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山东职教:搭建实践舞台,形成办学特色

2023-04-21 08:27:00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山东职教:搭建实践舞台,形成办学特色

  山东是职教大省,国家中职示范校65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15所,数量分列全国第一、第二位,每年培养70多万名职教生走向一线。在山东,职业教育实现“一校一特色”,职教品牌越来越多。

  21岁的刘新宇正在球形瓶上绘制一幅《九桃五福图》,从颜料调制、艺术加工到绘制技法,他熟稔地进行着每个步骤的操作。两周了,他“泡”在作品里,乐此不疲。

  刘新宇是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学生。多年来,得益于独特的教学模式,这里的学生成材率高,大多成为文物修复界的主力。

  山东是职教大省,国家中职示范校65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15所,数量分列全国第一、第二位,每年培养70多万名职教生走向一线。在山东,职业教育实现“一校一特色”,职教品牌越来越多。

  在“高端智库看山东”2023山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中,全国20余位专家对山东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为职业教育把脉问诊。

  科技日报记者全程参与了本次调研,对山东职业院校“狠抓特色教育成就王牌专业”的做法印象深刻。

  推动教学做合一

  校园里有一片海,甚至校园面积的六分之一都是海,这让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常兴华感到新鲜。这是威海职业学院的特色。

  威海三面环海,海洋也成了威海职业学院的专业阵地。在该校海大航海学院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实训室里,学生们正在进行海上船舶模拟操作。此刻海面暴风骤雨,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轮船驾驶,学会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及时应对,在实战中学到本领。

  自2016年开始,该校就启动了“强化实训”的教学改革,加大了以“做”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占比,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入实操实训中,推动“教学做合一”。

  常兴华认为,围绕海事,威海职业学院做了很多文章,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为学生们提供接近真实的锻炼场景,成为山东职校的普遍共识。

  放大、缩小、拉伸、360度旋转操作……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的学生们正在对电子沙盘进行操作。据了解,这些电子沙盘由该校根据企业的真实生产情况专门定制。

  “这个电子沙盘涵盖了钢铁生产中的所有关键流程,包括烧结、炼铁、炼钢、棒材、线材、优特带钢等环节。学生们可在界面上灵活操作,针对自己关注或有疑问的点,可以专门放大该环节或者场景,获取相关信息。”冶金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吴洋向记者强调,“在国内院校中,我们是首家配备这类设备的学校。”

  据了解,作为山东唯一一所以冶金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构建起了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管理链、生态链六维交叉融通、相互支撑的校企命运共同体,累计为行业输送10余万技能人才。

  探索校企合作有益模式

  还未毕业,曹保德已经掌握了田野考古基本技能,这让他在就业市场上很受欢迎。他的“硬本领”来自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为学生搭建的实践舞台,通过这一舞台,学生们可以从学校教室走向考古现场,从室内学习走向田野研究,能力日渐提升。

  在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运国看来,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蕴含在9个字中,即“多项目、真情境、新师承”。

  “所谓‘真情境’,就是要依托真实的工作场景,把学生的培养过程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当中去,这样自然就出现了‘多项目’。”徐运国表示,“我们在与行业合作的过程中,围绕人才培养的需要,把行业专家请过来,为‘新师承’赋予了新内涵。”

  山东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石忠认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需要跨界,而跨界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所突破。威海职业学院海大航海学院由校企联合创办,校企深度合作确保了学生从校园学习到企业就业的无缝衔接,成为校企合作模式的有益探索。石忠指出,下一步如何复制这种经验,推广到其他区域学校去,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记者 王延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2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加考成绩4月25日可查

    截图来源:中国教育考试网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 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消息,2022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加考(3月)成绩查询服务将于4月25日上午9时开通,考生可登陆中国教育考试网及其相关小程序查询成绩。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明确,5月5日10时起,考生可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免费查询、下载本次考试电子成绩报告单。(李依...

    时间:04-21
  • 新增21种新专业,最新大学专业热在哪?冷在哪?

    原标题:新增21种新专业,最新大学专业热在哪?冷在哪?  新增21种新专业,撤销925个专业点……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高校本科专业热在哪里,冷在哪里?对于考生来说,该如何看待?  制图:袁秀月  新增21种新专业...

    时间:04-21
  • 中文:增进文明对话

    日前,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主题活动,吸引很多学生参与互动。   图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国剪纸艺术。   新华社记者 韩 旭摄日前,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联合国中文日活动。   图为参观者体验中国书法。   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摄林秀琴在阿联酋访校期间看到的学校走廊的中文词卡。雨...

    时间:04-21
  • 中文搭桥  深化交流

    国际中文日来了,今年的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语言是人思维的工具和存在的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和媒介,在促进文明交流对话和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可以为增进文明对话、深化相互理解...

    时间:04-21
  • 一份心愿书单的旅程(读书日特别报道)

      图①:阿合布吉(左)和阿合尔曲姐妹。   图②:木耳小学阅览室。   图③:孩子们写好的心愿卡。   图④:大山里的读书会。   以上图片均为张建军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动全民阅读向乡村延伸,是“书香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意义重大。  4月初,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下了100本想读...

    时间:04-21
  •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炭火”生生不息

    原标题: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炭火”生生不息2023年4月初,兴华助学团队到受助学校、受助学生家中走访。受访者供图一团生命的炭火熄了,温暖却传了下去,在大地上星星燃烧聚为一簇簇炬火。2011年,退休后一直默默捐资助学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家和,因病无法继续公益助学事业。他委托自己的学生兼同事陈章武筹备成立...

    时间:04-21
  • 以多样伴读,带动乡村“悦”读(新语)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当春风染绿大凉山,蓝天白云下,木耳小学的师生围坐,打开色彩鲜艳的儿童绘本,翻阅奥妙无穷的科普读物,想象远方,想象星空,想象长大——阅读的快乐,近在咫尺,一个好大的世界装在了心里。可有时,阅读的快乐又有点遥远。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是课本,想买故事书要跑很远的路;打开一本书,不认识的字像是拦路虎,而手机...

    时间:04-21
  •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按下“生活倍速键”

    原标题: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按下“生活倍速键”“人民广场看了、南京东路步行街逛了、城隍庙去了、豫园去了……一天把上海知名的景点都逛遍了。”近期,在网上颇为火爆的“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让河南一所高校的杨紫琳仿佛照见镜子里的自己。此前到上海旅游时,她就是那个“一天‘怒走’3.5万步,转七八个景点”的大学生,...

    时间:04-21
  • 用责任担当书写闪光青春(暖闻热评)

    【人物】2022年“最美大学生”【故事】不久前,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2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被表彰的10名大学生,有的矢志科研、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交出闪亮的青春答卷;有的心怀大我、积极参与国际维和,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有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在奥运赛场展示青春风采……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奋斗擦亮青春...

    时间:04-21
  • 北漂13年,送过外卖的哲学硕士回到老家

    原标题:北漂13年,送过外卖的哲学硕士回到老家  2022年12月底,陈涛送外卖的电动车。受访者供图  4月10日晚,经过近3个小时的飞行,陈涛落地距离北京1800多公里之外的成都。他随身的背包里,装着简单的衣物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时隔3年,回到老家,他的心情远没有自己的行李那样轻松。  当时35岁的陈涛,是一家创业公司...

    时间:04-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