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中文:增进文明对话

2023-04-21 08:4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前,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主题活动,吸引很多学生参与互动。
  图为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国剪纸艺术。
  新华社记者 韩 旭摄

日前,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联合国中文日活动。
  图为参观者体验中国书法。
  新华社记者 王天聪摄

林秀琴在阿联酋访校期间看到的学校走廊的中文词卡。

雨果近照。

李若(中)在参加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演讲大赛期间留影。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倡导并促进6种官方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在联合国的平等使用。其中,“中文日”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中文以丰富的信息量和优美的书写方式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民众学习和使用,为多彩的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注入了活力。

今年4月20日是第14个“联合国中文日”。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携手全球合作伙伴发起2023年“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中文学习者、爱好者共同庆祝。

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本版邀请在海内外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专家、一线教师、中文学习者等,请他们讲述学习和使用中文那些事儿。

迎接阿联酋中文教学3.0时代

林秀琴文/图

阿联酋是中东海湾国家第一个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其中小学中文教学堪称中东地区的典范。阿联酋中小学中文教学具有如下特点:开展规模大,已有158所学校开设中文课;开设范围广,全境7个酋长国均有学校开设中文课,普通班、高级班、精英班3种班型也均有班级开设;覆盖学段全,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部覆盖;课程体系稳定,中文被设置为必修课B类课程;学习中文人数增长迅速,目前有5.4万名学生在校学习中文;中文教师人数多。

纵观阿联酋公立中小学中文教学的发展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那一年,哈姆丹·本·扎耶德学校正式开设中文课程。

10年后的2016年,阿联酋提出在100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的设想。经过中国和阿联酋教育部门的不懈努力,2019年,中文被纳入阿联酋国民教育体系,阿方还提出将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扩大到200所。

如果说,2006年哈姆丹学校首次开展中文教学是阿联酋中小学中文教育的1.0时代,那么2019年中文纳入阿联酋国民教育体系、“百校项目”正式启动则代表2.0时代的到来。在中阿双方的共同推动下,1.0时代阿联酋中小学中文教育发轫;2.0时代则在短短3年内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制定、颁布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全国中小学中文课程框架》,编写了本土化教材,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数量也迅速增长。随着中文开课学校200所目标的接近,阿联酋即将迎来中文教学的3.0时代。

在笔者看来,未来阿联酋中文教学需做好3件事,用关键词表述,就是“质量”“创新”“数字化”。

提高阿联酋中文教育的质量应配合阿联酋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作为外语课程的中文教学,也需配合阿联酋教育的总体目标,在质量上追求卓越;阿联酋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未来中文教学创新发展方向;科技赋能是阿联酋对发展教育的一贯追求。中文课程、中文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已被纳入阿联酋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它也将成为阿联酋中文教学工作质量与创新能力的检验标准之一。

期待阿联酋的中文教学取得更大成就,与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一起努力,用丰硕的成果助力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以此迎接阿联酋中文教学3.0时代的到来。

(作者系阿联酋教育部中文专家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

畅游在哲学世界

司马雨果

我与中文结缘已有10年。

当我18岁踏入大学校园时,中文对我来说还是陌生的。那时,我被中国武术吸引,开始学习太极拳。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好奇,我利用暑假到中国郑州学习太极拳,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为了能在异国他乡沟通顺利,我在出发前上了8个小时的一对一中文课程,老师让我背诵一些简单实用的句子,同时我开始学习相关的汉语教程,对拼音有所了解。后来证明,这种学习方法便捷高效,为我之后的中文交流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郑州,我用并不熟练的中文与当地人交流。在这里,我不仅感受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还结识了许多热情洋溢的中国朋友。他们的友谊如同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这次中国之行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了适应这个如诗如画的国度,我全身心投入中文学习,练习中文口语、书写汉字、学习太极拳。对热爱学习的我来说,学习过程如同在花园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朵花儿,幸福且充满动力。

回到法国后,我开始投入更多精力学习中文和武术,在这两个世界中畅游并探索未知宝藏。之后的每个暑假,我都会到中国继续我的太极拳之旅,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有一年,我参加了“汉语桥”比赛,一路过关斩将,赢得了到中国参加总决赛的机会,并获得了留学中国的奖学金。就这样,我的中国梦又近了一步。

随着硕士毕业临近,我决定离开熟悉的法国,到中国攻读博士学位。我入读北京大学,研究中国哲学,立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这次旅程如同一场诗意的探险,不仅能提升我的中文水平,还让我逐渐领悟到哲学的新境界。

时光荏苒,我的博士生活已走过4年。如今,我的中文能力突飞猛进,但这个过程犹如攀登高峰,既艰难又漫长。只有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融入当地社会,才能将中文运用得得心应手。

现在,我正在进行关于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探寻它们之间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的知识和感悟如同星辰大海。深入的哲学思考能够消弭矛盾、增进理解,让人们看到彼此之间的共通之处。

在中西哲学比较的研究中,我努力寻找哲学对人类的意义。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探索哲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热爱,更要享受其中的乐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自我和他人,最终实现和谐发展。让我们一起在哲学的海洋中畅游,寻找智慧的灯塔,携手共创一个充满理解、关爱和欢乐的世界

(作者系北京大学法国留学生)

这一天,讲讲“汉字”的故事

孟德宏

每年为来华留学生上《中级汉字》课,和他们一起庆祝联合国中文日时,大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这个日子定在4月?答案和这门课密切相关,因为“中文日”定在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为的是纪念“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在汉字的起源中,有“仓颉造字”的传说。《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据说仓颉是轩辕黄帝时期的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符号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他还根据野兽的脚印研究出了汉字,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在中华文化传统中,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据《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当时正遭灾荒,天帝被仓颉造字而感动,命令打开天宫的粮仓,下了一场谷子雨。后人因此把这一天定名“谷雨”。

每次讲到这里时,我都会配合教学内容展示一张仓颉的画像。看到画像,学生更惊讶了,马上会问:“仓颉为什么是4只眼睛?”这又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古籍中称仓颉“龙颜四目,生有睿德”。关于仓颉有4只眼睛,在传说中有解释,实际上是先民们认为“仓颉具有超越凡人的敏锐观察力”这一认识的直观表达。顺着这个思路,我会启发学生思考中国人的思维特点,进而让学生对中国艺术、中国哲学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从仓颉的形象、谷雨的由来,我带着学生走进汉字世界并逐步引导其了解汉字承载的中华文化信息,进而了解汉字对中国人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比如,有些同学会追问,什么是“谷”?为什么是“谷”而不是“米”“面”等?这就把课程内容推向深入。

(作者系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员)

中国老师令人尊敬

李若

开始学习中文之前,我一直在为我的中文课发愁,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和老师。临开学前一天,我和班上同学收到了授课老师的短信。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并通知大家上课时间和地点有所变化。我读完短信,觉得这位老师的工作态度认真,也让我提前感受到了中国老师的热情。

老师的教学方式独特。每当学生在课堂上遇到困难时,老师会针对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处理方法,让大家掌握所学内容。在师生共同努力下,大家很快克服了语言交流困难,中文课堂渐渐变成了一个充满欢乐的地方。

在随后的学习中,我又遇到了其他中国老师。我发现,每位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都不一样。比如我喜欢的中文二级班老师很活泼,课堂教学总是巧妙又有趣。这位老师常常自制各种各样的教学道具,带着大家一起玩儿猜词游戏,猜对最多词语的人还能获得礼物。而教中文三级班的老师侧重点在中国文化介绍,每节课他总会留几分钟让学生听中国音乐。他常告诉我们,学一门语言,了解该语言承载的文化很重要。

2020年,因为疫情,很多学校停课了,我就读的大学也没能幸免。幸运的是,孔子学院的老师们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每天早上8点,老师们都会通过班级学习群教两个小时中文,他们的认真敬业让我仿佛置身线下教室。父亲看到我忙着做作业时,吃惊地问:“难道你们没放假吗?”从那时起,我和家人便对中国老师更加敬重。

中国有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也是我学习中文的写照。去年我决定攻读中文专业,为我实现成为一名中文教师的梦想而努力。努力终有回报,我获得“中国大使奖学金”,在梦想的道路上又近了一步。

在学习中文的路上,我受益于中国老师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感动于他们的敬业。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这些方法实践在莫桑比克的中文教育中,希望能有更多人成为像我一样的幸运儿。

(作者系莫桑比克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铜川市耀州区教育代表团赴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学习

    原标题:铜川市耀州区教育代表团赴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学习  为不断促进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创办省一流基础教育,4月17日,由铜川市耀州区教科体局、耀州中学、柳公权中学、照金红军小学、照金北梁红军小学、柳林小学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教育代表团,共赴北京市八一学校参观见学、实地考察。代表...

    时间:04-21
  • 2022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加考成绩4月25日可查

    截图来源:中国教育考试网人民网北京4月21日电 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消息,2022年下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加考(3月)成绩查询服务将于4月25日上午9时开通,考生可登陆中国教育考试网及其相关小程序查询成绩。教育部教育考试院明确,5月5日10时起,考生可登录中国教育考试网,免费查询、下载本次考试电子成绩报告单。(李依...

    时间:04-21
  • 新增21种新专业,最新大学专业热在哪?冷在哪?

    原标题:新增21种新专业,最新大学专业热在哪?冷在哪?  新增21种新专业,撤销925个专业点……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3年本科招生计划。高校本科专业热在哪里,冷在哪里?对于考生来说,该如何看待?  制图:袁秀月  新增21种新专业...

    时间:04-21
  • 中文搭桥  深化交流

    国际中文日来了,今年的主题为“中文:增进文明对话”。“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语言是人思维的工具和存在的方式,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和媒介,在促进文明交流对话和互学互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可以为增进文明对话、深化相互理解...

    时间:04-21
  • 一份心愿书单的旅程(读书日特别报道)

      图①:阿合布吉(左)和阿合尔曲姐妹。   图②:木耳小学阅览室。   图③:孩子们写好的心愿卡。   图④:大山里的读书会。   以上图片均为张建军摄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动全民阅读向乡村延伸,是“书香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意义重大。  4月初,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下了100本想读...

    时间:04-21
  • 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炭火”生生不息

    原标题:十二载助学 梦想的“炭火”生生不息2023年4月初,兴华助学团队到受助学校、受助学生家中走访。受访者供图一团生命的炭火熄了,温暖却传了下去,在大地上星星燃烧聚为一簇簇炬火。2011年,退休后一直默默捐资助学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家和,因病无法继续公益助学事业。他委托自己的学生兼同事陈章武筹备成立...

    时间:04-21
  • 以多样伴读,带动乡村“悦”读(新语)

    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当春风染绿大凉山,蓝天白云下,木耳小学的师生围坐,打开色彩鲜艳的儿童绘本,翻阅奥妙无穷的科普读物,想象远方,想象星空,想象长大——阅读的快乐,近在咫尺,一个好大的世界装在了心里。可有时,阅读的快乐又有点遥远。书包里除了课本还是课本,想买故事书要跑很远的路;打开一本书,不认识的字像是拦路虎,而手机...

    时间:04-21
  • 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按下“生活倍速键”

    原标题:超八成受访大学生按下“生活倍速键”“人民广场看了、南京东路步行街逛了、城隍庙去了、豫园去了……一天把上海知名的景点都逛遍了。”近期,在网上颇为火爆的“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让河南一所高校的杨紫琳仿佛照见镜子里的自己。此前到上海旅游时,她就是那个“一天‘怒走’3.5万步,转七八个景点”的大学生,...

    时间:04-21
  • 用责任担当书写闪光青春(暖闻热评)

    【人物】2022年“最美大学生”【故事】不久前,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2022年“最美大学生”先进事迹。被表彰的10名大学生,有的矢志科研、勇攀高峰,用实际行动交出闪亮的青春答卷;有的心怀大我、积极参与国际维和,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有的顽强拼搏、为国争光,在奥运赛场展示青春风采……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用奋斗擦亮青春...

    时间:04-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