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公众盼家庭托育点不负所“托”

2023-04-11 08:44:00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公众盼家庭托育点不负所“托”

【记者调查】

家中两岁小娃谁来带?这让北京家长林夕的家庭“硝烟四起”。

双方父母身体不好,无法长期带娃;请过几个育儿嫂,却总是不能满意;考察过一些托育机构,不是离家太远,就是收费太高;林夕和丈夫都处在事业上升期,谁也下不了回归家庭的决心。“要是家门口能有收费合理、保教质量不错的托育机构就好了!”夫妻俩慨叹。

林夕的期盼正在落地中。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就《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鼓励利用住宅为3岁以下婴幼儿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并提出收托人数不应超过5人。不少专家认为,这为促进家庭托育点规范发展、化解婴幼儿托育市场的供需矛盾,提供了新的政策指引。

但担忧也接踵而来——有从业者担心政策门槛过高,难以持续运营;有父母担心家庭托育点监管手段不足、师资力量不强,难以提供安全科学的保教,只是“作坊式看娃”。

家庭托育点如何才能不负所“托”,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下家长多元的托育需求?记者就此展开调研。

1.家门口的托育正成为“刚需”

早晨七点十分,家住北京天通苑某小区的刘青抱着两岁半的女儿出了门。先把孩子送到隔壁单元一家名叫“爱格”的家庭托育机构,再匆匆赶去地铁站,准备开启一天的工作

“正常托管时间是早晨7点半到下午五点半,三餐两点。上下午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在小区里户外活动各一小时。遇上加班或者临时有事,机构老师也会帮忙多带一会孩子。”在没有老人帮忙的育儿时光里,这家开办在居民楼里的小小托育点,成为刘青得以在职场上安心打拼的最大支撑。

随着“二胎”“三胎”生育政策的施行,优质、便捷的托育服务正成为不少家庭的“刚需”。但与巨大的需求体量相比,中国托育服务仍然存在巨大缺口——相关数据显示,中国0至3岁婴幼儿约有4200万,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总体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截至2021年底,我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为2.03个,距离“十四五”期末4.5个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

“为满足年轻父母的养育需求,这几年国家在不断加强托位建设,但这些托位以集中在商业区的幼儿园托班、托育机构为主,不少机构的托位利用率整体偏低。究其原因,一是收费较高,二是难以满足家长就近、灵活送托的需要。”在多年跟踪调研后,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发现,在更深层面,这种缺口源于托位有效供给的不足。

也正是由于此,尽管2019年国家才正式出台文件将托育机构纳入规范管理,但在价格更高的专业托育机构与自己付出精力育儿的两极之间,一些家庭托育点早已根据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并在“灰色地带”中野蛮生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高丙成介绍,具体而言,目前的家庭托育点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是家庭间的互助式托育,模式为邻居间互助带娃或几家人共同聘请育婴师;另一种则是住宅内的小型托育机构,举办场所在居民楼内,但以小型托育机构的模式运营。

“从儿童成长发展规律来看,家庭托育点是对当前托育服务的一种有益补充,它具有离家近、与儿童居家成长环境一致、小巧灵活等特点,满足了不同家庭的多元托管需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茅倬彦说。

史毅也持同样的观点:“一般来说,托育服务主要有三方面成本,场地支出、人员支出和设施维护费用。以住宅作为托育场所,用房成本大幅下降、送托半径大大缩小,使得更多家庭有能力送托,进一步加强了托位的有效供给,有助于减轻家庭育儿负担,提高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

2.家长忧科学照料难实现,从业者愁要求多、收益少

尽管收费不算太高、送托也比较方便,但在考察了两家小区附近的家庭托育机构之后,一连串的问号还是让林夕很焦虑:“毕竟不是正规的幼儿园,食品安全有没有保障?磕了碰了谁负责?户外活动时间能保证吗?内部装修环不环保……”

即便是直言“因为家庭托育点而解脱”的刘青也曾“踩过雷”:“原来上的一个托管班突然跑路,连夜搬空了桌椅设施,提前交的三个月托管费也打了水漂。”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因缺乏监管、办学不规范等原因,家庭托育机构跑路、托管不够安全、邻里纠纷等负面事件时有发生。

这些担忧,在此次的征求意见稿里得到了回应。条文明确规定,每家家庭托育点收托人数不应超过5人;每一名照护人员最多看护3名婴幼儿;婴幼儿人均建筑面积不应小于9平方米;应设置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监控录像资料保存期不少于90日等。此外,试行办法还就照护人员资质、监管办法等多个重要环节作出规定。

但即便有了这些规范,家长们还是普遍表示“信任感不高”。“比起专业托育机构,家庭托育毕竟门槛低、监管难。目前政策是卫健部门牵头,消防、民政、市场监管,甚至街道乡镇都参与管理,但多方参与会不会变成谁也不管?”一位家长说。

此外,幼儿能否在家庭托育点得到科学的早期能力发展教育,也是家长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调研发现,90%以上的家庭会选择在孩子2岁至3岁的时候送托。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托育服务体系在更小龄孩子照管上的供给匮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家长对于托育机构促进孩子早期能力发展的更高要求。”史毅介绍,当前评判普惠托育服务有三个标准:一是价格可承受,二是方便可及,三是质量有保障,“从服务模式上来看,家庭托育点在价格可承受和方便可及上有很大优势,但在‘质量有保障’方面,确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与家长对安全、质量的顾虑相比,从业者则对“能不能经营下去”充满担忧。

北京市立水桥附近某小区的一家家庭托育点内,负责人李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孩子收费3500元/月,如果按照新版意见只能招收5个孩子,扣除租金、水电、教具、伙食费用以及两位照护者的社保开支等,照护者每月工资也就是两千出头。”而在此前,这家大约130平方米的托育点招收了10个孩子。

“限制托位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精细的照料,这的确照顾到了家长端的需求。但这样一来,原本费用较低的家庭托育点会不会为了保证收益提高收费或降低保育质量?”林夕说出了很多家长的担忧。

3.家庭托育茁壮成长还需配套制度“给养”

对于家长和从业者们的讨论与担忧,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试行办法的出台有助于增加大众对托育行业的认知,但家庭托育点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既需要将管理要求落细落实,又需要与其他相关政策配套衔接,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制度营养”。

关于家长普遍担心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茅倬彦认为,对于家庭托育点来说,重点首先要放在强有力的监管上,各部门要切实履行权责,“进而细化对其服务标准和服务能力方面的规定,不能因为家庭托育点小就放松标准,这样才能真正让家长省心放心,让行业健康发展。”

高丙成表示,从更长远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托育人才的培养、完善其培训认证体系:“一位合格的家庭托育从业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婴幼儿保育、心理健康、食品安全、急救和消防培训等知识。随着家庭托育点的全面铺开,人才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显现,托育人才培养亦将愈加迫切。”

对于从业者普遍担心的运营收益问题,史毅建议,应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给予家庭托育点一定的运营补贴,或以奖励补助、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降低其运营成本,使其真正成为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 邓晖)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三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人民网重庆4月12日电 (许珺、姚於)4月8日,作为第58·59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第三届云端教学发展大会在重庆召开。大会以“数字化引领智慧学习变革”为主题,教育界、产业界专家学者300余人现场参会,逾30万人线上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

    时间:04-12
  • 第二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在重庆召开

    大会现场。主办方供图人民网重庆4月12日电 (许珺、姚於)4月8日,以“深化就业育人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高校就业育人大会在重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关乎千家万户民生福祉,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高校就业育人工作,一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就...

    时间:04-12
  • 北京呼家楼中心小学:把“爱目”的意识深种心底

    人民网北京4月12日电 (记者郝孟佳)今天,“家行动”公益PDC第一季暨“爱目行动”第九季北京站开幕式在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举行。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在讲话中表示,希望通过PDC项目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从学校走向社会,让孩子们通过项目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家行...

    时间:04-12
  • 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查明了吗?

    原标题:不明原因儿童肝炎,查明了吗?不明原因儿童严重急性肝炎,顾名思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直未明且在研究中。现在3项独立研究指出,2022年以来的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病例增加,与Ⅱ型腺相关病毒(AAV2)这种常见的儿童病毒有关。但遗憾的是,目前依然不能确定AAV2究竟为肝炎的致病原因,抑或仅仅是对另一种病毒感染的提示。“元...

    时间:04-12
  • 在校园里赴一场传统文化之约

    原标题:在校园里赴一场传统文化之约  4月10日,在天津小学,学生在进行书画展示。  当日,以“徜徉诗词之海,品味文韵之美”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节在天津小学举行。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国学朗诵、京剧选段表演、书画展示等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发(佟玉峰 摄)【1】【2】【3】【4】【5】【6】...

    时间:04-12
  • 广西左江流域发现大型史前蛇类遗存

    原标题:广西左江流域发现大型史前蛇类遗存此次左江流域考古发现的蛇类骨骼。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供图近日,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科研人员对广西左江流域距今约6000年的宝剑山遗址和大湾遗址中发现的蛇骨进行形态学研究,鉴定出缅甸蟒、眼镜王蛇和百花锦蛇三种蛇类。这项成果刊发在国际期刊《历史生物学》上。左江...

    时间:04-12
  • 新型自动驾驶安全测试系统问世

    原标题:新型自动驾驶安全测试系统问世飞速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让汽车迈入“无人之境”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但要想真正实现自动驾驶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安全测试验证成为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自动驾驶汽车到底是“新手上路”,还是车技稳如“老司机”?近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智能交通研究团队助理教授封硕与美国...

    时间:04-12
  • 中国海洋大学:写好海洋“蓝色种业”大文章

    原标题:中国海洋大学:写好海洋“蓝色种业”大文章“海水养殖动物分子育种平台的成功搭建,将为鱼、虾、贝等水产生物育种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推动传统育种模式向智慧育种模式转变,效率更高也更精确。”日前,在位于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的海南省热带水产种质重点实验室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

    时间:04-12
  • 海峡两岸青年逐梦智汇营开幕

    据新华社南京电(记者陆华东)长三角两岸企业家溱湖论坛——海峡两岸青年逐梦智汇营近日在江苏泰州开幕,两岸300多名青年出席活动。两岸企业家峰会中小企业合作及青年创业推进小组副召集人徐泽洲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希望广大台湾青年加深对大陆的了解,做两岸融合发展的“沟通者”“传播者”。大陆方面将一如既往地鼓励...

    时间:04-12
  • 新型学生社区:思政、服务、育人“一站式”完成

    原标题:新型学生社区:思政、服务、育人“一站式”完成“这里能办的事可多了,校园卡补办5分钟搞定。”4月10日早上8时许,在华中科技大学师生服务中心,陆续有学生前来办理业务。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开设服务窗口28个,并设有24小时自助服务区,自助服务设备21台,线上线下一体可办理各类事项近800项。3月下旬,教育部高校...

    时间:04-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