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文化和旅游部:丰富元旦春节期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022-12-30 05:29:48

来源:光明日报

  2023年两节临近,有关部门已为广大群众准备好丰盛的文化大餐。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元旦春节期间将要举办的群众文化活动、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情况。

  乡村“村晚”将开启全国百姓“新春大联欢”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朱渤介绍,元旦春节期间,各地将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村晚”系列活动。今年“村晚”大幕12月30日拉开。广大农民群众将自编、自导、自演各类节目,展示家乡独具特色的风俗年景;承载乡音、凝聚乡情,传承优秀乡土文化;展现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明乡风建设。考虑到疫情影响,各地届时也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统筹线下活动的规模和参与人数。

  除了线下“村晚”活动,云上“村晚”也将精彩纷呈。国家公共文化云、央视频等多媒体平台将持续打造云上“村晚”专题,让广大群众在关注身边“村晚”的同时,可以足不出户一站式全景式欣赏各地的“村晚”,云游各地乡村,随时随地欢聚“云村”。其中,2023年1月14日,《我的“村晚”我的年》融媒体直播节目将以“主会场+各地联动接力展播”的方式,汇聚全国多个地区特色“村晚”,将“村晚”舞台从演播室延展到大江南北,带领广大观众云上看“村晚”、云上游乡村。

  线上线下共享“非遗年夜饭”

  春节也是各地广泛开展非遗传承实践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李晓松介绍,与春节相关的龙舞、狮舞、年画、剪纸、灯会、庙会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200多项。文旅部将鼓励各地利用剪纸、年画、灯彩等非遗项目,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鼓励群众参加舞龙、舞狮、灯会、庙会等节日活动。

  另外,2023年1月14日(腊月廿三)至2月5日(正月十六),文旅部将举办“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支持网络平台集中展播非遗年俗视频,并在小年、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赶大集买年货”“晒团圆年夜饭”“舞动中国龙”“点亮中国灯”等话题讨论、直播活动;发动年俗非遗项目所在地的非遗保护机构、保护单位和非遗传承人,用镜头记录年俗非遗传承活动,在网络平台直播或视频展播,让人民群众“云端”感受欢乐、喜庆、祥和的中国年氛围。

  其中,抖音将发起“非遗过年dou来播”话题活动,设置“舞动中国龙、欢度家乡年”板块,通过主题直播、科普短视频、特效贴纸、知识问答以及新年许愿寄语等方式,提升活动丰富性;快手把民间闹新春活动中的舞龙、舞狮、社火等民俗庆典表演作为主体,将通过短视频、直播、用户互动等方式,在春节期间展示各地的特色文化;哔哩哔哩将发起“金狮献舞迎万家——祥瑞直播家乡年”话题,邀请站内up主围绕活动主题制作优质视频内容;微博将设置“非遗盘点”等栏目,通过科普年俗非遗、征集非遗作品、发起特色活动投票的形式开展年俗宣传;酷狗音乐将上线主题歌单,开展国风音乐和春节音乐直播等,以专区、直播、歌单等作为传统年俗的创新表达和传播方式。

  将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送到群众身边

  两节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以“赏年画过大年”为主题的新年画联展活动。目前,主办方共征集到农民画、木版年画等新年画作品1068件,将从中遴选部分优秀作品,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线上线下展览展示活动。各级文化馆(站)、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举办系列优秀新年画作品的线下展览、公益讲座、互动体验、交流展示等文化活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线上平台将举办“赏年画 过大年——云上年画展”,通过“赏年画”“讲年画”“绘年画”“寻年画”“乐年画”等栏目,展示优秀新年画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互动交流活动。

  今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开展的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工作,共评选出30多个群众文艺获奖作品。朱渤介绍,文旅部将在全国开展“大地情深——全国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群众文化发展成果。同时,文旅部将组织协调各省以“大地情深”为品牌,组织当地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进行基层巡演,将优秀群众文艺作品送到群众身边。其中,春节期间,江西将结合“百姓大舞台”开展“千乡万村闹新年”“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等文化惠民活动,海南将在全省开展“春风村雨”文化惠民活动。(光明日报 记者 韩业庭)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报告关注非遗“活态传承” 学者建言引导“直播+非遗”生态优化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张素)过去一段时间,“古琴”“扎染”“树皮画”“广州织金彩瓷”“微型龙舟模型制作”等非遗技艺陆续通过直播镜头,进入更多人视野。  学界对此持续关注。日前,来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课题组发布《活态传承——直播打赏与非遗传播研究报告》(下称“报告”)。其...

    时间:12-29
  • 中国纺织非遗大会落幕 传承创新促进乡村振兴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记者 杜燕)为期三天的第六届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召开,来自政府和行业相关负责人以及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纺织非遗深入地方发展的诸多可行性举措,全力发挥纺织非遗的发展带动作用。  今天,记者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了解到,本次大会以“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为主题,由该...

    时间:12-29
  • 扎根新疆大地做好非遗传承文章

    原标题:扎根新疆大地做好非遗传承文章讲述人:石河子大学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学艺术学院教授 吴新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者,我更加坚定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更多...

    时间:12-29
  • 以音乐为纽带 鄂台高校青年“云端”迎新年

      中新网武汉12月28日电 (马芙蓉 杨凯)由湖北省台办指导,武汉音乐学院、台湾南华大学主办的“两岸一家 同心同行”第二届鄂台高校青年迎新年专场音乐会,28日晚在线上举办,并通过哔哩哔哩APP、YouTube Live直播等平台同步直播。  整场音乐会共有11个节目,包括诗词吟唱、二胡合奏、女声独唱、诗朗诵、...

    时间:12-28
  • 文化和旅游部:供需两侧发力,加快恢复旅游消费活力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 题:文化和旅游部:供需两侧发力,加快恢复旅游消费活力  中新财经记者 刘亮 刘文文  文化和旅游部28日举行2022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一级巡视员王鹤云在会上强调,发展旅游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尽管受疫情影响,近三年的旅游消费受到一定的抑制,但相信随着疫...

    时间:12-28
  • 云端绽放“梦想玫瑰” 第二座中国女足主题球场落地四川凉山

      中新网成都12月28日电 (记者 岳依桐)记者28日从有关方面获悉,第二座中国女足主题球场——“玫瑰梦想球场”近日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的瓦吾小学正式落成。  瓦吾小学地处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这里一年四季云雾缭绕,被称为“云端小学”,学校里一大半孩子都在踢球。瓦吾小学校长曲比史古于2018年组建女足球队,希望能通过足...

    时间:12-28
  • 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为国内首条非遗再造地铁线

      中新网12月28日电 28日,中国铁建承建的国内首条非遗再造地铁线——深圳地铁16号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深圳市的地铁线路全年新增里程达到128公里,形成了17条运营线路、559公里线网长度的网络格局,运营总里程升至全国第四,线网密度、客流强度等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推动了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程。  据悉,深圳地铁16号...

    时间:12-28
  • 剪纸迎新年 非遗续传承

    12月26日,黔西市剪纸非遗传承人岳红霞(左)带领学生在黔西市文化馆工作室进行迎新年剪纸创作。新年临近,贵州省黔西市文化馆开展“剪纸迎新年”主题活动,由剪纸非遗传承人带领工作室成员和学生体验剪纸手工制作技艺,感受传统年俗文化,传承非遗技艺,共迎新年。新华社发(范晖 摄)...

    时间:12-27
  • 非遗“二代”接棒百年技艺:万物皆可“漆”

      中新社贵州大方12月25日电 题:非遗“二代”接棒百年技艺:万物皆可“漆”  作者 周燕玲  见到非遗“二代”高焱时,他正忙着向客户介绍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制作的餐具。不可思议的是,桌上一件件看似“厚重”的器物,拿在手上竟然轻如菊花、亮如镜面,触如婴儿肌肤一般细腻光滑。  “大方漆器天然环...

    时间:12-25
  • 湖北一女棕编师40年传承创新“指尖非遗”

    原标题:湖北一女棕编师40年传承创新“指尖非遗”  魏光翠制作的棕编作品 张倩龙 摄  “棕编唯有不断创新,才能求得一方天地。”家住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伍家乡共同村的魏光翠近日说。近40年来,魏光翠传承创新棕编制作技艺,让这门“指尖非遗”重焕生机。  棕编是以棕榈树叶为编制原料的传统手工艺,2011年被列...

    时间:12-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