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解码浙江金融顾问制度:回归、下沉与赋能

2023-02-23 14:54: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2月23日电(奚金燕 朱睿)让金融回归本源是时代之需。从2018年开始,浙江创新推行金融顾问制度,推动1800名金融顾问下沉到一线,为小微企业“问诊把脉”、纾困解难。

  如今,这支浙江金融顾问队伍进一步壮大:新增第四批19家金服会成员单位,新聘9名山区26县金融顾问,嘉兴、龙泉两家新设“金融顾问工作室”。

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 浙商银行 供图

  一项制度为何能持续四年之久,其吸引力和生命力何在?记者采访发现,“回归、下沉与赋能”三个词或是关键。

  让金融回归“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立业根本。近年来,金融业对于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不同程度存在“脱实向虚”“避轻就重”的问题,对成长性企业、困难企业服务不够。

  对于资本大省浙江来说,在共同富裕语境下,如何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引导金融业回归本源,是一项重要课题。

  2018年底,在浙江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80余家在浙金融机构组建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服会),借鉴“法律顾问”“家庭医生”创设了金融顾问制度,推动专业人士以客户为中心,走进企业送服务,助力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打造浙江更优金融生态、提高企业金融风险意识。

  在疫情防控期间,金服会号召金融机构出台专项信贷支持、降费让利、贷款延续期等政策,号召金融顾问送政策入企、送服务入企。据统计,共有24家机构出台103项惠企政策,开展讲座、培训180余场,帮助5.17万家企业融资4147亿元,助力稳经济

  如今,各地都在全力“拼经济”。为加快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金服会主任单位——浙商银行将自身经营特色、业务优势与山区26县发展基础、主导产业有机结合,制定精准金融支持政策,推动“一县一策”精准服务,已实现对浙江山区26县的金融服务全覆盖,2022年提供金融服务总量达487.07亿元,较年初增长19.35%。

  可以说,从“稳经济”到“拼经济”,金融顾问制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年持续“下沉”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经过四年持续深耕,金融顾问制度已形成了“1+N”综合服务模式,通过金融顾问的“1”,链接起金融、法律、会计等顾问及其背后专业机构的“N”种协同服务,推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前,金融顾问制度已实现浙江省11个地市全覆盖,形成了各方参与、多方共建的良好生态;近1800名金融顾问打造了省市县三级服务队伍,组建了45个工作组(室),让金融服务下沉到了最后一公里。

  金融顾问制度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成果。围绕先行先试,2022年,金服会联手杭州临平区政府打造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专注于中小微企业需求的“金服宝·小微”数智化系统率先在临平落地,服务区内小微企业2.6万户。

  金融顾问尽心履职,涌现出一批典型案例。财通证券杭州第三分公司投融总监叶小红针对四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经费支出高、融资难的问题,组织企业金融顾问团队展开多次调研及联合会诊,并为企业带来了银行8500万元的贷款授信和企业中长期融资方案设计与执行、股权架构设计等多项企业金融服务,解决了其“三年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山区26县金融顾问代表授聘仪式。 浙商银行 供图

  众人拾柴火焰高。2月22日,金服会召开2022年度全体委员会议暨金融顾问推进大会,会上发布了第二届“金渠榜”榜单,表彰了一批心怀金融公益、工作卓有成效的金服会成员机构及金融顾问,并公布了十大经典服务案例,为浙江金融供给侧改革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浙商银行台州天台支行行长王敏告诉记者,该行如今还为客户子女教育、父母就医方面提供服务,“要让我们银行成为一家有温度的银行。”

  从浙江走向全国 实现更广范围“赋能”

  发轫于浙江的金融顾问制度,经历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如今正走向全国。

  目前,北京、上海、四川、云南、安徽等多个省市来浙江学习经验。浙江金融顾问制度已经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路,走出了一条金融向上向善、服务实体的功能性回归之路。

  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发挥金融顾问和金融顾问制度的作用?

  在浙商总会金融服务委员会主任、浙商银行党委书记陆建强看来,从个体层面而言,每一名金融顾问都应坚持正行向善、坚持金融为民,既要为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普及金融知识,也要帮助企业获得融智服务;从机构层面,金融机构要发挥金融向善的核心内涵,有责任心、有社会担当地伴随企业成长;从制度层面,要通过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推动金融更深程度地帮助实体经济,如打造直播形式的“金牌顾问”、开发投资者财富管理课程等。

  下一步,金服会将加快推进临平综合金融服务示范区建设,加快打造数智化“金牌顾问”,加快推进服务浙江“千项万亿”、帮扶纾困“千家万户”、投资者教育“百县千场”、慈善金融“千企百家”四大工程建设。同时,不断丰富金融顾问制度理论,用理论更好地指导金融顾问实践,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共同富裕。(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跨国企业在中国|欧莱雅:科技赋能美妆 期待更多创新火花的碰撞

      央视网消息兰蔻、圣罗兰YSL、赫莲娜HR、阿玛尼......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皆为欧莱雅集团旗下所有。2月21日上午,“新时代新机遇——跨国企业在中国”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来到欧莱雅北亚区总部,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接受采访时表示,深耕中国25年,欧莱雅始终贴近消费者,期待与中国消费市场碰撞出更多火花。  时装...

    时间:02-23
  • 把握新机遇 赋能新业态(深阅读·关注新职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5年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对具有环保、低碳、循环特征的职业活动进行了研究分析,将部分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显著绿色特征的职业标识为“绿色职业”。2022年,新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共确定绿色职业134个,约占职业总数的8%。碳汇交易师、碳排放管理员、再生物资回收挑选...

    时间:02-22
  • 江西立法规范无线电管理 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中新网南昌2月21日电 (记者 吴鹏泉)“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无线电技术和应用已迅速普及并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出台《江西省无线电管理条例》(简称《条例》),缓解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结构性紧缺问题,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在21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

    时间:02-21
  • “大别山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探索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潢川方法

      中新网北京2月21日电 以“文化振兴 艺术赋能”为主题的大别山乡村振兴高峰论坛日前在河南省潢川县举行。论坛旨在以艺术为抓手,推动潢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影响力提升,实践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艺术振兴乡村潢川方法,为潢川县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增添新动能。 ...

    时间:02-21
  • 奋进的春天丨云南省加快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 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能

      高质量发展,拼的是营商环境,靠的是市场主体。  近年来,我省市场主体保持平稳增长,但市场发育不足,市场主体总量偏少、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突出。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的比例较低,“四上”企业数量较少。  全省上下紧紧围绕“力争3年营商环境实现全面提升并进入全国一流水平...

    时间:02-20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为制造业赋能,广州在产业链群上跑出“加速度”

      中新网2月20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全力打造8个万亿级产业链群,13个千亿级产业链群,以及一大批百亿级产业链群,形成‘万千百’规模化产业链群梯队。”这是今年广州市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广州坚持“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塑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聚集南沙,航天产业化跑出“加速度”...

    时间:02-20
  • 文化街赋能老字号

      逛一下“非遗市集”,在老字号商铺体验传统技艺……节假日期间,不少游客在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古镇的长三角老品牌文化街区看到了众多老字号的新鲜活力。  记者了解到,去年11月,长三角老品牌文化街区正式开街,总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由长三角老品牌文化博物馆、上海枫泾艺术体验中心和33间互动体验区构成。来自长三角的...

    时间:02-20
  • 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新疆湿地何以赋能"多彩之美 "

      中新网乌鲁木齐2月19日电 (陶拴科)作为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新疆孕育了近395万公顷湿地,位居西北之首。湿地保护面积不断增加,极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湿地成为人与自然共享的绿色空间  立春过后,新疆南部城市库尔勒市处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孔雀河上一只只野生天鹅在水面上遨游。这里被...

    时间:02-19
  • 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就推动实体经济尤其是作为其命脉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作出战略部署。  2023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

    时间:02-19
  • 爬坡过坎迎击风浪 浙商“常青”密码何在?

      中新网杭州2月18日电(奚金燕 汪轶文)浙江,因水而名、因商而兴。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金名片,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新时代,浙商如何续写新传奇?引人深思。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商正站在一个特殊的节点。一方面,第一代浙商多已迈入天命之年,他们有的还在驰骋沙场、搏击风浪;有的则在“传帮带”,培养接班人;有...

    时间:02-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