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中山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引擎与人才培养高地

2023-06-07 10:10:00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023年全国高考已经开考,高考志愿如何填报?如何快速了解各高校校园文化,锁定自己心仪专业?学生进入高校后如何转专业?人民网特别推出“2023年高校招生”系列报道,解读各大高校的高考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理念、办学特色以及校园文化生活,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中山大学建校百年来,秉承“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贡献于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

今天的中山大学,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三个核心增长极城市广州、深圳、珠海三地办学,已经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的办学格局。三校区五校园同一招生代码、同享培养资源、同样毕业证书,共同支撑一个中山大学永续发展。广州校区“强优势”,珠海校区“提增量”,深圳校区“促融合”,学校通过提升理科、发展工科、做强医科、做精文科、新增农艺,由文理医优势向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转变,各项事业迈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稳居国内一流大学前列。

人民网:学校学科优势有哪些?

中山大学:我校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重点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学科全且实力强。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第五轮学科评估A类学科数量位居前列;10个专业入选强基计划,11个学科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所有招生专业都是一流专业。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48个学科上榜,并列国内高校第1;2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并列全国高校第3,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0.1%。

人民网:中山大学办学区域优势特点有哪些?

中山大学: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学源结构优越,地缘优势突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中山大学的学生,将穿梭于改革开放前沿这片热土,领略它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种跨校区的求学体验、多城市的交流互动,将会带给学生更宽广的视野、更多样的可能、更丰富的资源、更高远的志向以及更美好的未来。

人民网: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

中山大学:全体大一新生在广州南校园集中大类培养,浸润百年中大的精神底蕴和文化传统,大二进入录取专业所在校区(园)培养。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学习自主权,提供多种辅修(微专业、专业、学位)和交叉专业的学习机会。

学生入校后,可以享有经二次遴选进入特色专业学习的机会。除了11个拔尖2.0基地之外,博雅学院,政治学、经济学、哲学(PPE),整合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保密管理,优中选优信息工程专业实验班等6个院系专业实行入校二次遴选,再享专业选择机会。在中大,能够遇见无数可能。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2023年学校招生政策亮点

中山大学:2023年,学校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7730人、华侨港澳台学生500人,招生规模跟往年相比保持稳定。入校途径除了高考普通录取,还有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的国家专项、高校专项等。

学校在全国普通本科批的招生政策是:“零调剂、认加分、无级差、不退档”,即报满不重复的专业志愿不会调剂到未报考的志愿、认可考生政策性加分、专业录取无级差、政审和体检合格且报满专业志愿或服从调剂则不退档,最大限度满足考生专业志愿,切实保障学生的获得感、满足感。

学校继续实施按院系专业(类)招生,原则上一个院系按一个专业(类)招生,个别院系因为专业的属性,按多个招生专业。学生录取的时候即确定了被录取的院系,根据院系的培养方案确定主修专业。

人民网:请您介绍一下2023年学校强基计划招生特点及优势

中山大学:学校在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历史学、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基础医学、理论与应用力学等十个专业开展强基计划招生培养,都是实力拔尖的老牌基础学科。

今年的招生录取依然是采取了高考出分前确认,出分后校测的模式。考生需要在6月10日至20日在报名系统签订承诺书确认参加校考。

学校汇聚优势学科资源,支持强基生的培养。2023年,学校明确,强基生实行本博衔接培养机制,全方位支持和鼓励优秀的强基生从事有意义的长线研究。强基生在大三学年(基础医学专业大四)结束进行转段考核,通过考核者获得直博生推免资格,学生在第4年(基础医学专业第5年)提前开始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基础课程,尽早接触学科前沿,实现本科与研究生的课程衔接、科研衔接。强基生直博后,博士生奖助金最低每学年5.2万元,最高8万,如果特别优秀同时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每学年可以获得11万奖学金。为强基生专心学习,潜心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

在博士阶段培养,除了延续本科学科专业方向以外,还可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行学科交叉培养,如数学专业,未来可以进行统计学、金融、人工智能方向交叉研究;化学专业可以选择新材料、环境、化工等方向,基础医学可以选择药学、生物与医药、医学人工智能、医用新材料等方向。有国家、省、市、校四级的研究生国际合作培养机制,重点支持强基生参与境外学习交流。期待有兴趣、有志向、有天赋的青年学生报读中大强基。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基教研专家分题型解析2023高考语文卷(北京卷)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李依环)今天中午,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落下帷幕。多位基教研专家分题型对高考北京语文卷进行了解析。多文本阅读2023年北京语文试卷多重文本阅读考查,与整套试卷考查的指导思想保持一致,坚持“立德树人”、“以考育人”“以文化人”,具有正面引导教学的积极作用。本大题选取了一组关于认知...

    时间:06-07
  • 2023年高考数学(北京卷)试题有哪些特点?专家点评

    2023年高考数学北京卷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了“四个坚持,三个注重,三个深化”的评价特点。坚持五育并举,坚持考查主干知识,坚持考查思想方法,坚持考查数学素养;注重引导教学,注重衔接一体,注重选拔区分;深化对学生理性思维、问题解决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考查,达到落实高考育人的目的。四个坚持:五育并举、主干知识、...

    时间:06-07
  • 解析2023年高考北京数学卷:追根溯源考“四基” 创新情境查能力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李依环)今天下午,2023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落下帷幕。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北京数学试卷解析。北京教育考试院指出,2023年高考北京数学试卷整体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北京市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及学情特点,知识内容覆盖全面,突出主干;情境问题真实有意义,指向数学核心素养。此外,相...

    时间:06-07
  •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李依环)今天下午,2023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落下帷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数学全国卷试题评析。据悉,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4套高考数学试卷,分别是全国甲卷(文、理科)、全国乙卷(文、理科)、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高考数学全国卷全面考查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

    时间:06-07
  • 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有何特点?多位专家点评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李依环)今天中午,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落下帷幕。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有哪些特点?命题主要考察哪些方面?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申继亮等多位专家点评意见。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我认为,今年的语文试题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

    时间:06-07
  • 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解析

    人民网北京6月7日电 (记者孙竞)今天中午,2023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落下帷幕。北京教育考试院发布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试题评点。2023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以重视育人功能、落实课标为命题原则,保持命题理念、试卷整体思路的稳定。继续重视试卷的价值引领,坚持素养立意,结合考生实际,关注教材,力求呼应和引领教学。一、发挥价...

    时间:06-07
  • 中山大学校长高松:祝愿同学们心怀所期、金榜题名!

    2023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拉开大幕,1291万考生走进考场,用实力书写青春的华章。人民网推出“奋力一搏,圆满今夏!大学书记校长为高考生加油”系列报道,邀请多所“双一流”高校书记、校长和教授组成加油团,寄语广大高考生并提前发出诚挚邀请。纵横考场凌云笔,起承转合皆文章。久经历练、惊才风逸的考生注定不凡;满怀豪情、执笔激扬的少年...

    时间:06-07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长吴小林:愿同学们在高考中乘风破浪,书写无悔青春!

    2023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拉开大幕,1291万考生走进考场,用实力书写青春的华章。人民网推出“奋力一搏,圆满今夏!大学书记校长为高考生加油”系列报道,邀请多所“双一流”高校书记、校长和教授组成加油团,寄语广大高考生并提前发出诚挚邀请。纵横考场凌云笔,起承转合皆文章。久经历练、惊才风逸的考生注定不凡;满怀豪情、执笔激扬的少年...

    时间:06-07
  • 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向高考生发出邀请

    2023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拉开大幕,1291万考生走进考场,用实力书写青春的华章。人民网推出“奋力一搏,圆满今夏!大学书记校长为高考生加油”系列报道,邀请多所“双一流”高校书记、校长和教授组成加油团,寄语广大高考生并提前发出诚挚邀请。纵横考场凌云笔,起承转合皆文章。久经历练、惊才风逸的考生注定不凡;满怀豪情、执笔激扬的少年...

    时间:06-07
  •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期待与同学们一起,探索人生未至之境

    2023年全国高考于6月7日拉开大幕,1291万考生走进考场,用实力书写青春的华章。人民网推出“奋力一搏,圆满今夏!大学书记校长为高考生加油”系列报道,邀请多所“双一流”高校书记、校长和教授组成加油团,寄语广大高考生并提前发出诚挚邀请。纵横考场凌云笔,起承转合皆文章。久经历练、惊才风逸的考生注定不凡;满怀豪情、执笔激扬的少年...

    时间:06-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