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各地多举措关爱特殊群体:帮扶精准贴心 生活温暖舒心

2023-01-06 07:33:46

来源:人民日报

  各地多举措关爱特殊群体——

  帮扶精准贴心 生活温暖舒心(保障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下))

  本报记者 郑洋洋 周 欢 常碧罗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6日 第 12 版)

  核心阅读

  多元主体参与志愿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需求;量身定制帮扶政策,确保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提供岗位、提升技能,立足长远帮扶残障人士……各地不断优化政策措施,关爱老弱病残群体,让他们的生活更安心更暖心。

  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满足老人不同需求

  冬日清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南寨街道朝阳社区志愿者荆娟丽来到药店,熟练地向工作人员报出要买的药名。突然,像是想起什么,她拨通电话:“高阿姨,我马上就到了,还需要点什么?中午想吃烩菜?好嘞!”话音刚落,荆娟丽拎着药袋,急匆匆又往菜市场赶去。

  “高阿姨,这是您的药,还有几块老豆腐给您做菜!”十几分钟后,荆娟丽走进了高改兰的家门。高改兰80多岁了,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家里常是冷冷清清。近段时间,小荆经常上门照顾她和老伴。最近,老伴袁登山因为脑梗卧病在床,荆娟丽一进门就拿起笤帚打扫卫生,帮她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

  不一会儿,荆娟丽忙完了手头的事情,知道高改兰又想孙子了,就陪老人坐下,用手机拨通了视频电话。“我们每名志愿者手机里,都有老人子女们的联系方式。除了介绍老人的近况,也会督促他们常回家看看。毕竟,对于老人来说,谁也代替不了子女的关爱。”荆娟丽说。

  在朝阳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00多名,占社区人口的1/3,其中,空巢老人又占了绝大部分。如何照顾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一直是社区党支部书记郝国英思考的问题。

  “每周我们社区干部会上门3到5次,了解老人的需要。”郝国英介绍,每名老人家中都有一张“连心卡”,上面有社区和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可以随时求助。在朝阳社区,不少职工主动向社区申请参与志愿服务,社区还推出了“共享儿女”这一志愿项目。

  “共享儿女”就是把网格员、党员和有服务意愿的志愿者们联合起来,像老人的儿女一样,常进老人家门看看。“志愿者们发挥特长,上门帮老人们理发、送菜、打扫卫生,还能陪老人们聊聊天。”郝国英介绍,如今,项目已经有108名志愿者。

  最近,朝阳社区给每名志愿者制作了“爱心存折”,记录了社区认证的每次志愿帮扶内容与积分。“为鼓励和推广志愿服务,太原正在探索志愿服务积分、时间银行等制度。目前,太原市各街道都建有一支专业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已经覆盖50%以上的社区。”太原市民政局党组成员、社区工作中心主任夏同杰介绍。

  2022年,太原市出台的《关于支持全市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各类老年人需求得到满足的良好局面。“目前,太原市社区食堂等服务设施已经推广覆盖,让老年人能实现8元吃饱,15元吃好。下一步,将出台更多措施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其他多样化需求。”夏同杰说。

  帮扶政策量身定制

  保障脱贫群众生活

  “勇辉,你的第四季度产业奖补金到了,有3987元咧!”家住江西省龙南市临塘乡水口村的肖勇辉正在自家香菇种养大棚里忙得不可开交,村干部上门送上大礼包。

  肖勇辉今年44岁,早年,守着几亩田地,靠天吃饭。2020年顺利脱贫后,一家5口人日子过得刚有起色,大女儿和小儿子又相继被查出患有地中海贫血症,巨额的医疗费又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针对肖勇辉的情况,村干部为其量身定制帮扶政策:鼓励他种植食用菌香菇和木耳,组织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教学,还为他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肖勇辉也不服输,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干活,劲头十足。“现在,我的香菇木耳种养规模超过300平方米,商家直接上门收购,紧俏得很!”

  帮扶脱贫户,关键还是促增收。龙南市主要从稳岗就业和产业提质上下功夫,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引导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困难人员。

  此外,持续夯实兜底保障基础。2022年以来,龙南市共资助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学生5499人次约364万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享受低保的共有3545户6832人。村里也帮助肖勇辉全家申请了低保,为患病子女申报医疗救助,两个女儿每学期享受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补助2000元。“基本生活有保障,大病有兜底,致富也有了门路。”肖勇辉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

  江西省脱贫人口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有脱贫不稳定户1.2万户4.2万人,江西持续开展针对性帮扶,保障脱贫群众的基本生活,增强“造血”能力。培育带动经营主体5.19万个、产业基地1.53万个;组织技能培训,拓宽务工渠道,全省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140.9万人……

  在保障其他弱势群体方面,江西省构建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将371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常态化动态监测范围。2022年,通过主动发现机制,全省累计新增纳入低保、特困人员18.18万人,实施临时救助18.1万人次;多措并举帮扶城镇困难群众,截至2022年11月底,对全省12.28万城镇困难群众开展摸排和就业帮扶,专项就业帮扶活动共计服务17.89万人次。

  提供岗位培训技能

  助残扶残立足长远

  “在渝馨家园有个工作机会,要不要试一下?”“我能行吗?”“来试试!”不久前,胡朝秀接到了重庆市南岸区残联的电话。

  在此之前,因为肢体残疾,胡朝秀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现在,她前往工作的南坪镇“渝馨家园”,是一个专门为残疾人搭建的服务平台。“在这里,可以做手工编织,做包子早点,赚取生活费,感觉生活充实了许多。”像这样的残疾人服务平台,南岸区一共有3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也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辅助性就业、法律维权等服务,让更多残疾人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南岸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罗家玉介绍。

  除了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之外,针对没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南岸区精准“兜底”,让残疾人的基本保障逐步提升。2022年以来,南岸区2930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护理补贴,1972名困难残疾人享受到生活补贴,协助南岸区民政部门及时将195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

  如何让残疾人有无障碍的出行环境?南岸区给出的答案是“想在前头”。“这个路缘石做得离地面太高了,需要控制在一厘米以内,轮椅才能顺利从人行道滑到马路上来。”最近,作为无障碍环境设施监督员的彭海廷,经常摇着轮椅来到一处施工现场。

  为了让残疾人出行不再受阻,南岸区残联和区住建委、城管等部门共同推动,在进行市政施工、老旧小区改造前,征求残疾人意见,进行协商。与区检察院创建无障碍设施公益诉讼监察机制,确保从施工之初保障无障碍设施满足残疾人的出行需求。

  聚焦“数智赋能”,南岸区还尝试为残疾人提供数字化服务,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最近,王智勇打开电视,第一次“看”了一场电影。王智勇是一名视力残疾人,这么多年,只能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却无法想象电视画面,“现在,在智慧残联服务平台上,有专门针对盲人的解说员,我也能‘看’电视了!”不仅如此,信息服务平台上定期推送的针对残疾人的政策,让王智勇掌握了一手信息。

  现在,作为一名盲人按摩师,王智勇每个月的收入足以支撑日常所需。“每年还有5000多元的盲人扶持资金,再加上残联定期举办的按摩培训课,手艺好了,收入也能提高不少。”王智勇说。

  “接下来,我们还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助残扶残服务,加大对助残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个人和社会组织为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罗家玉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地方仍有城投债刚兑信仰,财长刘昆再提打破兜底预期

      作者:陈益刊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隐性债务,隐性债务主要由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下称“城投公司”)举借,如何规范城投公司,成为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一大关键,而未来这方面监管思路将更加清晰。  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了财政部未来规范城投公司的思路。刘昆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

    时间:01-05
  • 人民日报仲音:协调推进,举国同心下好全国一盘棋

      协调推进,举国同心下好全国一盘棋  仲 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5日 第 07 版)  为上岗工作的快递员发放补贴,缓解人手短缺压力,切实保障快递运力;成立市民诉求排忧解难专班,打造“一号通一站式便民服务”;帮助企业“一药一策”制定增产扩能方案,并通过精准投放,确保群众用药需求;对失能...

    时间:01-05
  • 人民日报钟声: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

      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钟声)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4日 第 03 版)  中国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这一政策调整科学、及时、必要。然而,一些西方媒体却罔顾事实真相、背离科学精神,恶意抹黑中国防疫政策调整,完全丧失了媒体的职业操守,毫无公信力可言,这是其根深蒂固政治偏见的充分暴露  核...

    时间:01-04
  • 新年“第一捐”:“95后”暖男捐造血干细胞救人

      中新网郑州1月3日电 (记者 韩章云)2023年的首个工作日,“95后”河南郑州志愿者王俊磊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心愿——为一位素不相识的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1月3日,在亲属、同事以及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王俊磊走进河南省肿瘤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捐献造血干细胞跟献...

    时间:01-03
  • 人民日报社论:锚定奋斗目标 创造新的伟业——元旦献词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人民日报1月1日社论:锚定奋斗目标 创造新的伟业——元旦献词   时间的长河奔涌向前,奋斗的脚步永不停歇。走过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制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

    时间:12-31
  • 中央文明办部署开展元旦春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日前,中央文明办印发《关于2023年元旦春节期间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以“志愿服务送关爱 文明实践树新风”为主题,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真情服务暖人心、聚民心、筑同心。   通知强调,...

    时间:12-31
  • 127个项目入选2022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从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获悉,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日前组织开展了2022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库征集活动,共收到43家单位报送的323个项目,历经两个多月,经过征集、初评、...

    时间:12-29
  • 河南三年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357例

      中新网郑州12月29日电 (记者 韩章云)12月29日,志愿者王志扬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陌生患者送上“生命礼物”。他是河南省第118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为2022年河南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画上圆满句号。  “我的捐献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王志扬是河南信阳商城人,2018年5月加入中...

    时间:12-29
  • 权威快报丨数说2022青年志愿服务

      青春志愿行,奋进新征程。   记者从共青团中央获悉,2022年,广大团员青年以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新年将至,青年志愿者已经准备好,响应党的号召,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在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中,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记者:黄玥、董博婷  ...

    时间:12-29
  • 山西五旬女子的“公益路”:积极面对病魔 坚持志愿服务

      中新网长治12月29日电 题:山西五旬女子的“公益路”:积极面对病魔 坚持志愿服务  作者 吴琼 柳柳 孙超  “其实我就是一个‘多管闲事’的人,看不得别人流眼泪,也见不得别人生病。”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51岁的付丽霞多年来投身公益事业,“即使我身体不好,但还是想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

    时间:12-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