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36家 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

2023-04-27 14:43: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4月27日电 (高志苗)“上海已成为国际化、总部型、功能性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落户的首选,是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主要集聚地。目前,上海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达1736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539家,占比近三分之一;总部设在上海的外资法人银行、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保险公司均占内地总数的一半左右。”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局长周小全27日介绍。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同日在上海举办。

  上海一直处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前沿。周小全表示,近年来,上海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金融对外开放中不断集聚中外资金融机构,持续加大金融风险压力测试,在金融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据了解,2018年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一系列全国“首家”“首批”外资金融机构先后“落沪”,包括全国首家外资独资券商、外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独资人身保险公司等,全国5家新设外资独资公募基金、国内五大行参与设立的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落户上海。

  推进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债券通”实现双向互通,利率衍生品“互换通”启动建设。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纳入“沪港通”产品标的。“沪伦通”西向拓展至德国和瑞士证券交易所。

  提升全球投资者投资便利方面,上海简化全球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流程,截至2023年3月末,1082家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2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5%。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扩大至上海市全辖,全国首单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WFOE PFM)为主体发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产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认购(WFOE PFM)基金产品等在上海落地。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创新,全方位推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着力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构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实现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循环创造条件。”周小全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首批20只公募基金产品一季报出炉 超九成实现超额收益

      本报记者 王思文  近期,中银基金、蜂巢基金旗下多只产品2023年一季度报告出炉。截至4月11日记者发稿时,公募基金市场已有20只基金产品发布一季报,大多数为债券型基金。由此,公募基金2023年一季报披露正式拉开帷幕。  整体来看,首批20只基金产品今年一季度的规模出现分化,仅8只基金产品规模实现增长。但超额收益方面,有超九...

    时间:04-12
  • 2022年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率为近十年最低

      本报记者 昌校宇  基金经理作为管理基金产品的核心人员,其变动情况备受市场关注。近期,有关基金经理离职的媒体报道较多,《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基金经理离职率实为近十年来最低。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业务负责人刘亦千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基金经理队伍整...

    时间:03-15
  • 个人养老金配置扩围引热议 指数基金有望率先成为增配品种?

      记者 王思文  近期,“推动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配置范围”在业界引起热议。《证券日报》记者就这此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进一步探讨扩大个人养老金配置范围的可行性及影响。  配置范围需逐次扩大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已有3个多月,成效初步显现。“不过,在个人养老金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点不足之处:一是我国个人养老金整体...

    时间:03-09
  • 看好信创产业长期潜力 144只公募基金产品前瞻性布局

      本报记者 王思文  近来,数字经济再度站上风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下称“信创”)产业投资机会备受市场关注,相关概念板块二级市场表现抢眼。3月2日,多只信创概念股涨停,大数据ETF、计算机ETF均大涨超3%。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在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据《证券日报...

    时间:03-03
  • 券商公募基金“成色”:96%产品开年实现正收益

      记者 周尚伃  当前,券商已经将布局公募基金业务、提升主动管理能力,作为资管业务的重点发力方向,今年以来申请牌照、增持股权动作频频。同时,券商由“私募”向“公募”渗透的过程中,产品业绩表现也备受关注。今年以来,券商公募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为2.88%,其中有96%的产品实现了正收益。  产品表现分化较大  作为公募基金行...

    时间:02-22
  • 人才争夺战潮涌 公募基金招兵买马

      “最近,基金公司对投研岗的招聘需求比去年明显要高,市场宣传的岗位也有不少。”一位金融猎头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随着市场渐暖,最近公募基金人才流动随之快了起来。  近日,公募基金经理变动频繁,不少基金经理宣布离职,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传闻更是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基金公司春招、社招双管齐下,争抢ESG、REITs等热门新兴业...

    时间:02-20
  • 公募基金查询更便利

      近日,证监会同意中国结算启动公募基金账户份额信息统一查询平台暨“基金E账户”公开试运行。“基金E账户”APP已在各大手机应用商店上架,试运行期间投资者可通过持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获取邀请码进行注册使用。  “基金E账户”APP是中国结算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开发建设的公募基金行业门户手机应用,可为投资者提供全市场公募...

    时间:02-16
  • 主动“按下终止键” 公募基金“出清”加速

      赵若帆 杨皖玉   公募基金正在“主动出清”。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共有39只公募基金清盘,值得关注的是,有36只基金系“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而清盘,触发合同终止条款而清盘的基金为少数。  此外,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近十年来公募基金“出清”速度不断加快,自2017年以来,每年均有上百只基金产品退场,其中债基在整体清盘的过程...

    时间:02-13
  • 券商加速布局公募基金业务 增持股权、申请牌照动作不断

      本报记者 周尚伃  近年来,券商积极开拓公募基金业务,设立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拿下公募基金公司控制权等成为重要抓手。  近日,两家券商发布消息:为弥补公募基金牌照空缺,国联证券宣布拟收购中融基金100%股权;中泰证券控股万家基金已获批准,核心竞争力将得以提升。而今年1月份,另外两家头部券商资管子公司也递交了公...

    时间:02-08
  • 公募基金现跷跷板效应:高风险基金吸金 低风险基金净赎回近万亿份

      证券时报记者 吴琦  基金持有人抛售了低风险基金,转而加仓高风险权益基金。这一动向,可以从公募基金2022年四季报披露的份额申赎情况中一探究竟。  总体来看,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总份额为23.07万亿份(不含联接基金,下同),当季整体净赎回9365.37亿份。  另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仅指数股票型基金、积极投资股票型基金和QDI...

    时间:01-3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