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从高原走向江南 冷凉蔬菜成为六盘山下“流量密码”

2023-07-08 17:03: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固原7月8日电 题:从高原走向江南冷凉蔬菜成为六盘山下“流量密码”

  中新网记者 李佩珊

  进入盛夏时节,中国迎来“北菜南运”高峰期。在“中国冷凉蔬菜之乡”宁夏固原市,50余万亩冷凉蔬菜示范种植基地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转运、装车,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包菜种植基地满载而归的村民。 李佩珊 摄

  7月7日,在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姚磨绿色高品蔬菜基地,当地村民新鲜采摘的包菜不断装车运往拼多多“多多买菜”基地,随即发往消费者的餐桌。

  姚磨绿色高品蔬菜基地是当地冷凉蔬菜新品种展示、新技术推广和产业绿色发展及观摩、学习、培训的试验示范基地,其主推的零化学肥料、零化学农药、零化学激素“三零技术”,让“六盘山冷凉蔬菜”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而随着“触网上线”,不只是在拼多多,消费者在百果园、叮咚买菜等许多线上销售渠道均可买到最新鲜的六盘山下冷凉蔬菜。

  马林山和妻子自九年前从中和乡搬迁至彭堡镇后,一直在该基地工作。“从最基础的种植、采摘、装箱,到技术的培训,我们也逐渐从工人变成了技术员。”马林山告诉记者,人均年收入超过两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工资,让他所在的惠德村几乎有95%的人都选择了在家门口的冷凉蔬菜基地打工。

宁夏冷凉蔬菜种植示范基地。 李佩珊 摄

  相对可观的收入,吸引了当地村民的就近就业;而好的冷凉蔬菜种植气候,还吸引了许多外商的投资。上海孙桥溢佳农业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据该公司生产主管孟恒宇介绍,其种植基地所种植的口感西红柿主要运往上海市场,每斤可卖到20元以上。“固原的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适合冷凉蔬菜的培育,我们还计划以订单销售的方式继续尝试种植更多高端果蔬。”他说。

  作为宁夏冷凉蔬菜主产区,固原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冷凉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固原市全链条布局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年产鲜菜200余万吨,80%以上走进国内外大市场、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冷凉蔬菜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从高原走向江南,冷凉蔬菜不仅是宁夏“六特”产业,更是六盘山下的致富“流量密码”。

来自上海的技术人员进行设施冷凉蔬菜种植技术指导。 李佩珊 摄

  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冷凉蔬菜产业专班包抓领导王和山表示,在大力推进高品质、更绿色、更安全的冷凉蔬菜产业的路上,宁夏把“小菜芯”做成了“大产业”,让“有味道”的蔬菜进入了“大地方”千家万户的餐桌。多年来,宁夏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京津冀都市圈等市场建设了蔬菜外销窗口,为“宁夏菜”走向高端市场搭建了桥梁纽带。

  7月5日至7月8日,在固原市举办的宁夏冷凉蔬菜节暨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中,上海、浙江、深圳等多地10家2023年宁夏冷凉蔬菜外销窗口被正式授牌,今后,消费者可在家门口品尝到来自千里之外宁夏的优质冷凉蔬菜。同时,宁夏相关单位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企业及相关单位签署了蔬菜产销合作等143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22.63亿元。

客商参观了解冷凉蔬菜产品。 李佩珊 摄

  “如何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市场优势,让更多的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这件事意义重大,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就是生动的实践。”原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表示,这样的方式让产地与市场直接对接,让产加销一体化链条形成,使得宁夏冷凉蔬菜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逐年提升,“这样的‘宁夏经验’值得全国推广。”(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宁夏泾源:小菌菇“长”成大产业 释放振兴新活力

      中新网宁夏泾源7月8日电 (记者 李佩珊)最近,在宁夏固原市泾源县,各处菌菇园的菌菇喜获丰收,农户们提着桶、端着箩筐,穿梭在菌棒之间,采摘、运输、晾晒……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除了蜂蜜、泾源黄牛肉外,又一“泾源好物”被端上了广大消费者的餐桌。  在泾源香水镇沙南村林下菌菇园内,一排排吊挂的菌棒排列有序、生机勃勃。如今...

    时间:07-08
  • 六盘山下的“流量密码”

      中新社宁夏固原7月8日电 题:六盘山下的“流量密码”  中新社记者 李佩珊  “从最基础的种植、采摘、装箱,到技术培训,我们也逐渐从工人变成了技术员。”宁夏固原人马林山站在一派丰收景象的蔬菜种植区如是说。  位于宁夏南部的固原有着“中国冷凉蔬菜之乡”之称。随着近年当地绿色高品质蔬菜逐渐在中国东南沿海城市...

    时间:07-08
  • 破解义乌“世界超市”流量密码 原创设计让“义乌造”飞得更高

      记者走进义乌“世界超市”破解流量密码   原创设计让“义乌造”飞得更高  在义乌做小商品,卖的是“世界超市”;在义乌当“小掌柜”,比的是全球眼光。商品虽小,但却可以通往“大世界”、造就“大平台”。义乌小商品交易,从“鸡毛换糖”起步,再到1982年创立小商品市场、确立“兴商建县(市)”发展战略四十年来,在筚路蓝缕中不...

    时间:07-07
  • “世界黑木耳之都”牡丹江:400余专家学者探讨“小木耳大产业”

      中新网牡丹江7月6日电 (记者 姜辉)“北纬40°至45°之间,不仅有‘黄金玉米带’和‘黄金水稻带’,还应该有‘黄金蘑菇带’”。6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启幕的全国食用菌(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用菌协会名誉会长李玉如是说。  此次大会上,来自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9名专家学者以及345...

    时间:07-06
  • 宁夏彭阳:小杏子大产业 村民走上“杏”福路

      中新网宁夏彭阳7月5日电 (记者 李佩珊)眼下,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彭阳红梅杏成熟上市的季节。7月5日,宁夏固原(彭阳)第二届红梅杏开园节暨“瓜果飘香·清凉彭阳”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挂满枝头的杏子、平均气温18摄氏度的夏天,诚邀全国各地游客避暑度假。  走进彭阳县红梅杏种植基地,在蓝...

    时间:07-05
  • 来自小镇的小刷子如何“刷”出百亿大产业?

      一线调研丨来自小镇的小刷子如何“刷”出百亿大产业?  在安徽潜山的一个小镇,小小的刷子每年能带来100多亿元的产值。散布村镇的小产业是如何发展成行业规模国内第一的特色产业集群,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走进安徽潜山源潭镇的刷业产业园,这里能看到各种高精尖的刷子,这个每平方厘米的刷毛密度有3万根,主要用于液晶显示玻...

    时间:07-05
  • 宁夏隆德:高效节水灌溉助力冷凉蔬菜蓬勃发展

      中新网宁夏隆德7月4日电 (记者 李佩珊)时下正值冷凉蔬菜成熟季节,在“中国冷凉蔬菜之乡”宁夏固原市,各地冷凉蔬菜千亩示范种植基地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村民们正忙着采摘、转运、装车,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记者在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冷凉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里看到,辣椒、西瓜、西红柿等作物长势喜人,标准化设施拱棚里的...

    时间:07-04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小芦笋”撬动大产业 江苏涟水万亩芦笋年产值超10亿元

      中新网淮安6月27日电(记者 刘林)“今年芦笋的行情好,地头价接近20元每公斤。”26日下午,在江苏涟水红窑镇的芦笋种植基地内,涟水县瑞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标兴奋地说,其公司在涟水种植4000多亩芦笋,预计今年销售额超过6000万元。  在郑标面前,一大片碧绿的芦笋茎秆笔直,翠嫩欲滴,数十名菜农熟练地将新鲜芦笋收割下来...

    时间:06-27
  • 久负盛名的吐鲁番葡萄何以“串”出大产业?

      中新网新疆吐鲁番6月25日电 (胡嘉琛)提到新疆,品质优良的繁多瓜果总能唤醒人们的味蕾。其中,“葡萄界”翘楚非吐鲁番葡萄莫属。凭借独有光热资源,吐鲁番葡萄得以延续悠久种植历史,而在科技支撑、产业融合的助力下,小葡萄已“串”出了大产业。或青或紫的鲜食葡萄供不应求;酿造而成的葡萄酒飘香海外;以葡萄为主题的文旅活动游人如...

    时间:06-25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湘”村振兴:一只小兔子“蹦”出三亿元大产业

      央广网永州6月24日消息(记者唐丽丽 通讯员郑明辉)一年可以出笼多少兔子?产值多少元?400余万只!产值过3亿元!这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畜牧发展部负责人肖志标给出的答案。  走进该县水市镇小欧家村的九疑山兔产业园,映入眼帘的是16栋标准化兔舍。“产业园占地73亩,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负责全县种兔供应,能充分保...

    时间:06-2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