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两会综合报道丨坚持高质量发展 努力完成开局之年目标任务——代表委员审查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2023-03-07 00:20:2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题:坚持高质量发展 努力完成开局之年目标任务——代表委员审查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

  新华社记者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6日在分组审查讨论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时表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齐发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5%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针对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计划报告、预算报告作出一系列工作部署安排。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75130亿元、增长5.6%;赤字率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预算报告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信号明显。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复杂环境和多重挑战,这就要求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财政政策积极、有力有效。”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委员说。

  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为企业发展赋能助力。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代表说,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更加突出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进一步提高。

  “稳、进、准、严”,甘肃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吕林邦代表用四个字概括了对今年预算报告的感受。他说,预算报告坚持“稳”字当头,“进”字加力,“准”字提效,“严”字贯穿始终。我们要夯实基础工作,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将政策红利更好转化为发展实效。

  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计划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并从多个方面作出部署。

  “发展经济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上,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委员表示,作为国有大型银行,要发挥好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作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产品服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

  民营经济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看到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中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一系列具体举措,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代表备受鼓舞。她说,这些举措进一步给予民营经济长期稳定支持、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发挥市场反应快、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将更好激发中国经济活力。

  出实招,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代表委员们表示,两份报告体现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系列实招硬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此,计划报告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从落成启用到目前已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成果涌现的背后,是科研工作者的长期深耕。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代表深有体会:“科研一线是产生科学价值的前沿阵地,要让更优秀的科技人才安心且有意愿留在一线。”

  姜鹏代表表示,国家通过推进科技评价改革等举措,鼓励优秀人才长期坚守、钻研,这对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十分必要。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聚焦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预算报告里的“真金白银”,让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伊彤代表连连“点赞”。

  “产业基础再造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安排133亿元、增加44亿元”,伊彤代表特意为其他代表念出这一句,感慨道: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以及支撑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政策举措,有力推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基础。

  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继续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加强国产大型高端智能农机研发制造”……中国一拖董事长刘继国代表一口气列举报告中的多项举措。他说,我们要扛起责任、抓住机遇,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护航国家粮食安全”为主线,推进“培育农机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高端农机现代产业链链长、开展农机装备补短板”三大行动,助力加快农业强国建设。

  增投入,“真金白银”兜牢民生底线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代表委员们表示,近年来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民生投入预算力度继续加大,这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的温暖底色。

  “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讨论预算报告时,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谢资清委员特意作了标记。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她说,要精准把脉大学生就业新变化、新需求,将专业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融会贯通,强化“访企拓岗”和校企合作力度,通过“一人一档一策”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计划报告、预算报告提出,加快、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有着35年教龄的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王红艳代表快人快语、眼神坚定。“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孩子们精心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让‘祖国的花朵’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在医学临床一线学习和工作了20多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代表深知人们对“看上病”“看好病”的迫切期盼。

  “两个报告中关于建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计划安排,体现出对人民生命健康的高度重视。”吕国悦说,我们在吉林省探索与多个县市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医联体”,带动当地医疗水平提升。下一步要探索完善省、市、县之间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格局,让群众就医更方便。

  老有所养,是千家万户的“心上事”,也是许多代表委员的“上心事”。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白涛委员建议,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记者刘夏村、邹多为、谭谟晓、申铖、李延霞、姜琳、熊争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以科技自立自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科技热词

      ◎本报记者 陆成宽 操秀英 刘 垠  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报告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亮眼“成绩单”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下好科...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秦刚引宪法回应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梁晓辉 常涛)“我知道今天肯定要问到台湾问题,特别带来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7日在北京谈到台湾问题时首先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里的两句话:“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

    时间:03-07
  • 台军沙滩写字求肉 舆论:长官有没有肉吃?要不要下架民进党?

      中新网3月7日电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近日,台军有士兵因缺肉吃在沙滩上写字“求救”,并被拍下上传网络后,引发岛内各界热议。马祖台军在沙滩留字“缺粮没肉吃”。 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长官有没有肉吃?  网友:“台湾现在一团乱”  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6日公开向官兵道歉,表示已...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秦刚引古语谈全球治理:要守法、要秉持公平公理、要坚持同舟共济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梁晓辉 邢翀)中国外交部长秦刚7日在北京谈及全球治理时引用中国古语指出,全球治理要守法,要遵循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法精神;要秉持公平公理,反对霸权私利;要坚持同舟共济,不搞分裂对抗。  当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秦刚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

    时间:03-07
  • 台湾女青年遇见“黄山IP”:万物皆可“创”

      中新社合肥3月7日电 题:台湾女青年遇见“黄山IP”:万物皆可“创”  中新社记者 赵强  臭鳜鱼变成了罐头,黄山茶叶化身为面膜,就连徽州木雕也被制作成动画地图……这几日,一众“黄山IP”被台湾青年们“玩”嗨了。  7日,由台湾淡江大学华东校友会会长邱素蕙带队的台湾青年一行,正在安徽黄山开展创...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城市雏形初步显现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李晓伟 邢翀)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河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葛海蛟6日晚在北京表示,2022年,河北省全年承接京津转入基本单位4395个。雄安新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首批疏解高校、医院有序落地,城市雏形初步显现。  当晚,在被问及雄安新区...

    时间:03-07
  • (两会观察)如何帮更多“张飞”守好基层健康大门?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如何帮更多“张飞”守好基层健康大门?  中新社记者 张尼 贺劭清 郭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普通医生的名字被大家记住了,他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教授张文宏口中“名字勇猛”的医生——张飞。疫情期间,通过远程会诊等措施,张飞同张文宏等医务人员...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山东省政协“云连线”住鲁全国政协委员 建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济南3月7日电 (吕妍)2023年全国两会进行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3月6日举办全国两会“政协委员云访谈”连线采访活动,邀请住鲁全国政协委员围绕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数据显示,当前居民消费行为碳排放已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53%。构建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

    时间:03-07
  • 秦刚: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当代中国青年义不容辞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7日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长秦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最近我们报社开展了“你的关注外长来答”的征集活动,有很多青年人很关注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请问您认为我们应当如何向国际社会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提升中国话语权上,我们青年...

    时间:03-07
  • 【央视快评】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党中央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

    时间:03-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