与“吃”甲烷的微生物相似,而地杆菌可发电,这意味着其有望“吞下”废气并“呼出”电子。该发现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线索。

  气候变化加速对地球上的生命构成威胁。气温升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微生物产生了大气甲烷,甲烷捕获热量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30倍。此外,温度升高加速了微生物生长,因此产生的温室气体超过了植物所能利用的气体总量,这削弱了地球碳汇的功能,并进一步提高了全球气温。

  现在,能够从海洋沉积物中摄取高达80%甲烷的地杆菌可能是这种恶性循环的一个潜在解决方案。

  地杆菌产生的蛋白质“纳米线”由细胞色素OmcZ组成,其导电性是细胞色素OmcS纳米线的1000倍,刚度是后者的3倍,使细菌能在百倍于其群落大小的范围传输电子。但此前人们不知道地杆菌是如何制造这种“纳米线”的,以及它们为何会如此发电。

  之前的实验表明,这种蛋白质线显示出迄今最高的导电性,使细菌能产生迄今最高的电力,并形成能够大范围传输电子的群落。

  此次,使用高分辨率冷冻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观察到“纳米线”的原子结构,发现血红素紧密排列,以极快的速度和超高的稳定性移动电子。该团队还合成了“纳米线”,解释了细菌如何按需制造它们。

  研究人员表示,人们有可能利用这些“纳米线”来发电,或者了解“吃”甲烷的微生物如何利用该特性来应对气候变化。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日本一生物质发电厂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新华社东京2月6日电(记者郭丹 姜俏梅)据日本共同社6日报道,日本静冈县御前崎港生物质发电厂当天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导致11人晕倒,其中1人已处于心肺停止状态,1人处于昏迷无意识状态。  报道说,当天下午11名工作人员在该发电厂一储罐内作业时晕倒,储罐外的工作人员也出现呼吸困难现象。经初步调查,消防人员判定为一氧化...

    时间:02-07
  • 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AI做到了

    科学家创建了一个能够从头开始生成人造酶的人工智能(AI)系统。在实验室测试中,尽管人工生成的氨基酸序列与任何已知的天然蛋白质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一些酶与自然界中发现的酶一样有效。相关研究成果1月26日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图片来源:IAN C. HAYDON该实验表明,虽然自然语言处理是为读写语言文本开发的,但至少...

    时间:02-06
  • 首次成功从零生成原始蛋白质,AI做到了

    科学家创建了一个能够从头开始生成人造酶的人工智能(AI)系统。在实验室测试中,尽管人工生成的氨基酸序列与任何已知的天然蛋白质存在显著差异,但其中一些酶与自然界中发现的酶一样有效。相关研究成果1月26日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图片来源:IAN C. HAYDON该实验表明,虽然自然语言处理是为读写语言文本开发的,但至少...

    时间:02-06
  • 蓝皮书指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588MW 西部成投资热点

      中新网西宁2月1日电 (记者 张添福)《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2022》(以下简称《蓝皮书》)1月31日发布。  太阳能热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功转换过程发电的系统。上述《蓝皮书》由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太阳能热发电专委会联合编写。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专家雷东强...

    时间:02-01
  • 国网青海电力:提升海南州新能源基地发电外送能力

      中新网西宁1月31日电 (李江宁 卢国强)记者31日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获悉,近日,国网青海电力组织完成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主动支撑能力第一阶段提升工作,提升当地新能源发电外送能力80万千瓦。预计年增发新能源电量16.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73.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32.1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  青海海南州地...

    时间:01-31
  • 新闻特写|急人所急“发电人”——津巴布韦的中国建设者

      非洲国家津巴布韦一直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问题,近段时间更是每天要停电十多个小时,这不仅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旺吉电站三期扩建项目,是“一带一路”海外重点工程项目,春节期间正在抓紧推进。项目完工后有望缓解津巴布韦的“电荒”问题。大年初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来到...

    时间:01-28
  • 全国首个油气开采伴生地热发电项目成功投运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园园)记者近日从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获悉,由东方电气自主设计制造的全国首个油气开采伴生地热发电项目成功投运,项目将源源不断地将地热资源转化为绿色电能,标志着东方电气在地热发电领域取得新突破。  据介绍,这一地热发电项目在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中气矿X210井投运,该矿...

    时间:01-19
  • 治疗“绿色癌症”,智能细菌来帮忙

      ◎实习记者 骆香茹  炎症性肠病虽然致死率较低,但长期以来,也面临着诊断困难和难以根治的问题,被称为“绿色癌症”。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叶邦策教授及该院副教授周英团队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该团队开发了一株智能工程菌——i-ROBOT,可实现在体无创实时监测和记录炎症性肠病的...

    时间:01-18
  • “发1度亏1度”价格倒挂,央企煤电企业不惜成本顶峰发电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中央企业煤电企业不惜成本采购优质电煤,确保高峰期发得出、顶得上。”在1月17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介绍,去年,在煤电价格倒挂、发1度亏1度的情况下,发电央企依然按照要求全力发电,非计划停运及出力受阻情况明显好于全国水平。  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发电5.1万...

    时间:01-18
  • 云南最大单体光伏发电项目投产

    本报昆明1月17日电 (记者李茂颖)日前,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撒永山25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1.7亿元,是云南省“8+3”新能源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目前全省投产的最大单体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占地总面积约为5235亩,海拔高程介于2400—3100米之间。为推进接入工程建...

    时间:01-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