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口好牙

2023-04-28 08:3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口好牙

浙大口腔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走进桃溪小学开展口腔健康宣教。受访者供图

“我就说我没有蛀牙吧!”

“你快张嘴让我们看看!”

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西南山区的桃溪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桃溪小学”)校园内,一个小朋友由于口腔内没有发现龋齿,成了同学中的“小明星”。

日前,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口腔”)、浙江省口腔卫生指导中心与武义县联合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口腔健康公益行动”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启动。桃溪小学有留守儿童236名,该校的留守儿童群体患龋率为80%,这里成为公益行动的第一站。

浙大口腔研究生第一党支部首次来到桃溪小学是在2022年11月,医护人员为学校6个年级的180余名学生开展口腔健康检查、健康讲座等。全程参与活动的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浙江大学口腔医学22级博士研究生徐懿说:“孩子们对于口腔健康是非常渴望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陈谦明希望,通过此次行动,给孩子们带来“家庭式”口腔健康成长呵护,帮助他们系统预防与治疗龋齿,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

“儿童的口腔保健,不仅仅与口腔状况有关,还与全身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浙大口腔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书记罗巧洁说,像桃溪小学这样的山区学校,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孩子们是特别需要关注的人群。

经过检查,罗巧洁发现,多名学生的乳牙几乎全部龋坏,且多颗乳磨牙龋坏已累及牙髓,甚至有的孩子口内有因乳牙根尖周炎导致的脓包。“这些孩子的口腔健康问题突出,这让我们认识到此次行动任重道远。”她说。

在桃溪小学,研究生党员们让孩子们填问卷,统计“一天刷几次牙”,很多小朋友反馈的都是“一整天都不刷牙”,“问他为什么不刷,他说因为爷爷奶奶也不刷”。

“口腔健康有时也会对自信心产生影响。”研究生党员许月丹记得,有一个小朋友不爱讲话,也不喜欢露出自己的牙齿。检查发现,他的牙齿基本都蛀了,有些蛀牙甚至只剩残根。许月丹叮嘱小朋友要好好刷牙,要让爸爸妈妈尽早带他去口腔医院看牙,“但小朋友一言不发,我跟他反复讲了很多遍,他才点点头。”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个没有蛀牙的小朋友,“在检查的时候,他主动把嘴巴张得很大,很配合”。

桃溪小学校长雷伟凤说,很多在校寄宿的学生以前刷牙要么只是上下刷,要么随便乱刷;现在他们刷牙都很仔细,不光上下刷,还要转圈和横向刷,餐后漱口的同学也变多了。

不只小孩子,雷伟凤说,老师也是被科普的对象。“桃溪小学也有关爱留守儿童的相关活动,老师们在学习后,将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实践之中。”

“大家很喜欢浙大口腔的大哥哥大姐姐。”雷伟凤表示,孩子们每次听讲座都很认真,“他们离开后,还有孩子问我:‘活动太有意思了,下次还有没有呀?’”

走进桃溪小学并不是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的第一个公益行动。早在2017年,浙大口腔研究生党支部便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创建浙大口腔研究生科普宣教团账号,开展“天天爱牙日”口腔科普系列宣教活动。浙大口腔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还与浙江省建德市三河小学开展党建结对共建,开展儿童口腔健康公益行动。截至此次“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口腔公益行动”启动前,支部已服务儿童300余人次。

去边远山区服务并非易事,距离是一道难关。从武义县城出发,开车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虽然都是柏油路,但是后半程都是双向单车道,很不好走。”罗巧洁说。三河小学的校长也曾告诉徐懿,许多志愿服务团队都因为距离问题对来开展线下服务望而却步,但徐懿认为,“这也正是这些地方需要人去服务的原因”。

徐懿注意到,第一次去服务时,不少同学是为了参与支部活动、完成实践任务,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大家在过程中建立的情感联结与使命感驱使,让更多人主动参与服务。

“这是在做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会让人有成就感。”许月丹说,通过志愿服务,她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新的认识。看到一些孩子小小年纪便长了很多蛀牙后,她意识到了预防工作在口腔健康中的重要性——小时候的疏忽,很可能会变成长大后的困扰。

“现在,不仅教育系统和医院对我们山区学校十分关照,不少社会工作者也加入其中。”作为武义县人,雷伟凤目睹并亲身经历了当地学校几十年的变化。“我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家乡师资短缺,一个老师要同时教好几个年级。现在有这么多人来关爱孩子们,他们太幸福了。”雷伟凤说。

罗巧洁透露,浙大口腔未来将与武义县口腔医院的同仁一起组建红色志愿服务先锋队,通过口腔治疗车实施适龄儿童窝沟封闭、局部涂氟、患龋学生龋齿填充治疗等。在今后的行动中,还将积极参与武义县留守儿童口腔健康电子档案的建立,全面跟踪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丰富孩子们的口腔保健知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同时,开展一些丰富生活的趣味互动关爱计划,实现更多的陪伴式成长。

(见习记者 李丹萍 实习生 周冀)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劳动理论与劳动教育研讨会在京举行

    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林露)劳动在新时代为什么依然重要?新时代应弘扬哪些劳动的精神?近日,劳动理论与劳动教育研讨会暨《新时代劳动理论十六讲》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多处提到劳动,指出要 “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

    时间:04-28
  • 中老联合培养老挝本土中文教师

      新华社万象4月27日电(记者章建华、林昊)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广西民族大学、老挝国立大学三方联合培养老挝本土中文教师项目签约仪式26日在老挝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行。  该项目将每年资助60名就读孔院中文师范本科专业的老挝籍学生赴广西民族大学留学,以“2+2”模式帮助老方培养本土中文教师。 ...

    时间:04-28
  • 让排球之花绽放校园(体坛观澜)

      开展校园排球,在潜移默化间涵养着校园体育文化。通过排球对青少年进行体育文化的熏陶,把体育锻炼当成终身习惯,这是比拿冠军更有意义的收获    一场小学排球比赛,参赛双方小队员虽然球技稚嫩,却打得全情投入。中国女排前二传沈静思作为教练站在场边,全神贯注予以指导。叫暂停、纠正动作、调整战术,小选手越打越...

    时间:04-28
  • 完善免试就近入学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原标题:【光明时评】完善免试就近入学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日前,北京市教委印发《关于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重申今年小学入学坚持免试派位,严禁以考试成绩和各类竞赛证书、培训竞赛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以面试、评测、接收简历等形式选拔学生等。同期,河北、湖南、重庆等地也发布中小学...

    时间:04-28
  • 高校思政课 喜闻乐见才能更有精气神

    原标题:【光明时评】高校思政课 喜闻乐见才能更有精气神2023年4月20日,在云南大学百年华诞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勉励云南大学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建设教...

    时间:04-28
  • “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和他们不敢犯错的人生

    原标题:“好学生心态受害者”和他们不敢犯错的人生《如何让你的孩子长成一个心理病人》中描述了这样一群“特殊”病人。他们拥有幸福的家庭、慈爱的父母,甚至事业发展顺利,但依旧在成年后常常感到迷茫、焦虑和失落。“好学生心态受害者”是一个怎样的小组?或许你会疑惑,好学生作为从小被老师、父母夸奖的对象,怎么会变...

    时间:04-28
  • 大学生旅游:既爱“走马打卡”也爱“沉浸体验”

    原标题:大学生旅游:既爱“走马打卡”也爱“沉浸体验”  夏日将至,即将大学毕业的洪舒云早早把毕业旅行安排上日程,热衷于打卡历史古迹的她将毕业旅行的地点定在了古都洛阳。她计划穿上古代服饰,在古都的大街小巷来一场“沉浸式体验”。  和洪舒云不同,就读于山东一所高校的黄璐潞更在意“效率”,抱着“来都来了,不能...

    时间:04-28
  • 全国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首场示范宣讲活动举办

    原标题:全国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首场示范宣讲活动举办4月26日,全国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首场示范宣讲活动在宁夏举办,来自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14所高校的700余名学生现场参加。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团宁夏区委、宁夏大学有关同志出席。活动中,乡村振兴青年吴夏蕊、快递小哥秦文冲、电商创业青年施志雄...

    时间:04-28
  • 数字变革 教育何为

    原标题:数字变革 教育何为4月27日,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将一个“时代命题”带到了正在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他说,当今世界,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全过程。那么,数字变革,教育何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

    时间:04-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