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预算报告“敲重点” 2023年国家账本这样读

2023-03-09 07:46:5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家庭有小账,咱们国家还有一本大账。国家这个账本就是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手里拿到的预算报告。今年预算报告中有哪些重点内容呢?先来通过一个关键词——“赤字率”来看一看。

  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赤字率按3%安排

  2023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其中,加力主要是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保持必要的支出强度。

  这是2018年到2022年,我国的赤字率水平,其中2020年最高,达到3.7%,3年低于3%。根据预算报告,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30亿元、增长5.6%。同时,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按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全国财政赤字38800亿元,比上年增加51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 朱青:适当提高赤字率的目的,就是要给一般预算增加它的资金来源,有利于扩大一般预算的开支。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罗志恒:今年整个赤字率的提高是顺应我们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顺势而为。反映出我们财政政策在加力提效。同时我们0.2个百分点它的规模又是可控的,意味着我们没有搞大水漫灌,也没有搞强刺激,为我们未来财政空间和财政可持续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今年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还将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适当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支持地方正常融资需求。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罗志恒:通过专项债投到这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来拉动我们的基建,拉动我们的投资,来扩大总需求,来稳定这种经济。专项债投向和用作资本金的范围是扩大的,实际上有利于更好地去发挥出专项债在我们引导社会投资上面的作用。

  财政政策“加力” 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此外,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还体现在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上。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0625亿元、增长3.6%。还将一次性安排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5000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 朱青:现在我们国家的财政支出大约86%都是由地方来完成的,中央集中上来的大部分资金,主要通过转移支付转移给地方政府,今年我们财政还是要确保这方面的开支力度不下降。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持续加大

  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的投入占比很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

  2023年,国家账本上记录了什么?

  四川广元大石镇小学的一顿学校午餐,有菜有肉,每天饭后还配有不同的水果。这样一顿饭,标准10元,学生只要交5元,剩下的5元,由国家财政支付。去年,中央财政安排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262亿元,营养改善计划已经覆盖全国28个省份1575个县,每年惠及3700多万学生。农村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从2012年的70.3%提高至2021年的86.7%,与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相比缩小至5个百分点。今年,中央财政还将继续支持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持续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

  天津滨海新区的苏玮拿到了维修电工中级技师技能等级证书。有了这个证,他就可以胜任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的维修电工岗位。这样的培训,他还能申请到1500元的政府培训补贴,实现零成本提升劳动技能。今年,中央财政将支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力以赴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2023年,国家账本中的民生投入,出现在教育、医疗、社保和就业等众多领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国家的殷殷关切。

  现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9.6%,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3.69万元,多年累计改造4200多万套棚户区住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民生财政不断助力织牢织密全球最大的民生保障网。

  (总台央视记者 刘颖 王楠 雨棣 张博 田琪永)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预算报告透露的秘密:疫情冲击下的2022,财政收支如何平衡

      作者:陈益刊  去年疫情影响超预期,叠加力度空前的税费支持政策造成政策性减收等,导致全国财政收入受到明显冲击,收支矛盾加剧。  不过根据近日公开的《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去年全国预算执行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匹配,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甚至完...

    时间:03-08
  • “加力提效”:从“国家账本”感受政策力度和民生温度

      两会微观察——  “加力提效”:从“国家账本”感受政策力度和民生温度  国计民生,大小账本,新的一年有新的安排。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国家账本”正式亮相。  预算报告中明确,今...

    时间:03-08
  • (两会观察)发力重点领域 中国机构改革酝酿“提效攻势”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发力重点领域 中国机构改革酝酿“提效攻势”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中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发力多个重点领域,此次方案力图通过一场提升治理效率效能的改革“攻势”,解决那些事关重大、社会关注的难点问题。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

    时间:03-08
  • 今年财政赤字率缘何提升?专家解读来了!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潘亦纯)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大目标下,今年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赤字率拟按3%安排,相较2022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控制在2.8%的水平,有0.2个百分点的上涨。  今年赤字率缘何提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在财政工具方面,赤...

    时间:03-07
  • 两会综合报道丨坚持高质量发展 努力完成开局之年目标任务——代表委员审查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坚持高质量发展 努力完成开局之年目标任务——代表委员审查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新华社记者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

    时间:03-07
  • 两会报告解读丨“大账”有力度 “细账”有温度——从预算报告看财政重点安排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大账”有力度 “细账”有温度——从预算报告看财政重点安排  新华社记者申铖、王雨萧  数据增减之间,政策变动背后,反映着政府资金投向,传递着政策动向,回应着百姓期盼。今年的预算报告有哪些重点安排?其中有哪些“大账”“细账”值得关注?  “大账”加力,彰显积极财政—...

    时间:03-07
  • “加减乘除”里的国计民生——数读2023年预算报告

      财政,夯实国家治理基础。  随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预算报告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研读2023年这份政府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数里行间折射新时代新征程的国计民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离不...

    时间:03-06
  • “加减乘除”里的国计民生——数读2023年预算报告

      财政,夯实国家治理基础。  随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预算报告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  为国理财,为民服务。研读2023年这份政府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数里行间折射新时代新征程的国计民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离不...

    时间:03-06
  • 今年新增5100亿元财政赤字,为何都由中央财政负担?

      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举行代表小组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  根据新华社公开的预算报告摘要,2023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拟安排赤字为38800亿元,比2022年增加51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31600亿元,通过发行国债弥补,比2022年增加51...

    时间:03-06
  • 2023年预算报告公开,全国财政收入预计个位数增长

      备受关注的今年财政账本部分公开。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预算报告》),3月6日新华社公布了预算报告摘要。其中2023年财政收支预算安排备受关注。  从收入端来看,今年财政收入预计总体呈现个位数增长,明显好于...

    时间:03-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