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张颐武:建议用直播打赏等工具为非遗创造经济效益

2023-03-01 15:20: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1日电 (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支持、鼓励各地非遗传承人参与网络直播培训,用直播打赏、电商等工具为非遗创造经济效益。”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提出如是建议。

  张颐武举例说明,近来颇受年轻人推崇的“围炉烤茶”,便源于云南非遗“火塘烤茶”,若无前者在直播、短视频中的走红,后者或将继续寂寂无闻下去。不少遗产缺少互联网上的影响也是其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资料图。沉香雕刻。何伟 摄

  张颐武指出,非遗传承人人数较少、收入较低,缺乏开拓“非遗+文旅”市场所需人力。各级传承人年龄高、人数少,其中大多数将毕生精力投入非遗技艺研习,并不熟悉传承项目的经营和推广。由于无力承接非遗在文旅市场上的消费需求,其事业难以转化为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的失衡导致愿意学习非遗技艺的青少年寥寥,从业者愈发凋零,进入恶性循环。

  为此,张颐武建议,用好优质文旅垂类主播等“互联网+”人才,为非遗传播“纳新”。因直播提供的灵活就业机会,不少文旅从业者主动开展非遗类直播,持续生产优质内容。应鼓励各地文旅部门与上述主播人才合作,邀请其推介城市、景区、地方历史文化,为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引流”“获客”。

  “对于能力较强的非遗主播,相关部门可邀请其与同非遗项目的权威传承人结成一年制及以上对子,在技艺修行、非遗传播等方面交流帮助。表现特别优秀者可参与国家、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认定并适当加分。”张颐武称。

  张颐武还建议,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支持、鼓励各地非遗传承人参与网络直播培训,用直播打赏、电商等工具为非遗创造经济效益。政府、高校、平台应加强合作,为传承人如何利用直播推广非遗进行联合培训,最大限度活用非遗传承人的技艺与经验,鼓励传承人开展直播打赏、电商等多元收入尝试,进入文化传承与增收致富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各地在直播平台开展‘非遗’传播的集中宣传等活动,加强针对年轻人的非遗知识传播。各地应定期开展‘非遗知识直播周’等活动,鼓励非遗从业者利用直播间全方位展示当地非遗技艺、工艺品,配合举办具有沉浸感的线下文化活动,让小众非遗通过新媒介走入年轻人的视野。通过大力弘扬非遗知识,也更好地促进文旅消费。”张颐武建议。(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新疆柯尔克孜刺绣融合时尚元素传承非遗技艺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1日电(陶拴科 李雪丽)眼下,新疆柯尔克孜克孜勒苏自治州阿合奇县的民间刺绣渐渐红火起来。“我接了一份5000元的布绣订单,已分工给徒弟们紧锣密鼓地缝制。”古丽努尔·胡达拜地熟练地踩着缝纫机,一针一线地敲着针尖,设计、裁剪、缝合,整个流程井然有序。  今年46岁的古丽努尔·胡...

    时间:03-01
  • 河北石家庄:非遗文化进校园

    原标题:河北石家庄:非遗文化进校园  2月28日,学生在石家庄市东风小学非遗工坊学习剪纸。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支持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社团兴趣课等,重点打造非遗传承特色学校,提高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感、认同感、自豪感。  新华社发(陈...

    时间:03-01
  • 建议提案办理见成效|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题: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文化和旅游部扎实推动落实代表委员建议提案  新华社记者周玮  2023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66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山东省高密市昌盛泥塑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非遗工坊名列其中。  依托国家...

    时间:02-28
  • 浙江古稀老人的非遗技艺:蛋壳上画出“大千世界”

      中新网嘉兴2月26日电(张雨滴 张佳丽)山水景色栩栩如生,名胜古迹各放异彩,花鸟虫鱼生动传神……小小的蛋壳,在平常人看来,或许没有用处,但经过浙江省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沈鉴辰的一笔一画,毫厘之间便幻化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世界。  说起与彩蛋画结缘,已至古稀之年的沈鉴辰笑了笑说:“这完全是出...

    时间:02-26
  • 在合肥,欣赏科技与非遗的碰撞

    舞台中央,白色纱幕如丝绸一般垂下。曾在北京冬奥会惊艳绽放的全色激光投影显示技术,再次为观众营造出梦幻绚丽的画面,让人恍若置身其中。精美绝伦的背景下,优美动听的巢湖民歌、活泼轻快的打莲湘、乡土味浓郁的庐剧,以及形式活泼的门歌、庐州大鼓渐次登台,花团锦簇中非遗魅力尽情绽放。日前,在合肥,一场融合了科技创新元...

    时间:02-26
  • 非遗传承该怎样创新

    2023年春节假期,江苏省无锡市惠山泥人厂销售额突破10万元。这让在惠山泥人厂工作了25年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乡土人才技艺技能大师周璐感到惊喜。惠山泥人一直在探寻生存发展之路。2020年,惠山泥人厂完成股份转让,一家无锡民企接手了这个有着70年历史的老厂。近两年,泥人厂陆续推出PVC材质的泥人盲盒等周边文创,...

    时间:02-26
  • 千年“舌尖非遗”天水呱呱:用“勺”搅出的生计与乡愁

      中新网兰州2月24日电 (崔琳 裴婷婷 何慧娟)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一勺一勺搅出的荞面呱呱,被誉为“秦州第一美食”,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至今绵延传承2000余年,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生活方式,也用美食传承着一方文化。  每天深夜时分,老字号天水常记呱呱的生产车间就会灯火通明,磨浆、过滤、慢煮...

    时间:02-24
  • (两会声音)夏华的深山“非遗行”:让大山里绣娘与全球设计师“牵手”

      中新社贵阳2月23日电 题:夏华的深山“非遗行”:让大山里绣娘与全球设计师“牵手”  作者 周燕玲  1200多家手工坊、1600多位全球设计师、8000个纹样数据库、2万多名绣娘……这是夏华20年深山“非遗行”交出的亮眼“成绩单”。  作为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依文集团董事长的夏华,2023年又增加了...

    时间:02-23
  • 东西问|季铁:非遗侗锦何以让世界“侗听”?

      中新社长沙2月23日电 题:非遗侗锦何以让世界“侗听”?  ——专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季铁  作者 白祖偕 张雪盈  侗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如今,曾“藏于深山”的侗锦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以织造和设计为媒,架起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通道。  非遗侗锦有何魅...

    时间:02-23
  • 东西问|季铁:非遗侗锦何以让世界“侗听”?

      中新社长沙2月23日电 题:非遗侗锦何以让世界“侗听”?  ——专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季铁  作者 白祖偕 张雪盈  侗锦织造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如今,曾“藏于深山”的侗锦频频亮相国际舞台,以织造和设计为媒,架起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通道。  非遗侗锦有何魅...

    时间:0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