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为什么孩子会抑郁?专家:这是医学问题,也是家庭问题

2023-02-07 14:55: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7日电(刘欢)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群体受到广泛关注。2022年6月,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等共同发布的《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为15%—20%。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50%为在校学生,其中41%曾因抑郁休学。

  抑郁症发病群体为何呈现年轻化趋势?应该如何面对青春期抑郁情绪?

  “一件小事都会让我很痛苦”

  16岁的贝贝在广西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二。在教室里,当她走过几个同学身边,同学便一起笑了起来,她在笑声中感到不知所措,心里在想: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为什么他们看到我就笑?

  这样每天都会发生的小事,却在贝贝心里一件件堆积起来。她总在思考,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

  “我很怕去学校,在那里一件小事都会让我很痛苦。”贝贝说,她经常没来由地出现低落情绪,“其实都是很小的事情,但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这样”。

  在同学眼里,贝贝性格开朗,很好相处。在家人眼里,她和父母、姐姐、弟弟相处都很好,家庭条件也不错。

  但是从14岁那年开始,低落的情绪就一直追着她跑,贝贝渐渐开始沉默、发呆、注意力不集中。躲不过的时候,她就选择自残,甚至还有几次自杀。

  她向父母求助,告诉他们自己不想去学校,也学不进去。“他们就只能对我说‘这些都只是一个经历’‘你只能去读书啊’这样的话,我觉得没什么用。”

  直到自残被发现后,贝贝父母才终于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带着她去看精神科医生、做心理咨询。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精神卫生科主治医生申晨煜向中新网表示,抑郁症有其生物学基础,患者并非只是一时的情绪低落。

  正常的情绪下,大脑中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发挥正性刺激作用,但在抑郁症患者中,这些递质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造成患者无法感受正常的高兴或兴奋情绪。

  “这就是一种精神疾病,不是单纯靠自我调节就能恢复的。”申晨煜说。

  他介绍说,常见的可能引起青少年罹患抑郁症的因素有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变故及基因等等,这些既可以作为抑郁症发病的独立因素,也可能共同发挥作用。

资料图:图为2022年江苏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模拟医疗活动。(图文无关) 鲍祎珺 摄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整体环境是缺乏包容的。”申晨煜提到,孩子在向家长求助的时候,家长给出的反馈往往不是很积极,“比如‘别人都没事,怎么就你有问题’‘你别多想’等,但这些话就像是跟哮喘病人说你大口呼吸就好了一样,帮不到他们。”

  他指出,在长期得不到求助的积极反馈时,孩子就会失去表达的想法。

  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

  “为什么孩子会离奇地抑郁?”这是知乎一个浏览量高达1848万的问题。中新网发现,不少网友在回答中都对“离奇”一词表示否定。

  在杭州从事自由职业的谢女士听闻儿子确诊抑郁症时,同样很震惊。但是她细细想来,其实孩子的问题早有预兆。

  “他进入青春期之后就有点自闭,也跟我说过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后面就很少提了。”谢女士告诉中新网,儿子此前还是一个外向的男孩,但爸爸对他一直要求严格。后来,他们离婚了,孩子跟爸爸一起进入新家庭。

  2022年11月,儿子出现情绪持续低落、失眠、自残等情况,甚至存在幻听问题。谢女士匆匆赶回孩子身边,此时的他已不得不入院治疗。

  孩子怎么就会变成这样呢?她开始在网络上寻求帮助,发现很多家长都面临着和她同样的问题。

  一位妈妈曾在少年抑郁症家长群里表示非常苦恼,说:“我给了她很多建议,可是她听不进去。”

  群友回复说:“你关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她当然听不进去。”

  申晨煜表示,许多前来问诊的家长都更关心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疾病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的思考。“家长往往很焦急,难以接受孩子上不了学这件事,所以就想让我们医生赶快下诊断,赶紧治。”

  他认为,这种想法是在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认知问题。面对青少年的情绪困扰,如果急于下诊断,会让孩子进一步自责。“我们能做的是帮助他们恢复情绪,但家长的诉求是做出诊断,进行治疗之后就能让孩子回到学校,其实这对于孩子和医生而言都不公平。”

资料图:图为2022年哈尔滨极地公园开展“极地奇妙夜”活动。(图文无关) 中新社记者 孙汉仑 摄

  “原来我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德慈曼扉心理诊所主治医师谢靓印象最深刻的患者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行为乖张,对自己的父亲非常排斥,几乎很难与他共处一室。

  在多次谈话中,谢靓发现,原来在成长过程中,她的父亲一直非常强势,难以沟通。女孩在成长中有诸多疑问和思考,都得不到解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表现出独立于父母的想法,但留给他们做选择的余地很小,可自主选择的时间也很少。”谢靓说。

  他指出,很多人对青春期的抑郁问题存在认知误区。“这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因为青少年的行为和情绪会影响这个家庭,引起整个家庭的消极思维。然而家庭又是这个群体恢复的最主要力量,家人应该成为情绪康复的推动者。”

  经过多次心理治疗后,女孩的情绪逐渐恢复,父母也参与到女孩的治疗中来。谢靓记得,在对自我的逐渐认识过程中,女孩有一天突然灵感迸发,和他说:“谢医生,我都想明白了,原来我才是解决问题的答案。”

  他为女孩的变化与想法感到欣慰,“这句话其实蕴含着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和哲学深意,她真的是个很聪明的孩子”。

  出人意料的是,后来女孩不仅与父亲和解,还建议他单独来做心理咨询。“因为孩子觉得爸爸为家庭付出太多,希望爸爸为自己而活。”谢靓告诉中新网。

  谢靓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家长不能局限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充满支持性的环境,相信孩子有能力探索和解决自己的困惑。

  “我们的理念是不仅要关注孩子病了怎么能好,更要把孩子放在他们的家庭系统和社会支持系统中去治疗,家长需要在医生的共同帮助下学会如何观察、表达并做出改变。” 谢靓说。

资料图:图为2022年哈尔滨极地公园开展“极地奇妙夜”活动。(图文无关) 中新社记者 孙汉仑 摄

  谢女士最近将孩子接回到自己的身边,同时深入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她将这一次经历视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

  儿子渐渐开始和她沟通,并向她征求意见,谢女士对他说:“你是你自己的,你想好了之后做出的决定,妈妈都会支持你。”

  “妈妈,我觉得你说得对。”儿子点了点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家长应提供心理帮助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林伟吟 沈丽娜  即将迎来新学期,不少孩子突然出现“开学焦虑”。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心理门诊接诊了不少学生,这些学生希望趁着假期及时处理自己的心理困扰,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  “有些学生担心作业太多、起床太早、跟不上学习节奏、处理不好同学关系等,从而引发紧张、不安...

    时间:02-02
  • 家长别“没收”孩子压岁钱

      (记者高健)春节假期结束,不少小朋友都收到了来自亲朋、长辈的压岁钱,但是——“这是妈妈的钱和别人换来的,不是你的钱”“你还太小,不能花压岁钱,我们先替你存着”……家长这样说,到底对不对?  我国《民法典》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孩...

    时间:01-30
  • 全国首家长城保护法庭审什么?

      解码全国首家长城保护法庭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张馨予  发于2023.1.16总第107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这是一次陈玉未曾设想过的经历。在2022年10月28日开庭审理的一起案件中,陈玉作为一名长城研究人员,坐在审判庭中法官左侧的天平椅上参与了一起涉长城案件的审理。  这起案件在全国首家...

    时间:01-29
  • 孩子寒假怎么过?上海家长学校发出寒假生活指导

      中新网上海1月19日电 (记者 许婧)寒假已至,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好寒假,让假期生活过得平安、健康、快乐、有益,是家长们迫切想了解的话题。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家长学校)面向广大家长推出4期“你好,寒假!——2023年上海家长学校在线课堂寒假专题课”,分享家庭教育科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家长育儿水平,促进家...

    时间:01-19
  • 7款罕见病药已进医保,患儿家长:我们能畅想未来了!

      “太好了,我们终于敢用药,用得起药,能畅想未来了。”1月18日下午,在得知利司扑兰在经过谈判进入医保后,正在工作中的珺宝妈妈,用激动的声音在电话中对新京报记者说。从之前诺西那生钠单针价格由69.97万元降至3.3万元,被纳入医保,到更多的罕见病药物大幅降价,越来越多罕见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看到了希望。  在刚刚公布的《国家基...

    时间:01-19
  • 北京启动中小学幼儿园“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

      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 北京市教委今天召开“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全程超前伴随式’家长培训启动会”并上线入园前家庭教育指导课程。  会议介绍了家长培训工作方案和家长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情况,并首批推出入园前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会上,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校长表示,北京开放大学将按照北京市...

    时间:01-13
  • 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深化考试改革缓解家长培训焦虑

      本报记者  赵晨熙  要说近两年的教育热词,非“双减”莫属。自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意见》)以来,相关部门强力统筹推进,“双减”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其中对校外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压减治理尤...

    时间:01-10
  • 孩子退热并不等于康复!寒假怎么过?这3个方面,家长请注意——

      1月7日,中小学生将正式开启寒假生活。这个假期,中小学学生、婴幼儿家长仍需注意,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转阴并不代表疾病痊愈,儿童康复过程可能还会出现一些症状,有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孩子退热了并不等于康复,出现下面情况提示病情危重,要紧急就医——  1.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伴呼吸困难  2.惊厥...

    时间:01-08
  • 北京“双减”工作专班提醒家长和学生:违规竞赛存在3个常用套路

      掌握合规竞赛白名单、警惕违规竞赛套路、参加违规竞赛有风险……昨日,针对寒假期间的违规竞赛等问题,北京“双减”工作专班特别发出提示。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随着“双减”工作深入推进,北京“双减”专班持续发力,保持治理各类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寒假期间,北京“双减”工作专班将持续紧盯假期易发...

    时间:01-08
  • 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发布 增加抗原检测阳性为诊断标准

      中新网1月6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根据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及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

    时间:01-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