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报告解读丨“大账”有力度 “细账”有温度——从预算报告看财政重点安排

2023-03-07 00:19:5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大账”有力度 “细账”有温度——从预算报告看财政重点安排

  新华社记者申铖、王雨萧

  数据增减之间,政策变动背后,反映着政府资金投向,传递着政策动向,回应着百姓期盼。今年的预算报告有哪些重点安排?其中有哪些“大账”“细账”值得关注?

  “大账”加力,彰显积极财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预算报告均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加力”究竟加在哪些地方?

  第一个“加力”体现在财政支出强度上。根据预算报告,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30亿元、增长5.6%。今年赤字率按3%安排,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从2017年的20.31万亿元,到2022年的26.06万亿元,再到今年安排超27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不断增加。

  “近年来,财政支出保持强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大财力支撑。”辽宁省财政厅厅长姜小林代表说。

  第二个“加力”体现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2022年发行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作用。

  根据安排,今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确保政府投资力度不减,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代表说。

  第三个“加力”体现在推动财力下沉上。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力度超10万亿元、创下近年新高,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资金更大力度向基层倾斜。

  在加力的同时,今年的“国家账本”也着力提升政策效能。

  湖南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文杰代表表示,今年的税费支持政策更加注重精准性和有效性,突出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在扩大赤字、增加专项债规模的同时,尤其要妥善防范财政风险,确保把资金用在刀刃上。

  “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说。

  加力提效的具体落点在哪里?查阅预算报告中的“2023年主要收支政策”,围绕“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明确了多项政策部署,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量”双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实现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需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预算报告中的多项安排,体现了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政策取向,着力稳增长、尽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细账”更“暖”,增进民生福祉——

  政府筹集的每一分钱都来自社会公众,花出去的每一分钱也关系千家万户。翻开预算报告,多项政策部署,传递着民生温度。

  看就业,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增加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并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

  看教育,在过去五年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万亿元的基础上,坚持加大投入力度和优化支出结构并举,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看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30元,加强县级公立医院能力建设;

  看养老,将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

  看住房,将支持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

  “2023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我们将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尽全力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财政部部长刘昆说。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以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科技热词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操秀英 刘 垠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亮眼“成绩单”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下好科...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秦刚引宪法回应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梁晓辉 常涛)“我知道今天肯定要问到台湾问题,特别带来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7日在北京谈到台湾问题时首先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里的两句话:“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

    时间:03-07
  • 台军沙滩写字求肉 舆论:长官有没有肉吃?要不要下架民进党?

      中新网3月7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近日,台军有士兵因缺肉吃在沙滩上写字“求救”,并被拍下上传网络后,引发岛内各界热议。马祖台军在沙滩留字“缺粮没肉吃”。 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长官有没有肉吃?  网友:“台湾现在一团乱”  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6日公开向官兵道歉,表示已...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秦刚引古语谈全球治理:要守法、要秉持公平公理、要坚持同舟共济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梁晓辉 邢翀)中国外交部长秦刚7日在北京谈及全球治理时引用中国古语指出,全球治理要守法,要遵循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法精神;要秉持公平公理,反对霸权私利;要坚持同舟共济,不搞分裂对抗。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

    时间:03-07
  • 台湾女青年遇见“黄山IP”:万物皆可“创”

      中新社合肥3月7日电 题:台湾女青年遇见“黄山IP”:万物皆可“创”  中新社记者 赵强  臭鳜鱼变成了罐头,黄山茶叶化身为面膜,就连徽州木雕也被制作成动画地图……这几日,一众“黄山IP”被台湾青年们“玩”嗨了。  7日,由台湾淡江大学华东校友会会长邱素蕙带队的台湾青年一行,正在安徽黄山开展创...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城市雏形初步显现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李晓伟 邢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葛海蛟6日晚在北京表示,2022年,河北省全年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95个。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首批疏解高校、医院有序落地,城市雏形初步显现。  当晚,在被问及雄安新区...

    时间:03-07
  • (两会观察)如何帮更多“张飞”守好基层健康大门?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如何帮更多“张飞”守好基层健康大门?  中新社记者 张尼 贺劭清 郭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普通医生的名字被大家记住了,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口中“名字勇猛”的医生——张飞。疫情期间,通过远程会诊等措施,张飞同张文宏等医务人员...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山东省政协“云连线”住鲁全国政协委员 建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济南3月7日电 (吕妍)2023年全国两会进行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3月6日举办全国两会“政协委员云访谈”连线采访活动,邀请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数据显示,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碳排放已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53%。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

    时间:03-07
  • 秦刚: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当代中国青年义不容辞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7日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秦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最近我们报社开展了“你的关注外长来答”的征集活动,有很多青年人很关注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请问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向国际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提升中国话语权上,我们青年...

    时间:03-07
  • 【央视快评】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

    时间:03-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