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2023,世界对中国经济充满期待

2023-01-28 05:24:5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持续优化调整,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强劲,有力提振全球经济增长信心。

  近期,摩根士丹利、高盛、摩根大通等多家国际投资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中国美国商会、英国商会、德国商会等多家外国在华商会认为,中国调整防疫政策,有助于恢复中外人员往来和商务旅行,恢复市场乐观情绪,中国将继续成为外资优先投资目的地。专家分析认为,2023年,随着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继续成为世界经济迈向复苏的“稳定器”和增长的“发动机”。

  看好增长前景

  各地纷纷签约开工重大项目、竞相包机“出海”抢单、餐饮旅游市场逐渐回暖……国际投资者从中看到了中国新机遇,境外媒体捕捉到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积极信号。

  “在全球经济可能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复苏或将脱颖而出。”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刊发署名文章称,随着相关政策调整,中国或将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多家投资银行接连调高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摩根大通从4%调高至4.3%,高盛从4.8%升至5.2%,最乐观的摩根士丹利则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7%。

  路透社根据对49名经济学家的采访所做出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2023年经济增速或将回升至4.9%。报道援引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分析称,预计今年3月、4月后,中国经济活动和消费将强劲反弹。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花旗银行分析师预测说,中国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1%,达50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者和分析师因此预测“未来一年将更加光明”。

  美国《财富》杂志刊文称,国际知名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也发布研究报告,预测中国2023年GDP增长可能达到6%,将为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减震”。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近日报道,中国多个重点省份已经提出了2023年的增长目标,其中不少地方都设定在5%以上,从而为中国经济2023年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第一批线索。报道称,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调整了对科技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措施。这些迹象提振了投资者和分析师的信心,他们相信2023年中国经济将显著反弹。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认为,随着全球需求增长恶化,中国经济的总需求结构有望逐步向内需转移。随着消费者信心的改善和消费需求的释放,中国消费将逐步复苏;持续的基础设施投资支出和投资者情绪回暖,也会推动投资增速回升。

  发展动力充沛

  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3%;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年末外汇储备余额31277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过去一年,中国顶住压力,实现了经济运行总体稳定。

  “成绩来之不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倪建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2年以来,面对疫情散发多发、极端高温天气等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反复冲击,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GDP增长3%,经济减速但并未失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中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新兴经济体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秀军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有着14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去10年,我们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为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年以来,中国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继续迈出有力步伐。1月1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正式实施,新版目录增加条目数为近年来最多,对1020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今年7月1日起,中国还将对62项信息技术产品的最惠国税率实施第八步降税。调整之后,中国关税总水平将从7.4%降至7.3%。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同各方共享发展机遇的坚定意愿。

  “为了让世界更好分享中国发展成果和机遇,近年来,中国新建了多个高水平、高质量的进口促进平台。”徐秀军表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的建设发展,为同世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国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国际社会看好增长前景的重要原因。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报道指出,中国正对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加大投资、加紧布局,在钢铁与能源行业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报道援引中金公司的数据表示,未来5年,中国对数字经济的累计投资预计还将增长数倍。

  “人勤春来早。”倪建军表示,多重因素将推动中国经济恢复强劲增长,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是政府积极出台措施,激发市场活力,提振消费者信心。从世界各国经验看,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消费热情将很快回归。而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动能对中国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提振全球信心

  1月10日,世界银行发布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较去年6月的预测下调1.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报告指出,受通胀高企、利率上升、投资减少、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正急剧放缓到“危险地接近陷入衰退的程度”。

  1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发布《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指出,近2/3的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23年世界经济预计出现衰退。

  在一片悲观的声音中,世界中国经济寄予厚望。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经济部主任裴德铭认为,尽管2023年外部环境给中国经济带来压力,但中国有足够的政策支撑空间,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居民消费、房地产投资。“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是足够的,关键是要协调好相关政策。”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中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随着今年欧美经济下行,中国经济有望再度一枝独秀,肩负起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任。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莉娅·辛普森表示,中国游客将为全球旅游业复苏注入动能。世界经济论坛总裁博尔格·布伦德表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将带动工业产出、投资和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增长。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开放有助于全球经济增长。

  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陈光炎指出,拉动全球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唯有中国还有望加速前进,“尽管中国经济复苏还面对多重风险,但它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稳健的中国经济世界越来越重要。”徐秀军表示,越开放越自信、越自信越开放的中国,以自身发展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整体进步,以中国发展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动荡的世界提供了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当前,面对世界经济的严峻复杂形势,中国发展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但中国经济仍然有能力顶住压力持续恢复发展。”倪建军表示,中国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不断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新动能。

  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呈现消费旺盛和经济复苏的良好开端

      1月24日,癸卯兔年大年初三晚8时,澳门旅游塔下的西湾湖广场人潮涌动。  音乐声连连,花车一辆辆,盛装的演员,欢笑的观众,汇聚成夜晚欢乐的海洋,“兔跃盛世欢乐春节2023年农历新年花车汇演”喜庆开场。18辆花车、逾1000名演员,和着欢快的音乐依次登上400多平方米的大型LED舞台欢乐歌舞。花车由西湾湖广场出发,按前往观...

    时间:01-26
  • 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   从上海徐汇万体馆附近的家到西岸人工智塔,一路有茂密的梧桐,也有宜人的滨江风景。在这条不到4公里的路上骑行上下班,成了敖小庆的新享受。  32岁的敖小庆出生在德国,是一名中德混血的帅气小伙子。2021年,他回到阔别15...

    时间:01-19
  •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唯一综合性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担负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高校科技第...

    时间:01-18
  •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力量

      1月16日,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在瑞士东部小镇达沃斯拉开帷幕。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在分裂的世界中加强合作”。面对全球多重挑战,世界经济论坛呼吁,全球领导者必须解决民众当下关键需求,为在2030年之前打造可持续、有韧性的世界奠定基础。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

    时间:01-18
  • 2022年中国GDP增长3.0% 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

      中新经纬1月17日电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  专家指出,3.0%的GDP增长展现了稳增长政策发力显效,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GDP增长3.0%来之不易  从经济增速来看,2022年全年GDP比上年增长3....

    时间:01-17
  • 中国GDP增长3%:专家指金融稳定大盘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2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0%。数据公布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说,金融对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的流动性、社会融资和贷款等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央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的两次降准...

    时间:01-17
  • 银行“贷”动经济复苏

      近日,嘉兴市的出口龙头企业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欣丝绸”)派员飞往日本“抢订单”,光大银行杭州分行新增贷款4500万元,助力嘉欣丝绸出海抢单。  多家银行近期围绕重点方向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专家认为,银行围绕重点领域强化信贷支持,将助力经济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  银行纷纷出手  “今天一早先去了东...

    时间:01-17
  • 2022年中国GDP增长3.0% 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对外公布2022年中国经济年报。统计显示,2022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在当天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国国民经济顶住...

    时间:01-17
  •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内容提要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持...

    时间:01-17
  • 天天学习|从国际大变局看中国式现代化

      |天天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中国式现代化是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这一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体现了中国...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