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

2023-06-05 08:2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

中新社上海6月4日电 题: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

作者 范宇斌

“父亲教会我人生要懂得‘舍’。”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

6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 中新社记者 范宇斌 摄

“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懂得了什么叫‘舍’。”钱永刚坦言,他小的时候见什么好的都要,憧憬着有一天能够心想事成,把自己想要的都拿到手。“但是工作以后,我发现这是一个美好的理想,真正你要得的,不学会舍,这个‘得’还是不够完美的”。

这个道理是钱永刚从父亲的人生经历中领悟出来的。“我父亲这么大的本事,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真正得,一定要学会舍。”钱永刚说。

如其所言,钱学森的“舍与得”在其人生轨迹上已有清晰的体现——钱学森早年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回国参加建设,最终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今天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怀疑,钱学森的人生是成功的人生。”钱永刚说,为民族复兴选人生,钱学森曾经做出5次人生选择:学铁道工程,为中国造铁路;改学航空工程;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向航空理论研究;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最后再回到学术理论研究。

从更广阔的视野探索钱学森的成功,钱永刚认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精神境界,是钱学森取得这样成就的原因。“他始终关心民族的振兴,始终追求科学的真理,始终献身祖国的现代化事业。”

“钱学森的伟大并不仅仅在于他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成就,我们真正应该学习的是,他在退休后依然每天坚持学习钻研。”钱永刚说,从71岁到85岁,钱学森在诸多领域进行了不懈探索,他提出了开放复杂巨系统概念,创建了“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的理论及其实践形式,潜心研究系统工程理论,并把该理论从工程系统工程进一步发展成社会系统工程,使之成为社会各领域取得长期和整体最佳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

钱永刚透露,钱学森曾对他的孙子钱磊讲过:“半个世纪前国家让我搞火箭、导弹,后来又搞人造地球卫星。我运用的都是成熟的理论和技术,没有什么新东西,无非是按国家的要求把它们尽快研制出来就是了,这个没什么。你记住,如果这点事也叫伟大的话,那么21世纪的爷爷将更伟大。”

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第二展厅入口处,有一张展示钱学森一生涉足学科领域的时序表,涉足学科领域达20多个,数量之多、跨度之大,令人汗颜。

钱学森因何在所涉足的绝大多数领域成就不凡?钱永刚总结了六个因素:一流教育奠定成才之基,哲学指导开启智慧之门,艺术修养开拓创新思维,学无止境铸就学术高峰,祖国信任搭建奉献平台,独到理解破解世界诸谜。

今年75岁的钱永刚,退休20年来一直在做六件事:建馆、建班、出书、做影视作品、讲演、办展。他说,将尽己所能做好这些事,以钱学森学以报国、科技报国的精神,引导更多青年从小培养起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应该成为读书人的基点。”

对于父亲,钱永刚评价道:“我不认为他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因为以他的学问,完全可以让我得到更多,但由于种种条件没有做到。但是我又觉得他也是一个非常合格的父亲,因为他不仅教会了我知识,还教会了我更基本的道理,那些不经意传授给我的才是最金贵的东西。”

曾有人调侃钱学森,说他“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选择了回国,如果不回国的话,学术成绩会更大”。

对此,钱永刚反问道:“如果钱学森不选择回国,他的人生成就还会这样大吗?”他提到:“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搞科研可以远离政治’,这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的历史事实。”

“现在不少年轻人有一个弱点,他们对政治缺乏关注,不注意把握民族和社会的需求,更谈不上按这种需求确定自己的学术方向”,钱永刚说:“这难道不应引起憧憬人生圆梦的年轻人去思考吗?”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现代化道路上 如何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原标题:现代化道路上 如何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6月2日,浙江金华市体育中心体育馆内,孩子们在进行动感篮球自编操赛前热身。胡肖飞摄/光明图片  6月3日,山东科技大学学生在拍摄毕业照。俞方平摄/光明图片  江西峡江县银福颐养园内,老人在练习绘画。饶黎黎摄/光明图片  2023长春马拉松比赛上,参赛选手从起点出发。...

    时间:06-05
  • 科技小院 大有可为(深度观察)

      图①:科技小院学生在河北曲周王庄科技小院和农民讨论玉米种植技术。   张宏彦摄   图②:沙野(右)和同学在试验田里组装光合作用测量系统。  张 楠摄   图③:张福锁(右一)和小院师生在云南大理古生村了解水稻种植情况。   赵 渝摄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希...

    时间:06-05
  • 零距离服务“三农”的创新实践(记者手记)

      科技小院硕果累累,成功的秘诀何在?扎根一线、贴近生产、服务群众。一个院落、几间农房,小院虽小,却在实践中成为创新的大平台,做出了“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的大文章。  科技小院的师生们住在村里、“自找苦吃”、接足“地气”,农民们遇到的问题,书本上有的就去书本上找答案,书本上没有的就转化成课题来解决。实...

    时间:06-05
  • 让更多孩子逐梦绿茵场

      5月6日,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女子初中年龄段U14组比赛举行,参赛选手在比赛中拼抢。   曹建雄摄(人民视觉)  中国足球的发展,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需要“百川东到海”的合力。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上海、浙江、山东等地的校园、职业俱乐部、社会俱乐部和体校,了解中国青少年足球的现状和发展脉络。...

    时间:06-05
  • 重庆加快培育数字技术工程师

      本报重庆6月4日电(记者常碧罗)为加快培育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相关部门近日制定出台了《卓越工程师赋能专项实施方案》,规范培训运行,强化组织保障,加快数字技术人才培育。  按照方案,到2030年,首批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

    时间:06-05
  • 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人民时评)

      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人生成就和幸福的重要基石。如今,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延伸至青少年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近期,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有的小学在班级设置心理委员,营造自信有爱的校园氛围;有的中学...

    时间:06-05
  • 让科学的种子播撒山乡(暖闻热评)

      【关键词】流动科普  【事件】雪山下,数十件科普展品被送到中小学和周边村落,供当地青少年和农牧民群众参观;鱼塘前,帮助水产养殖户检测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借助5G、4K、VR等技术,观众沉浸式体验滑雪比赛项目,了解冰雪运动知识……截至2023年5月,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全国巡展已实施12年,科普大篷车项目已实施2...

    时间:06-05
  • 融合教育助特殊少年登上银幕

      据新华社广州电(记者壮锦)日前,孤独症患者卓君(化名)的故事被搬上银幕。她成为广州市少年宫走出来的又一位纪录片特殊画家主角。  2014年,从没摸过画笔的卓君来到广州市少年宫,跟着特教美术老师邓景帆学画画。广州市少年宫每周向2000多个特殊孩子提供免费的融合艺术教育。  邓景帆发现卓君特别爱画小狗,于是鼓励...

    时间:06-05
  • 体育领域专家学者在穗呼吁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

    原标题:体育领域专家学者在穗呼吁重视青少年体育教育会议现场 大会组委会 供图AI智能飞镖机、室内高尔夫、AI智能教学软硬件等先进的体育科技产品3日亮相广州国际青少体育展,现场汇聚了一众青少体育行业头部企业,集中展示体育科技、青少体育用品、校园体育场馆建设等一系列新产品、新应用,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和体...

    时间:06-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