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遇见你|黄新生:环卫工的诗与远方

2022-12-29 06:36:1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湖南长沙,有这样一位环卫工,她叫黄新生,今年51岁。每天,在马路上,黄新生用扫帚清洁城市,而下班后回到家,她会拿出纸笔,用文字清扫心灵。在长沙的环卫圈子里,黄新生是个名人,她创作的诗歌和小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四年多的时间里,黄新生写了300多部作品,在阅读和写作中,她找到了一片温暖安宁的天地。

  每天早上6点,黄新生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长沙岳华路,从这里到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东门,长约1公里的街道,都是她的清扫区域。

  长沙市岳麓区环卫工人 黄新生:我们一般都是7点钟之前要清扫完第一遍,这几天树叶子不掉了,这两天是最轻松的了,一年之中最轻松的就是这几天。从这里岳华路扫到前面那段路的话,我一般最少得要一个半小时,扫一下要是太冷了,就搓搓手、跺跺脚,其实做起事来的时候,身上还是不冷的。

  上午的工作完成后,黄新生坐公交车到湖南图书馆,每个月来这里借一次书,是她多年的习惯。

  湖南图书馆工作人员 陈昊:借书的时候,手上的东西再多,或者她拿着书包,她从来不会把书放在地上,每次都是把书非常整齐地放进自己的书包里面。

  黄新生第一次走进湖南图书馆是在8年前。当时,她刚刚经历丈夫意外去世的沉重打击,带着两个儿子来到长沙生活。一张借书证,成了黄新生对抗不幸,走出阴霾的解药。

  黄新生:图书馆这些书都是免费的,只是办个借书证,办个证只是交押金,这个押金以后也退的,所以说这个就给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到长沙来,除了自己的亲人之外,以前的朋友都没有了,书就是最好的朋友,然后又解压。天天要挣钱,要租房子,要给儿子挣学费。然后还有一个目标,我也要在长沙有一个自己的小屋。所以说压力这么大的话,没有书本的帮助和安慰,是承受不了的,这个书本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动力。

  黄新生的家中,堆满了书,平日里精打细算的她,买起书来却从不吝啬,她把这些文学著作视为精神食粮,每天都要捧书畅读,有时读得困了,就枕书而眠。

  黄新生:还有一次有一个事情特别的记忆深刻,我那个包就背满了,好重,结果我下车的时候不小心把脚给崴到了,那一个月上班好辛苦,脚肿。但是也不后悔,是为了书。《大学》里面就是说“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就得到了一些感悟,我就有想写的东西了。

  “为什么你的声音那么低微,你们日复一日地梳洗着城市,为什么你的笑容那么平静,你们在落叶缤纷的光影里拾掇岁月,蓝天白云悠悠情,看过太多的面孔场合,听过太多的悲欢故事,熙熙攘攘之职场惯见人来人往,几人曾见环卫挪移过,老实、朴素、坚守、爱岗、敬业是环卫工人的代名词,条条大道通罗马,繁星闪耀勇创文。”

  黄新生的笔下,有生活中的琐事,人世间的万象,也有自己内心的情感诉说。年少时,她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写作,为她开辟了一方全新的天地。

  “冬风虐罢春雨酬 天地合一炼人间”

  读书、写作的种子是什么时候扎根心底的?黄新生也说不清楚,成长在湖南涟源农村的她,小时候最向往的就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过,高考落榜,让她的愿望遭受了第一次打击。为了供两个弟弟读书,黄新生放弃复读,选择外出打工。即便没能考上大学,黄新生的写作热情也没有磨灭,打工闲暇时,她就在废纸上写诗,被同事们争相传阅,后来,结婚生子的黄新生为了家庭,又回到了农村,那段日子里,她就从书中,感受世界的广阔。

  黄新生:他们村民们就认为我不安分,不愿意在农村里过,那时候有饭吃就是很满足了,但是我还是不满足于这一点。我觉得精神上面很苦闷,觉得我没有一点价值感。

  记者:跟你看了很多书有关系吗?

  黄新生:那应该是的,因为书里面描写的东西我一样还没有经历到,我当时向往的生活就是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书房、书架、书桌。我做完事之后,劳动之余,我就能够安安静静坐到书桌前看看书,甚至说我还有一间就像海子的诗说的,有一间自己的小屋,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就写诗。我坚信,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时代,应该将来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能够闯出来。

  正是抱着这样的决心,黄新生离开了农村,前往怀化打拼,她摆摊卖菜,丈夫在建筑工地打工,生活慢慢走上了正轨。正当黄新生憧憬着未来把日子过得更丰富多彩时,一场意外,夺走了丈夫的生命,也让她的生活,失去了色彩。

  黄新生:家庭的责任感,还有孤独寂寞。工作的压力,经济的压力,真的是压在心里面,好像有时候透不过气来。

  丈夫去世后,黄新生带着孩子去了广东,2014年,为了平衡工作与家庭,她又回到了长沙,干起了环卫工。

  黄新生:那个主管说你能做得了不,你这个样子,我说没事的,我是农村出生的,我在家里也种过田,我说我能吃得消。我比别人都起得早,回去得迟。别人规定了11点半下班,我一直到12点才下班。我要保证路上没有一点脏东西。

  环卫工作的苦和累,对黄新生来说不算什么,能用自己的劳动养家糊口,还能在忙碌之余读书写作,这让她感到平静安稳。半生的风风雨雨,都被黄新生写进了诗里。

  黄新生:这个是打油诗,《赠寒雨歌》,“风寒雨骤,袖湿鞋泡水,因为我衣服都打湿了,鞋子就泡了水了,发滴珠,头发就滴水,橙衣拄帚随水流,因为我就穿那个橙色的衣服,拄了个扫帚,在那个水里面做事嘛。客问苍天几时歇,不怜花草不怜虫,风寒雨骤,天公执法如山,不偏不倚不徇私,人间万物吾心痛,先施风雨再布彩虹,冬风虐罢春雨酬,天地合一炼人间。”

  记者:这是当时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

  黄新生:下雨了,在雨里上班,要扫地干活,那好大的雨,衣服打湿了,鞋子全部都是泡在水里的,头发就滴水,就想着自己又重新开始学习,心里就有一点感想说,先施风雨再布彩虹。

  上班谋生下班逐梦 年过五旬自考大学

  正如黄新生写的,"先施风雨再布彩虹",不管眼前的磨难如何,只要坚持,总会迎来美好的明天。201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新生加入了一个群聊,叫“湖南环卫的诗与远方”。群成员都是各地的环卫工作者,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热爱写作和读书。黄新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群里,收获了不错的反响。群里的编辑将她的作品发布在了湖南环卫网以及新环卫公众号上,不少读者都予以肯定和喜欢。

  浏阳市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中心主任 袁佳成:她的作品很耐读,越读越有味,让人能够读懂生活的一部分。打动我的就是勤奋,很勤奋。她是每天上完班之后了,就回去写作品,有时候我们在群里面看到她写到深夜一二点钟。

  湖南环卫网编辑 梁萍芳:今年2022年第三届湖南环卫文化大赛,她写的题目是《明天会更好》,从她获奖的作品就可以反映出来,她自己生活很不容易,但是她看见别人在那里乞讨了,她自己还主动地拿5块钱给别人。

  历经坎坷时,黄新生也曾短暂怀疑过梦想的意义。但书籍的滋养,大家的鼓励,让她坚定地握紧了手中的笔。如今,黄新生在公交车上写,在餐前午后的片刻休息时写,在睡不着的午夜和凌晨写,在一字一句之间,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黄新生:对于我来说,我突然发现我不是孤独的,我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我觉得我的初衷还在,我还要努力去寻梦。然后我就慢慢地写,慢慢地想,在这个其中的话,心态也好了,人家找你做事的人也多了,钱也赚得多了。

  一直以来,没有考上大学是黄新生心底最深的遗憾,2019年,在朋友们的鼓励下,黄新生报考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并在2020年一次性通过了三门考试,现在的她还在努力学习,渴望有一天能梦圆大学。

  黄新生:1990年的时候来到长沙,打工的地方是在中南工大附近,我下了班之后,多少次我徘徊在湖南师大校园和中南工大的校园里面,很羡慕那些大学里面的同学们,羡慕他们,真的,他们是天之骄子。现在我终于为自己做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假如我要考上了大学之后,我就心里想,不晓得专科能不能通过,通过了之后我还想考本科,反正就不断地去学习。

  八年前是黄新生最难的时候,白天清扫城市的道路,夜晚还要任失去亲人的悲伤在内心默默流淌。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命运关上了几扇门,却也为黄新生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小窗。就是在书本的方寸之地,黄新生获得了新生。她从阅读中汲取力量,又将自己的坚韧和细腻写成诗。尽管前半生历经坎坷,但她的笔下永远充满希望。年过半百依然努力学习参加自考,更是知行合一的完美体现。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这与做什么工作、在哪里生活、经历过什么统统无关,只与心灵的平静与富足有关,而文学就是通往精神家园的那张寻宝图,湖南图书馆的借书证就是黄新生的那把金钥匙。当每一个热爱生活、心怀梦想的人,都能够更方便地获得金钥匙,就会有更多新生的灵魂像黄新生和她群聊里的伙伴一样,奔赴广阔的诗和远方。(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 闫乃之 高媛 杨侃 马荣达 孙晓璐)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在首尔大学,有一间“习近平书斋”|习主席的国礼故事

      入口处是中文题词“探索真理,追求光明”;桌面上摆放着印有中国国徽的书目清单;各式各样的书籍填满一排排书架……这是一间位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图书资料室。  2014年7月4日,正在韩国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首尔大学,发表题为《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的重要演讲。演...

    时间:12-28
  • 钟登华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中新网12月28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中央批准:钟登华同志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因年龄原因,姜沛民同志不再担任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12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中央组织部有关干部局负责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同...

    时间:12-28
  • 杜江峰任浙江大学校长

      中新网12月28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中央批准:杜江峰同志任浙江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12月28日,浙江大学召开教师干部视频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编办主任李小新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同志,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成同志出席会议并...

    时间:12-28
  • 张平文任武汉大学校长

      中新网12月28日电 据武汉大学网站消息,日前,中央批准:张平文同志任武汉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12月28日,武汉大学召开教师干部视频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央编办主任李小新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同志,湖北省委副书记李荣灿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时间:12-28
  • 丰收是最好的论文 大学青年教师下田助粮食增产

      这个冬天,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教研室主任魏文武正在挑战一个新纪录。  夏收之后,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的良田里,农户种上了萝卜、芥菜、泽泻等蔬菜和中药材,来年春天再种下水稻。一年两季的种植模式,是人们按照当地气候、土壤条件摸索出来的最优方案。  现在,魏文武要尝试的是“一年三季”。他领...

    时间:12-28
  • 人民网2022大学校长论坛在吉林长春举行

    人民网2022大学校长论坛现场。人民网长春12月27日电 (记者谢龙、孙竞、李依环)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人民网、长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人民网2022大学校长论坛27日在吉林长春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时代·新征程 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人民日...

    时间:12-27
  • 浙江大学团队发明无人机靶向急救给药系统

      中新网杭州12月27日电 (童笑雨 柯溢能)由无人机传递货物包括药物并不鲜见,但要“靶向”给药,并将药物自动注入病人体内发挥药效,这或许原本只是科幻片中的桥段。  12月2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发明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靶向递药急救系统,丰富了在无人机在急救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

    时间:12-27
  • 西北师范大学: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西北大地

    在西部重镇兰州,坐落在黄河岸边的西北师范大学日前迎来了它的第120个生日。西北师范大学发端于1902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41年迁往兰州,一座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在黄河北岸的沙滩荒地上拔地而起,自此,西北的师范教育有了“拓荒者”。在兰州办学的80余年中,西北师范大学扎根陇原、服务西部。在基础教育第一线、在乡...

    时间:12-27
  • 广东将全面实施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工作

      新华社广州12月25日电(记者李建国)广东省政府日前发函答复《关于鼓励和支持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创业和工作的提案》称,广东将全面实施“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工作,5年内为港澳青少年提供3万个赴内地交流机会、1.5万个实习岗位、1.2万个就业岗位。  函文指出,将创新实施“大湾区职场导师计划”和购买...

    时间:12-26
  • 人民网2022大学校长论坛将在吉林长春举行

    人民网长春12月26日电 (记者郝孟佳)以“新时代·新征程 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为主题的人民网2022大学校长论坛将于12月27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论坛由人民日报社指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提供学术支持,人民网、长春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

    时间:12-2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