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让科学的种子播撒山乡(暖闻热评)

2023-06-05 08:4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关键词】流动科普

  【事件】雪山下,数十件科普展品被送到中小学和周边村落,供当地青少年和农牧民群众参观;鱼塘前,帮助水产养殖户检测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借助5G、4K、VR等技术,观众沉浸式体验滑雪比赛项目,了解冰雪运动知识……截至2023年5月,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全国巡展已实施12年,科普大篷车项目已实施23年,两个项目深入基层,累计服务公众超5亿人次,有力促进了我国科普公共服务公平普惠。

  【点评】

  实体科技馆馆藏丰富、类型多样,一直以来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到地理位置、交通便捷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松享受到实体科技馆带来的科普服务。对许多偏远地区来说,科学教育资源仍然是“稀缺品”。为解决基层科普设施短缺,城乡、区域间科普工作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流动科普应运而生。

  载着丰富展品的科普大篷车,极大弥补了基层科普设施的不足。以流动科技馆为例,据统计,截至今年4月,流动科技馆共配发流动科技展览资源658套,每套展览包含约50件科普互动展品。AR数字科技馆、VR眼镜、机器人表演,日常在电视里才能看见的前沿科技近在咫尺;电磁现象、手摇发电、听话的小球等互动展品,让光学、电磁学、力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变得可知可感。流动科普把一座座小型科技馆送到群众“家门口”,参观者不仅可以观看科学表演,还可以亲身参与科学实验,近距离感受科学的奥妙,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科普工作“最后一公里”。

  从来自天南地北的青少年同上“天宫课堂”太空课,到流动科技馆走进山东东营的农村大集,再到科普大篷车在云南组织专家团为果农开展种植猕猴桃、枇杷等培训……近年来,我国流动科普工作覆盖群体日渐广泛,涉及内容更加丰富。一轮轮巡展、一次次出车,让变化悄然发生。可见、可听、可感、可触碰的科学知识充分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让越来越多青少年爱上科学。农业知识科普让农民尝到了科学的“甘甜”,学科学、用科学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的共识。基层群众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人们对知识的渴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科学素质的逐步提升,人们对科普工作有了新的更高要求。有鉴于此,流动科普向基层提供了“菜单式”的定制服务,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更感兴趣、更为需要的科普项目,以便更好满足不同群体的科普需求。顺应人民群众对科普资源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及时结合社会热点和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开展活动、联合各地有关部门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优化技术提升展览质量,流动科普才能持续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优质的科学教育服务,助力全民科学素质再上台阶。

  穿行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之上,流动科普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城市街道、田垄阡陌,播撒在戈壁高原、偏远山区,提升着人们对科学的热情,激发着人们对知识的渴望。相信随着流动科普的进一步发展,科学之花将会在更多地方绚丽绽放。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5日 05 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现代化道路上 如何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原标题:现代化道路上 如何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6月2日,浙江金华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内,孩子们在进行动感篮球自编操赛前热身。胡肖飞摄/光明图片  6月3日,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在拍摄毕业照。俞方平摄/光明图片  江西峡江县银福颐养园内,老人在练习绘画。饶黎黎摄/光明图片  2023长春马拉松比赛上,参赛选手从起点出发。...

    时间:06-05
  • 科技小院 大有可为(深度观察)

      图①:科技小院学生在河北曲周王庄科技小院和农民讨论玉米种植技术。   张宏彦摄   图②:沙野(右)和同学在试验田里组装光合作用测量系统。  张 楠摄   图③:张福锁(右一)和小院师生在云南大理古生村了解水稻种植情况。   赵 渝摄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希...

    时间:06-05
  • 零距离服务“三农”的创新实践(记者手记)

      科技小院硕果累累,成功的秘诀何在?扎根一线、贴近生产、服务群众。一个院落、几间农房,小院虽小,却在实践中成为创新的大平台,做出了“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大文章。  科技小院的师生们住在村里、“自找苦吃”、接足“地气”,农民们遇到的问题,书本上有的就去书本上找答案,书本上没有的就转化成课题来解决。实...

    时间:06-05
  • 让更多孩子逐梦绿茵场

      5月6日,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初中年龄段U14组比赛举行,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拼抢。   曹建雄摄(人民视觉)  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需要“百川东到海”的合力。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的校园、职业俱乐部、社会俱乐部和体校,了解中国青少年足球的现状和发展脉络。...

    时间:06-05
  • 重庆加快培育数字技术工程师

      本报重庆6月4日电(记者常碧罗)为加快培育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近日制定出台了《卓越工程师赋能专项实施方案》,规范培训运行,强化组织保障,加快数字技术人才培育。  按照方案,到2030年,首批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

    时间:06-05
  • 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人民时评)

      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人生成就和幸福的重要基石。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延伸至青少年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近期,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有的小学在班级设置心理委员,营造自信有爱的校园氛围;有的中学...

    时间:06-05
  • 融合教育助特殊少年登上银幕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壮锦)日前,孤独症患者卓君(化名)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她成为广州市少年宫走出来的又一位纪录片特殊画家主角。  2014年,从没摸过画笔的卓君来到广州市少年宫,跟着特教美术老师邓景帆学画画。广州市少年宫每周向2000多个特殊孩子提供免费的融合艺术教育。  邓景帆发现卓君特别爱画小狗,于是鼓励...

    时间:06-05
  • 体育领域专家学者在穗呼吁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

    原标题:体育领域专家学者在穗呼吁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会议现场 大会组委会 供图AI智能飞镖机、室内高尔夫、AI智能教学软硬件等先进的体育科技产品3日亮相广州国际青少体育展,现场汇聚了一众青少体育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展示体育科技、青少体育用品、校园体育场馆建设等一系列新产品、新应用,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和体...

    时间:06-05
  •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

    原标题: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中新社上海6月4日电 题: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作者 范宇斌“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6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

    时间:06-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