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一所跨界融合的职业学院

2023-05-08 08:52: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一所跨界融合的职业学院

   日前落幕的2023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传来喜讯,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服务外包学院”)在网络系统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等赛项上斩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所获奖项在江苏省同类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丰硕的成果离不开学校多年来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耕和探索。“教育必须跟着时代走,跟着产业走。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应该顺应时代,以‘跨界融合’思路进行教育改革。”该校党委书记、校长严世清表示。

   “跨界融合”,“融”在专业。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传统专业与新兴产业结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服务外包学院,金融科技、数字艺术、智能管理、生物科技等融合专业紧跟行业发展前沿,累计培养培训出数万名技术技能人才。

   “打破传统学院之间的界限,让不同领域的知识融合,让不同专业的老师跨界,我们旨在培养出高综合素养、强适应能力、能进行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的产业工人。”该校副校长冯瑞说,根据产业对应的岗位群技能需求,学院每年都要滚动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按企业标准修订课程标准。

   自2016年起,服务外包学院便开始着力构建“分层多元,跨界互选”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实施弹性学分制。该校教务处处长张杨介绍,学校鼓励学生在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学分基础上,跨学院、跨专业选课,每个学生毕业前需完成6个文理艺互选的“跨界”学分。

   “学校不仅鼓励学生跨界选课、融合发展,而且鼓励在职教师修习第二学位、进修第二专业。”该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蔡炳育介绍,学校实施“双硕士培养工程”“博士培养工程”、建立教师企业工作站……在政策鼓励下,教师积极“跨界”,全面提升和开发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截至目前,服务外包学院教师硕博比例达97%,累计有161名教师开设了196门跨专业课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服务外包学院推出了“双师项目工作室”,企业带着真实的项目来到课堂,“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共同带领学生,以工作室的形式来完成项目。该校“品牌视觉工作室”的校内导师秦瑶认为,这一模式既能让学生提前感受职场,又能让企业更早地发现“好苗子”,同时倒逼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跟着产业跑”,据了解,该校毕业生约有七成留在苏州及苏州工业园区工作,有些甚至成为部分知名公司成立以来招收的第一批专科生。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市场上得到了成功检验,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姬尊雨 倪卓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如何破解工科人才培养困局(一)

    原标题:如何破解工科人才培养困局(一)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科教兴国,人才支撑。我们开设“关注高质量人才培养”专栏,围绕人...

    时间:05-08
  • “冷板凳”式科研过时了吗

    原标题:“冷板凳”式科研过时了吗“化学研究的初级阶段好比交通方式中的‘步行’,随着技术手段升级,研究程度加深、效率变高,等于用上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当引入人工智能,好比坐上火箭。最终必然‘量变引起质变’,带我们去以前去不了的地方。”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震宇用这样一个比喻...

    时间:05-08
  • 一堂特殊的竹林思政课

    原标题:一堂特殊的竹林思政课  竹林思政课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受访者供图  春风拂过,竹林摇动,江苏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的竹林里不时传来师生们的笑语欢声。  这片竹林就是师生们的“课堂”。  最近,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宋晓龙带着20多名同学沉浸在校内的苍翠竹海中上起了思政课。  “竹子象征着高洁,‘...

    时间:05-08
  • 为农村娃传递阅读之美

      “‘妈妈’快点走,国学课就要开始了。”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路口镇汤坊村的刘佳轩小朋友一边跑,一边催着“妈妈”。  每到周六下午,村里的孩子就会像刘佳轩一样,在“童伴妈妈”王燕的带领下来到村里的国学馆。馆内,孩子们端坐在桌前,用稚嫩的声音,认真诵读经典国学篇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

    时间:05-08
  • 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原标题: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并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农业大学建设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对广大青年一如既往的关心关爱,对新时代新征程上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农林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科技自...

    时间:05-08
  • 助推“一带一路”农业绿色转型

    原标题:助推“一带一路”农业绿色转型这几天,我反复研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回信中总书记称赞的新时代中国青年“自找苦吃”的精气神,恰恰就是驻扎在科技小院的同学们身上的特有气质。科技小院的同学们人均一年驻扎农村200余天,他们肩扛责任、心怀“大我”、眼中有光、脚下有路。这是在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帮...

    时间:05-08
  • 让知识在田间变为生产力

    原标题:让知识在田间变为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纸短情长、字字千钧。我们致力于培养的学生,就是要扎根一线为农民做实事、解难事,就是要在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中做科研、治学问,就是要在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总书记对同学们的充分肯定和殷殷嘱...

    时间:05-08
  • 根在土地 志在“三农”

    原标题:根在土地 志在“三农”在科技小院这几年,我们驻扎在大江南北不同的乡村,却怀揣着强农兴农这个共同梦想;我们面对着不同的农业生产实际,却牢记着农业绿色发展这一相同目标。我们曾在小院里写过“大文章”,曾为了“虫口夺粮”连夜奔忙,曾走家串户做农业技术推广,曾住进农家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只有深入了田间地...

    时间:05-08
  • 农民笑脸就是最好的回报

    原标题:农民笑脸就是最好的回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我们科技小院同学们的回信中,高度评价了青年学子服务乡村振兴的自觉行动,句句鼓舞人心、字字催人奋进。作为河北曲周县苗乐园科技小院的一名学生,我深感自豪。我从小生长在农村,但农活干的却不多,直到来到河北曲周,来到科技小院,深入农村一线,自己亲手种植甜叶菊,才切身感受...

    时间:05-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